金 艺 (湖北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430068)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的艺术题材及其特色
金艺(湖北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430068)
摘要:永乐和宣德的青花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永乐的青花瓷器,胎、釉精细、釉层肥润、青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宣德青花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厚,釉面多桔皮皱,发色浓艳,青花纹饰以花卉、动物、龙纹及人物故事为题材。
关键词:永乐宣德青花瓷;题材;特征
公元1403年至公元1435年,为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共历30多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也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传世瓷器较多。这一时期的青花钴料是古波斯雷伊城产的青金蓝钴料,即“苏离麻青”的青料,色泽浓艳深沉,绘画的青花图案在高温中有晕散现象,一般少画人物,而以花鸟、海水、园景等构成图案,线条有粗有细,纹饰多带有伊斯兰细密文化装饰,并且带有高铁低锰的结晶斑点,渗入胎骨,用手扶触可感觉凹凸之处。青花用料宣德时更多进口优质料,使用更普遍,技艺更娴熟,永乐注重造型,宣德更重图纹。
(一)纹饰
明代永乐时期青花瓷纹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保留了传统图案,又有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图案。纹饰具有笔意自然和疏朗秀丽的艺术风格,不管是用粗笔写意还是用细笔描绘均以一种清秀的特质呈现出明代永乐这个时期的鲜明特征。多留白地是永乐青花瓷图案的一大特点。双勾填色的图案花纹,使用小笔触,改变以往大笔涂抹的方法,以使纹饰颜色呈现深浅不一、错落有致。对于圆器,其纹饰采用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实现内外加花。永乐青花纹饰的线条有时会因钴料研磨不细而常有钴铁的结晶斑。其艺术选材多为花卉和瓜果等植物类的题材,也少有虫鸟、龙凤和人物的题材。
纵观整体,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纹饰布局大部分都比较疏朗,只有少量的纹饰布局较为繁密。采用花卉题材的花纹的绘制比较纤细。纹饰既有摹仿外域风格明显的锦纹、卷枝纹等,还有完全继承或融合中国传统纹饰的青花纹饰。例如缠枝花纹的缠枝画法就沿用中国传统画法,但又与传统画法有别。明永乐青花瓷器的装饰纹样在用青花绘制之中有时还少量掺用金彩描绘及刻划的表现手法。
(二)胎釉
明永乐时期青花瓷器风格端庄秀美,青花器物的线条也非常柔美流畅。器形十分规整,讲究修胎。制作过程中非常注意淘炼,因此瓷胎的胎质少有杂质,非常纯美,胎色洁白清秀,胎质细腻光滑,胎体厚薄适度且灵巧凝重。永乐时期的青花瓷以脱胎器名传于世,随着烧造温度的提高,胎釉的釉面具有肥厚、光滑、平净、细腻和莹润的特点,虽然少部分的器物釉面开片,但是却没有橘皮釉纹。胎釉的釉色大多呈现洁白色,类似甜白釉,白中泛青。除民窑器普遍缩釉,大多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
(三)器形
明代永乐时期青花瓷器造型灵巧、圆润、清秀,在继承了前朝器形的基础上,还大量吸收了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器形美观新颖的创新器物。例如传统器物的梅瓶其器形底物丰满、线条流畅。玉壶春瓶器形造型清秀、颈部纤细。僧帽壶则线条刚柔相间,呈现均匀端庄的风格。青花瓷器形造型多样,大小式样亦是多样,例如青花瓷碗就有撇口、敛口的式样;各种大盘的制作工艺精细,用成熟的绘画技法绘制的纹饰多样。此外,永乐时期多有创新的器形,例如大型天球瓶、尖底莲子碗以及多系的盖罐把壶等,造型别致,具有厚重感。受域外文化影响的器形自成一番风格,例如双系扁壶、如意耳扁瓶、折壶、水注、花浇等。
(四)款识
相对于宣德青花瓷而言,永乐时期的青花瓷一般无款识,据记载只有像官窑压手杯中“永乐年制”的四字篆字款或“大明永乐年制”六字篆字款等极少数有年款。对于官窑压手杯中的款识标于器物内部的中心,通过单圈线、双圈线以及花瓣飘带围绕。此外,偶有“福、禄、寿”等款字的民窑产品。明正德年便出现仿永乐窑器款,此后历代陆续都有字体、手法均不同的仿款出现。款识的外围多用花瓣形图案等装饰,围以单圈或双圈。明代永乐时期青花器物的款识虽少,却开启了明清两代官窑器物书写朝代年款的先河。
(一)纹饰
绘画是明代宣德青花瓷的主要装饰手法,以纹饰取胜的宣德青花瓷,其画笔可分为两种,分别是实笔和勾勒渲染,艺术家用实笔绘制青花瓷图案中的细线条,用勾勒渲染的手法绘制粗线条等;以绘画勾勒出的线条流畅,纹饰的纹路清晰,依据器型自由变换画法布局。对于图案纹饰多取材于山茶、莲花、灵芝、牡丹、琵琶等花卉和缠枝以及三爪、四爪的龙纹。其中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小笔渲染填色的手法使得在纹饰上留下深浅浓淡的笔触痕迹。通过取舍、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达到了图案豪放粗重、纹饰粗犷随意、构图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且笔法苍劲的艺术效果。
(二)胎釉
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厚重,胎质坚硬洁白且细腻精密。其制作原料既有苏麻泥青的进口料也有进口国产混合料,用进口料制作的青花瓷有厚重感,它的胎质细腻,青花颜色也非常浓艳。用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后的原材制作的青花瓷则质地细密,但是青花颜色相对较淡。宣德青花釉面分为亮青釉和橘皮釉,亮青釉白中透青、肥厚滋润、光泽均匀柔和;橘皮釉似橘子皮,它的釉面比较不平整。此外,宣德青花瓷器胎体多使用高岭土加瓷石制成,胎体减薄,白净且瓷化程度好。
(三)器形
多为日常生活器具的明代宣德青花瓷,拥有器形大小不一,造型圆润柔和、敦实古拙的特点。宣德青花瓷器的造型丰富,形体多种多样,十分富于变化。不管是几厘米小的鸟食罐,还是几十厘米的大罐大缸,总之应有尽有。观察盘形器具,可发现小盘足底为施釉,而大盘足底不施釉则为砂底,用手触摸瓷器内壁与底部交接处会略感粗糙,此外器具还有凹棱。器形整体呈现出雄伟浑厚和庄重古朴的风格,制作大件器物较多,具有制作规整、没有变形、比例协调的特点。对于小件器物其制作精致细巧且厚薄适度,具有秀美、典雅的艺术风采。
(四)款识
明代宣德青花瓷与永乐青花瓷不同之处在于明宣德所有瓷器都有落款,而永乐青花瓷极少有款识。宣德青花瓷写款多,有所谓“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早期宣德青花瓷的款识为篆书四字款,晚期款识则为“大明宣德年制”纪年款字样的六字楷书款。款识标注器身位置依据不同的情况或标于底足,或器身肩部、侧面以及折沿下。
明代时期的青花瓷制作迅速发展,以永乐、宣德时期产青花瓷品质最好,最受藏家青睐且名传于世。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及思想观念,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举足轻重。永宣青花瓷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两者有机的结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成为了青花工艺的典范。
参考文献:
[1]马希桂.中国青花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白明.世界现代陶艺概览[M].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3]苏沛权.明代青花瓷中外文化交流研究[M].澳门理工学院出版社,2007.
[4]王芳.论明代景德镇青花瓷的艺术魅力[J].中国陶瓷工艺,2007(2).
金艺,硕士,现任教于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