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2015-07-12 17:47:34张力唐君玲兰玉燕孙黎波
中国医疗美容 2015年6期
关键词:头颈颌面游离

张力,唐君玲,兰玉燕,孙黎波

1.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四川 泸州 646000;

2.四川医科大学 口颌面修复重建和再生实验室,四川 泸州 646000;

3.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血液中毒抢救科,四川 泸州 646000

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张力1,2,唐君玲3,兰玉燕2,孙黎波1,2

1.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四川 泸州 646000;

2.四川医科大学 口颌面修复重建和再生实验室,四川 泸州 646000;

3.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血液中毒抢救科,四川 泸州 646000

目的对不同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析。方法 收集我院于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300例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通过胸大肌肌皮瓣进行修复,观察组患者通过不同游离组织瓣进行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活率是96.67%,对照组是77.33%,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症状量表评分与功能量表评分分别是(69.3±9.2)分、(26.6±7.8)分、(71.6±11.5)分,对照组分别是(58.4±13.5)分、(36.6±14.3)分、(60.4±18.2)分,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0%,对照组患者是25.33%,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游离组织瓣;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修复

在临床治疗中,口腔癌[1]多使用手术进行治疗,口腔癌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在使用根治术进行治疗后,会导致患者存在大面积的软硬组织缺损,造成术后患者的面部功能障碍与面部畸形,因此需使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重建与修复,以保证患者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2]。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口腔颌面修复技术[3]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对患者的颌面部缺损进行修复,而且为患者肿瘤的根治切除提供有利条件,保证患者手术进行的顺利,提高患者外形的美观度,促使面部功能的恢复,保护患者的面部组织。笔者现将本次探究的经过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0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300例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性86例,女性64例,患者年龄自15岁到80岁,平均是(49.8±5.1)岁,包括22例左耳廓癌,20例颊黏膜癌,26例下颌骨癌,3例头皮癌,10例左腮腺癌,15例筛窦癌,30例上唇癌,18例上颌骨癌,6例鼻癌;观察组中男性91例,女性59例,患者年龄最高是81岁,最低是13岁,平均是(50.2±5.8)岁,包括27例左耳廓癌,17例颊黏膜癌,25例下颌骨癌,4例头皮癌,11例左腮腺癌,14例筛窦癌,28例上唇癌,19例上颌骨癌,5例鼻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手术均通过双组手术方法进行,分别针对病灶或是肿瘤切除与病灶区血管解剖、游离瓣制备与血管吻合以及组织瓣到位与创口管壁。对照组患者通过胸大肌肌皮瓣进行修复;观察组患者通过不同游离组织瓣进行修复。修复术后,医务人员需观察患者的外露瓣与移植成活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成活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感染发生率等进行观察与统计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C30进行,共包括4个量表:整体生活质量量表、功能量表、症状量表以及单项测量量表,功能量表评分越高,症状量表评分越低,均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反之则说明生活质量越低。生活质量评分共100分,整体量表评分标准如下:小于60分:生活质量较差;60—70分:合格;71—79分:良好;大于80分:为优秀。

1.5 统计学处理

通过软件版本为SPSS17.0的处理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表示以标准差(x±s)进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以比率%进行,组间比较采用X²检验。

2 结 果

2.1 术后成活率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活率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2 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症状量表评分与功能量表评分均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详细情况见表2:

2.3 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中,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分别是7例术后感染,3例皮瓣坏死,5例轻度出血,发生率是10%,对照组患者中,3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分别是21例术后感染,8例皮瓣坏死,7例严重出血,2例吻合口,发生率是25.33%,差异性显著(χ2=15.664,P<0.05)。

3 讨 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会导致患者出现面积较大的软硬组织缺损情况,造成患者面部功能障碍与面部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4]。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游离组织瓣移植应用到我国的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缺损外形进行修复,提高患者颌面部的美观度,而且有利于患者颌面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以300例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开展探究活动,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96.67%、10%,对照组是77.33%、25.33%,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症状量表评分与功能量表评分((69.3±9.2)分、(26.6±7.8)分、(71.6±11.5)分)与对照组((58.4±13.5)分、(36.6±14.3)分、(60.4±18.2)分)的组间比较中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与徐立群[5]等人的探究结果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术后成活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患者对于美观度的要求,意义重大,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1] 刘曙光,艾伟健,栾修文,等.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2742-2744.

[2] 羊书勇,郑维银,李浩,等.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106例临床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6):798-800.

[3] 段维轶,徐中飞,刘法昱,等.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244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5):444-448.

[4] 孙坚,沈毅,李军,等.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后缺损的分类和修复重建[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5):421-426.

[5] 徐立群,张陈平,张志愿,等.血管化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4 640例临床分析) [J].实用肿瘤杂志,2015,30(1):18-21.

张力 男,(1977-),山东省茌平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头颈颌面游离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人人健康(2020年8期)2020-09-02 07:18:42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
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 12:01:59
STK15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Hep-2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关于《头颈肿瘤防治专栏》的征稿通知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颌面软组织创伤160例急诊整形修复的护理观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
小儿头颈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