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昌黎县荒佃庄镇中心小学066600)
浅谈小学生的数感培养
陈秀君(河北省昌黎县荒佃庄镇中心小学0666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敏感度,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具有良好的数感对促进学生探究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积极主动给的探究,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创设丰富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数学实践中促进数感的建立和发展,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比较活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知识通过生活场景转换成直观的感受,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来认识数字,最终形成数感。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数一数教室窗户上的玻璃有几块?自己衣服上的扣子有几颗?双手上有几个手指?在学生上楼的时候引导他们数一数有几个台阶。通过把生活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在生活中数数的具体情境中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促使数感的初步建立。所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在运用数学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数感初步产生。在教学“万以内的数”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些数有具体的感受,可以让他们走出教室,进入到电器商场,了解家用电器的价格,然后再进入教室,对自己的调查和了解数学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和分析,学生对这些数有了初步认识,促进了数感的建立。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教学,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数学意识的作用,在理解数和运用数学的过程中形成最初的数感。
数学知识是由抽象的概念和计算构成的,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习效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增加他们直观的知识体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有效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来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手、眼、脑的和谐合作来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感。例如,在教学“米和厘米”时,为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我运用多媒体来展示大树和米粒的对比,通过巨大的差距,让学生对米和厘米的印象深刻,并激发他们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用尺子测一测自己的手指、书本和教室的长等数据,并用正确的单位表示出来。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测量方法,并对米和厘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增强了他们的数感。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接触数学,感知数学。在实际动手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本质,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数感的有效发展。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的运用估算,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的实际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在提高对学生估算教学要求的同时,新教材也把原来选修的估算内容改为必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教师要深刻探究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性的进行估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积极的探究估算学习过程中,提高估算能力,促进数感的发展。在让学生进行估算知识探究时,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了解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使他们在数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具备较高的数感。例如,在按身高排队时,让学生真实地体验高一点和矮一点的概念,增强数感。通过实际经验让他们知道一节课大约有多长时间,一本书大概有多少页,从家到学校大概有多少米等等。估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泛,人们在对事物进行描述时经常使用估算。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数学用语,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估算的结果,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对数的感觉。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他们把数学问题放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来理解和体会,提高对抽象知识的分析和理解。随着知识的运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他们还可以用敏锐的数学眼光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有效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在估算教学中,让学生先进行估算猜测,这就需要借助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然后让他们解释猜测的理解,在这个教学中使学生的估算能力不断提高,并掌握了一定的估算策略,有效提高估算的准确性。在估算教学中,把学生的数学意识从课内引申到课外,有利于促进他们养成探究数学的良好习惯,并促使他们的数感获得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探究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还要让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让他们在分析和探究过程中促进思维的深刻性,提升数感。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例如,在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创设情境:春天来了,学校组织大家去“春游”。在组织春游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或者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纷纷想出了很多问题,有租车问题、有购票问题、有耗油量问题。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自己设计方案做出合理性解释。学生运用了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地考虑到组织过程的每个环节。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感知,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认识,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提升数感。
总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感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获得提高,形成并增强数感。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维,提高数学思维的同时,使数感获得提升。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