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苗苗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712100)
大景观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性框架探索
金苗苗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712100)
景观涵盖了风景园林、生态学、地理学以及建筑学等多个领域的概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已经由原先人们所认识的种树种草、造园拓展到了更宽的领域。本文在对大景观理念与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大景观景观规划与设计整体性框架进行了探索。
大景观;景观规划;设计;整体性框架
大景观,即是在城市设计层面上,采用生态景观原则对项目设计布局进行指导,并将景观纳入到场地前期的整体规划中,在景观师对总体布局、地形环境、道路组织与场地树立标高的确定下,与规划师、建筑师与其他专业人员相互配合进行设计。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是走向“大景观”的,实现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场所环境营造的相融合。
大景观--景观规划与设计讲求的是整体性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工作应贯穿于整个项目,即是从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直到最后的管理。总体上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项目策划。在接到设计任务后,景观规划设计师作为主导者,应进行工作团体的组织,在对项目基本要素,项目发展目标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与大纲,同时拟定出项目内容与各个子项目的配备。(2)进行用地与市场分析。对项目用地现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包括了基础设施、地区文化以及建筑的环境等,并与业主一起确定该地段可能的建设。工作团体需要根据经验,结合现状分析,获得项目发展可行的途径,以及最具有潜力的战略构思。(3)形成概念性规划草案。在项目的性质以及大体的发展模式确定以后,景观规划设计师对地地段进行初步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了功能分区、建筑物布局与朝向、道路选址,以及经济因素影响的空间布局等。在对上述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形成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吸取各个方案的优点进行方案的优化,或者直接选出最优的方案。(4)形成概念性规划方案。在获得业主、政府管理机构的初步同意后,对草案进一步发展,调整功能分区、细化道路形式来满足布局需求,包括功能区的主要出入口、场地竖向关系、地形起伏、建筑正负零标高、地段中的容积率与密度、建筑风格等。并形成相对规范的总体设计。(5)形成详细规划。对概念性规划方案进行深化,落实具体的建筑布局、道路组织、建筑形态、绿化意向以及市政设施等等。形成完整的方案与说明。(6)进行报批融资。将总体规划方案提交到管理机构进行审查,由景观规划设计师准备表现图、多媒体展示等相关资料,同时协助开发商获得项目发展的资金支持。(7)进行场地具体设计。总体规划方案获得批准后,对场地进行具体的设计,推敲场地功能和形态,落实具体项目,并在景观规划设计师协调下,由建筑师敲定建筑形体与规模,并留出发展用地。同时,各个相关专业开始介入(如水、电等),对方案进行协调与优化。(8)深化场地设计。对场地进行专业的深化设计,包括建筑平立剖图、植物配置、专业的水电设计、环境景观小品等等。(9)进行全面的施工图设计。各个专业参与到全面的施工图设计工作中,形成施工最终图纸与说明书。(10)进行施工配合。
结合上述大景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性框架的介绍,对大景观理念下上海世博公园的景观营造进行分析。
(一)生态景观规划
上海世博公园的生态景观规划突出表现在滨江公园生态规划与绿色廊道的建立两个方面。在滨江公园生态规划中,以公共活动区域世博公园作为核心,同时将其融合其他的绿地,构建起世博园区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架构。而绿色廊道的建立是体现在生态技术应用与生态连接作用中的,公园中使用了7项新生态技术,进而实现了景观品质的提升。同时世博公园景观形式和功能结构实现了东面、西面与不同公园的连接,完善了滨江绿色廊道(图1)。
图1 世博园绿地系统结构
(二)景观营造与城市规划相呼应
世博公园的景观营造与城市规划相呼应之处在于实现了上海旧城区用地功能置换,以及滨江景观与绿地系统的联系。世博公园基地原多为废气的码头、仓库与工业用地,通过世博公园建设,实现了原有用地的功能转换以及空间的公共化,改善了环境,也将黄浦江滨江景观实现了公共化。并且通过世博公园的景观绿地系统建设,实现了绿地中心城区系统结构布局的完整化,滨江景观同时也是城市肌理的延续。
(三)世博公园的总体设计
世博公园的总体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总体形态营造、交通设计、交通设计、公园视线营造几个方面。其总体形态设计利用了“滩”的概念,以“折扇′形态将基地呈扇面展开,以彰显“滩”、“扇”结合的优美画卷。在交通设计上则开辟了水陆交通,以及多层级游览步道、景观桥和景观台等。形象设计上形成了塔吊、析架、船坞等城市雕塑,同时永久性保留中国馆和世博中心等。视线营造上创造性的使用了多维景观视线。
(四)场所设计
世博公园的场所设)计可归纳为蓝带景观设计(水面景观、驳岸线景观和防汛堤景观)、绿带景观设计(滨江植物规划设计、滨江节点广场设计),以及灰带景观设计(建筑单体)。
实际上,大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一方面在于消融了以往消除规划师、建筑师与园林师等其他专业的工作界限,实现规划、建筑与园林的统一。另一方面,强调使用功能基础上的规划设计方法,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行连续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姜凌.大景观理念在我国城市滨江景观营造中的应用[D].海南大学,2011.
[1]陈跃中.大景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性框架探索[J].建筑学报,2005,(8)
[2]陈跃中.大景观--一种整体性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04,20(11)
TU7
B
1007-6344(2015)09-0153-01
金苗苗 1989.01 女 汉族 甘肃天水 硕士研究生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