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红
李继红,语文教师,代表作有《独自绽放》等。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秋天的怀念》就是这样的作品。
《秋天的怀念》由一个个细小的生活片断连缀而成,看似寻常,却都直击人的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显然,这些片断都是作者在纷纭的生活中精心选就的。不仅如此,文章还用“秋天到北海看菊花”这件事把这些零碎的片断串在一起,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集中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感人至深。
艰难的命运。母亲辛辛苦苦地把儿子拉扯到二十岁,眼看着儿子就要成人了,一场灾难突然袭来,母亲唯一的儿子,那个活蹦乱跳的儿子,双腿瘫痪了。儿子着了魔般地暴怒无常。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母亲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替代,她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命运加给她的苦痛,小心地呵护着痛苦得失去了理智的儿子。可儿子哪里知道那个天天为他担心受怕的、苦苦劝他到北海看菊花的母亲,“经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了觉。”
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终于在她49 岁时,她熬不住了,她倒下了,她永远地离开了那个在她昏迷前她还在念叨着的有病的儿子。几年后,她的那个有病的儿子用轮椅撞开了一条文学之路,他的小说发表了,他的小说获奖了,他想要母亲分享他的快乐,可他的母亲却不在了。
后来儿子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坚忍的意志。儿子瘫痪,自己患病,在双重的灾难面前,母亲不怨天,不尤人,忍着病痛悉心照料着自己有病的儿子。
当儿子狂躁不安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当儿子情绪低落时,母亲就会劝儿子“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儿子答应去时,她“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当儿子绝望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那时儿子还太年轻,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他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肆意发怒,可怜的母亲就只好躲着他,忍着他,等他的怒气平息了,再去照顾他。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母亲总是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母亲的隐忍,母亲的艰难,母亲的痛苦,更是母亲的坚忍。
面对瘫痪的儿子,母亲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也从尘埃里开出了花。
毫不张扬的爱。儿子答应去看菊花,母亲很高兴,就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从母亲的敏感里,每一个读者都会感受到母亲生活的辛酸,也会深深地体会到母亲辛酸背后所深藏着的爱。母亲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母亲知道截瘫后的儿子比任何人都更渴望能“跑”,能“踩”,儿子对“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是敏感的,母亲就比儿子更敏感。她怕伤着她那瘫痪的儿子。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一个“挡”字,透露出来的是母亲良苦的用心,她怕儿子看见树叶飘落会伤感,就用自己的身体挡在窗前,儿子看不到了落叶,却见到了母亲酸楚的爱。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秋天的怀念》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一个个细小的生活片断,细细品味,品出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品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沉的怀念。另外,要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还要引导学生好好读一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和《合欢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