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舞蹈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手段的重要性

2015-07-12 07:59:07王琼瑶四川音乐学院610000
学周刊 2015年31期
关键词:舞蹈心理健康身体

王琼瑶(四川音乐学院610000)

试论舞蹈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手段的重要性

王琼瑶(四川音乐学院610000)

舞蹈心理治疗是一个可以令学生接受的心理辅导模式,通过人体肢体语言来表达和诉说内心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自卑、烦躁、抑郁松懈等情绪得到整合,以积极的精神面貌去对待人生,规划自己的未来。不以表演为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形体美,而是在心理教师和舞蹈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肢体运动,舞蹈活动用肢体表达内心正式的自己,疏导不良的情绪,改善自己,客观地认识自我,确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身体心理共同协调发展,对当代大学生心理辅导有着显著和重要意义。

身心整合发展教育功能精神面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与课程设置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近几年大学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的校园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学业就业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给当代大学生心理同样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不少学生出现了种种心理障碍,有焦虑、抑郁等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到底该怎样去关心教育我们的学生,不能只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而是走进学生心理去,这就要求教学的多方面综合思考,大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怎样来更好地开展并引起学生的重视,并找到相应的对策,所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水平这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舞蹈训练的角度结合心理健康课程,用自己的四肢来抒发自我情感,缓解压力,建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参与舞蹈娱乐前后的心理变化、身体变化等方面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总结其重要性。

一、舞蹈与心理健康结合的出发点

舞蹈是情感的抒发,情动于内而形于外。这既是古代对于舞蹈的定义,又是当代人追求的心理健康趋势。舞蹈最吸引人的就是以身体动作来传递内心情感。身体动作一方面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情感动作,另一方面是培养身体力量和精神锻炼的提炼。它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萨克斯说:“舞蹈打破了肉体和精神的界限,打破了情感和约束举止的界限,打破了宗教束缚,使加速运动的身体摆脱掉自身的负重。”当我们的身体四肢与音乐动作结合在一起时,内心就会跟随着身体舒展开,思维也会由此展开,人的情绪得到释放。这一状态的产生有生理,也有心理的原因,因为情绪会带动整个身体机能,如情绪激动时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肾上腺素的加速,大脑皮层和神经中枢会形成兴奋从而使整个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一)提高身体素质,形成良好的身心环境

舞蹈锻炼包括了各种运动能力,如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这就使得人体在运动时肌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配合一致来完成。首先结合实际,分析技术动作了解完成某些动作所运用到的相关的肌肉所在位置,其次有针对性地对四肢或躯干进行一些辅助训练,通过实际操作来探讨科研方法。而肌肉群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下调节受意识支配完成的,因此学生在完成时更会全神贯注使得身心统一,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性。

1.舞蹈对身体心血管的促进作用。对于一个健康的大学生来说,身体素质的好坏是重要标准之一,经常锻炼的人可以增强机体内各个器官和身体系统功能,心理学家把舞蹈作为一种有氧训练课程首先有利于肌体的心血管功能;运动锻炼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及结构,经常锻炼的人心脏容积、血容量、总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无训练的人,这是一种生理训练结果。同时,对心率也有影响,根据文献资料,正常的人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70—75次每分钟,经常锻炼的人心率最低是每分钟40—45次左右,其原因是锻炼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产生心动缓慢现象,特别是在规律定量的运动后,心率反应较少运动后恢复快,这就说明了锻炼使心血管功能增强。一个成品舞蹈剧目大约6分钟,一节课45分钟,每周2次课时,按这样的一个课时量来调整身心,更能促使心肌收缩,心脏血流增加血液循环加快,提高身体的有氧代谢,防止心肌缺血供氧不足而造成的一些疾病。连续半小时以上的舞蹈娱乐健身相当于体育运动长跑10—12km/n,游泳50—60m/min,骑自行车25—30km/n的运动量。

2.对脊椎的作用。脊柱、各椎骨由椎间盘,韧带和关节链接而成的。脊椎会因经常性的运动拉伸形成椎间盘增厚,就增大了这一部分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举个例子:舞蹈中胸腰的练习就是增强了肩胛骨、肩关节、胸锁关节的外开性、后缩性。当今的大学生一天大多时间在电脑前和课桌前长时间学习,久而久之会因习惯的姿态造成脊柱压迫、歪曲,手臂上身长时间的负重量悬殊,脊柱也会偏向肌肉发达的一部分,整个体态扭曲身体受损同时影响外观美。而舞蹈动作中大多是延伸、对称的活动,能更科学地矫正体态。

3.对四肢的作用。舞蹈延伸练习,控制练习都是静力性的训练,从医学的角度讲能避免爆发训练肌肉的拉伤。当我们的软组织被缓慢的拉伸到最大极限时,同时配合呼吸调整,保持10—15秒,肌腱和韧带组织会在力和时间的作用下得到一定的拉伸,从而改善身体形,使体态挺拔,身体脂肪减少。同时也能练习学生的耐心、耐力和素质,激发学生吃苦耐劳的学习性。当今舞蹈已成为大众最喜爱广泛运动形式之一,无论是校外的舞蹈培训机构,还是欢腾不受限制的广场舞都人满为患。经调查统计目的简单明确,普遍认为对颈椎、腰椎、手、腿部的灵活有辅助治疗作用。他们不需要成为专业的艺术家,就只图身心健康和情绪的释放,以积极的正能量去面对生活。医疗与舞蹈发生联系早在古代就有,我国内蒙古的舞蹈安代就是一种治病的歌舞。虽多是因宗教的起源,但现代社会舞蹈进入医疗领域是科学的。因为我们意识到肢体运动能配合音乐打开人们内心,情感得到宣泄时,舞蹈的治疗方法就开始了。

(二)心理健康的加强

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参考国家大学生心理统计显示,心理异常者占18.58%,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包括强迫症、人际关心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性别上有差异,男生落后于女生,如焦虑、敌对、身体变化等。不同年级的差异由差到好依次为大一、大四、大二、大三。大一主要是入学的陌生,紧张,不适应;大四主要是就业压力考研压力;大二和大三相对就轻松,只存在学习上的一些完成量。

开展舞蹈治疗法是指将肢体语言对人体生理调节和人类情绪的调节作用施于保健和身心疾病的一种心理辅助治疗。并结合音乐的节奏、旋律将内心情感转换为肢体动作。我们采用现当代舞为主要教材并根据需要将进行编排,即兴、分类;大致为愉快兴奋的,不安焦虑的,舒展怀就的,情绪抑郁的等,按照这些让学生有适合自己的舞蹈组合,片段。

1.舞蹈与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新概念,是指一个人心理和精神上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象”,从某种角度来说舞蹈感觉就是一种自我意象。这些联系使我们探讨舞蹈感觉就是一种自我感觉、自我意象在教室里通过镜子捕捉到自我感觉,在舞台通过观众的肯定树立起自我意象。

2.舞蹈训练内容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身体的各器官机能及心理过程,使身心能和谐的达至一个整体,不断地完善自我综合素质,成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3.通过这种放松性的舞蹈练习使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改善。如运动感觉,动作表象,注意力,记忆力以及积极的情绪和意志力的培养。

4.从舞蹈中培养乐观心态。通过心理学家对乐观的研究定义,总结为乐观不是客观的而是一种主观心态,这种主观心态会影响到我们生活中的行为。20世纪由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我们逐渐认识到越是在逆境中,越要有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有时自己消沉,不如意时会歇一歇,会唱歌宣泄情绪,会用舞蹈来表达自己情感。

5.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外在表象。经统计我们有7%信息是靠语言传递的。38%是靠表情传递,55%是靠非语言传递;由此看来舞蹈更符合也更适合作为大学生的心理治疗。让学生学会管束自我情绪缓解自我压力。

6.加强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了学生的观念态度,精神面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这种精神文化隐于学生的心态中,积极向上,都会通过一系列的校园集体活动反映出来,集体舞蹈的训练能增强同学间的友谊,相互建立信任度,增强意志力,相互鼓励,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无论是思想上无形的灌输进取意识等最终体现一股凝聚力的活动,是一个起着多方面教育的资源,有着熏陶感染的作用,使学生慢慢地养成良好的心理活动,有健康的心态。

二、舞蹈治疗结合心理健康的原则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倡导者把握愉悦身心。学生“动”起来,有“综合式”“即兴式”“参与式”。如选用乌克兰兹和现代舞表演作为启示,首先学生要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感受音乐,肢体完全沉浸其中,这就是所说的动起来第一步。其次节奏,旋律的动,变化多样,与身体配合用自己的理解去完成创新,没有束缚。内容上从基本动作教学,包括对动作的反应,动作和节奏的组合,动作游戏(动作接龙)即兴发挥练习。

2.以心为身体动律,以舞动为肢体语言表述。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根据现状借鉴大家入戏的游戏稍作改动,运用到舞蹈上来,可根据目前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逐步将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加以调整。主要线索由初期的身体律动——身体游戏(相互配合)——表演性(展示自我与自己专业结合)——即兴有音乐作为背景烘托节奏的多变,达到愉悦快乐,树立信心,呈现正确积极的大学生精神面貌。

三、舞蹈治疗在校园中的功能

在实际生活中舞蹈是娱乐健身,所以它不能也不会仅仅是在舞台上发光,而是要走进生活为大家服务。

1.社交功能。早在原始公社时代,舞蹈就用来开展人的交际并被大家认可,在少数民族中更为流传;多用来男女间的交往,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跳花坡、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彝族的阿细跳月等,都是流传下来的民间交往活动。到现代舞蹈的交际性,不仅仅是在男女间的交往,大至民族,国家用于政治交往。一个国家为迎接另一个国家的首脑,常是在很大的场面,包括了宗教,文化,舞蹈艺术在内,比如一个欢迎仪式,手持鲜花欢迎,大型团体舞蹈,艺术操,歌唱,舞蹈是这些形式当中最受欢迎的,更拉近大家的距离。在校园中学生群体在年龄结构,角色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相似,以校园内学习生活为主,根据这些群体特点,学生会组织校园舞会,化装舞会,就促进了各院系之间师生的相互接触,了解,更有利于团结。人际交往是人们特有的心理需要,通过交往可以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获得彼此信任;抒发情感,从而使自己心理健康。在大学生活中,同宿舍,同伴间的交往,会决定一个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的满意度。舞蹈的娱乐就是抛开紧张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自然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克服自身的一些不好的个性特点,消除交往中存在的障碍因素,相互理解关心,彼此沟通,建立互助的情感,才能关系协调,友好相处,加强了学生进入社会前人际交往的学习。

2.教育功能。在革命时代人们的认识受强烈的革命情绪感染并号召鼓舞,精神上有着强烈的寄托。历史上日本侵略中国土地时,中国爆发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不分专业领域,无论是军事、医学、文学等等,艺术也不例外在精神上鼓舞人心。吴晓邦这位中国现代舞先驱者将《义勇军进行曲》结合舞蹈,把人们的抗战情绪燃烧极致,特别是在中国建国初期,舞蹈艺术更加深入,大家熟悉的《红色娘子军》中,激情洋溢的音乐,演员的肢体语言,让大家的爱国精神像火焰一样不可磨灭,也使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受到教育,从课堂走进生活;使群众在心理、思想,精神上都受到教育。这些都告诉我们肢体语言有着它特殊的教育性,不分老少男女,没有界限,都能带来正能量。比如汶川5·12特大地震,艺术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更是在震后对人们心理上的疗伤,安抚,让大家走出痛失家园,亲人的悲伤,坚强地走下去。

舞蹈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沟通能做到无法用语言沟通时,达到沟通效果。说简单点,当你高兴时会双脚跳起来,会情不自禁地拍手,摇头晃脑;生气时会皱眉,捏紧拳头,跺脚;无奈时会拖着沉重的步伐,这都是不用刻意去想,是身体自身的反应,所以用身体反应内心情感,在完成过程中使压力释放出来。因此舞蹈治疗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舞蹈治疗作为艺术学、心理学、医学的等多种学科的交叉产物,成为新兴的心理治疗与干预的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界,学者的关注。它注重的事身心的整合,通过这样一个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兴奋的大脑,调整心理,提高个人素质。不强调专业性、技术性、不是形体减肥;而是创造性,挖掘性,激发性、开拓性;使学生享受创造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创造一个身心调节,认识自我的机会。

本文是2014年度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舞蹈治疗方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探索》(14SB0254)。

(责编 张 宇)

猜你喜欢
舞蹈心理健康身体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我de身体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