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腊云
“新国十条”背景下保险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
李腊云
2014年8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明确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并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保险业的目标任务、战略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保险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保险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保险行业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训教育。保险高等职业院校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阵营,在这一领域着重塑造学生的职业观念,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对于全面提升保险队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国十条”的内涵出发,阐述了“新国十条”给保险职业教育的带来机遇,分析了当前保险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保险职业教育如何趁“新国十条”的这股春风发展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新国十条”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较之“旧国十条”,“新国十条”在意义、内容逻辑性与全面性等多个方面有了明显提升,更加符合目前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于保险业向现代保险服务业转变。同时,保险新国十条的发布也为我国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机遇。
第一,政府对保险业的关注使得保险职业教育有着强大的后盾
“旧国十条”更多是从保险行业的角度出发探讨保险业本身,在清楚认识当时保险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来深化保险业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保险业改革具有被动适应性;而“新国十条”与旧“国十条”最大的区别在于更多的是从国家层面的角度出发,指出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有效机制,并将保险业置于经济社会的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国家的关注和保险业的主动参与性。
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政府的财力支持,:“新国十条”中突出了政府对保险的重视程度,这为保险职业教育提供了政府的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将得到政府的财力支持,政府的重视是保险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新国十条的提出更加突出了对保险专业人才的渴求
一方面,“新国十条”提出了2020年保险深度、保险密度的量化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静态思路显然不行,保险行业必须有一个质的变化,这需要更多专业的保险人才为保险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另一方面,新国十条中将“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改为“加强中小学、职业院校学生保险意识教育”,这也反映了国家对新一代的要求,保证新一代的学子从小了解保险,突出了国家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重视。前二者可以反映出“新国十条”对保险人才的渴求,要真正解决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足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强和改进保险教育。高职院校应把握人才培养市场机会,提高为行业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新国十条”保险项目的侧重引导保险职业教育的方向
此次“新国十条”的指导有五个方面:1、推动医疗养老保险的市场化;2、发展责任保险模式,关注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等与民生相关的保险;3、建立巨灾救助保险机制,最大限度分散自然灾害;4、增加保险资金利用效率,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5、发展三农保险,创新农业保险产品。这五个方面的着重提出,使得保险院校可以重新制定教育计划,加大学生对这五个领域的了解及专业知识的提升,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也为保险“新国十条”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人才基础。
从整体而言,我国的保险职业教育落后于保险行业发展,难以引领行业发展。保险业“新国十条”的颁布对于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而现阶段保险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势必可能会阻碍保险业“新国十条”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当前保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第一,保险口碑不好影响考生报考保险专业
“国十条”的各项目标的实现必然需要大量的保险专业人才,但是保险口碑的不好直接影响考生报考保险专业。保险业自从1979年恢复以来,至今已有30多年了。但是很多民众在谈到保险时,依旧认为保险是骗人的。甚至有些保险专业的学生对保险也有这样的看法。保险不美名,对于我们已从事保险或者将来要从事保险来说,从业的信心就会大打折扣,影响学生报考保险学历教育专业。
第二,高职院校保险专业师资缺乏,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弱
由于保险教育的客观原因,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保险师资储备严重不足,职称普遍偏低;保险教育教师队伍中,有大量教师非保险专业出身,多是从经济、金融甚至是法律等专业通过自学或短期培训匆忙上岗转型而来,很多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保险知识,更没有在保险公司从业的经历。但往往由于师资的不足,这些教师疲于备课、上课,根本没时间去保险公司实践,也没有机会参与保险实践的从业经历,缺乏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的能力,更无从谈起丰富课堂教学的能力。因此,师资水平不高、教师实践能力较差的现象较为普遍,极大影响了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三,保险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不尽合理
保险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开设保险专业的院校也较少,在保险课程设置上一是缺少科学的规划性,往往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造成教学资源浪费,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保险的学习。二是缺乏前瞻性,往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保险企业的人才需求,造成毕业生过剩,而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培养,比如保险公估。在教材建设方面,我国保险专业教材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教材种类、内容单一,而且内容雷同性很高;二是教材缺乏实践性、理论性较强、晦涩难懂;三是业界急需教材匮乏等现象,例如责任保险、保险信息管理等行业急需教材凤毛麟角。
第四,教学模式缺乏真实情境,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困扰教学工作的难点
当前,高职院校保险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以分组讨论、情境模拟、案例分析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加深对书本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二是建立校内实训室,为学习保险业务流程提供仿真环境。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销售、客户服务、核保核赔、查勘能力等核心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真实情境。例如,在推销保单模拟中,客户和业务员都由学生扮演,既使学生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但由于他们无法模拟出各种身份、不同年龄客户的真实反应,使学生难以把握客户真实的消费心理。因此,课堂上的模拟与现实存在较大的距离。
第五,综合型人才的缺乏给新国十条的落实带来技术上的困难
当前,我国保险从业大军中存在两种“个性鲜明”的人才:一是保险营销人才。他们大多数没有受过正规保险教育,通过零零散散的培训,使其一直处于对保险理论知识似懂非懂的状态。二是保险技术人才,如两核人才等。他们大多接受过正规的保险或相关专业高等教育,但动手能力不强。保险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实务性,这个特征决定了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知,从保险职业教育的教育过程来看,普遍存在保险理念落后、教学方法滞后、师资队伍不足等问题;从教育和实践的结合来看,保险教育和实践脱节成为制约,以上二方面成为我国保险教育发展的二大瓶颈,极大地影响着新国 十条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当前保险职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找出应对之策很有必要。
第一,趁“新国十条”政府支持保险的春风,重新定位保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塑保险职业教育口碑
新国十条“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改为“加强中小学、职业院校学生保险意识教育”,这一转变说明政府对保险业的重视程度,从小学抓起,这样抓中小学生的保险意识显示政府重视全民保险意识的强化,扭转民众对保险业的偏见。另外还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来宣传保险的重要性,潜移默化的熏陶全民的保险意识,不仅有利于新保险国十条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有助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在“新国十条”背景下,保险职业教育应趁政府支持保险的春风,重新定位保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重塑保险职业教育口碑。保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应该是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过硬、适应能力强。为适应这一标准,保险高职教育应根据当前保险市场对一线保险人才需求的规格,确定其知识、素质和能力标准。在素质方面应具有诚信敬业的职业素养;在能力方面,除应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外,还应掌握保险知识的宣传、风险分析、保险计划、保险承保理赔等实务操作能力。
第二,邀请保险界专家参与,指导构建与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
首先,深入保险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保险高职学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环节、操作内容等,掌握胜任这些职业岗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其次,由行业专家、业务骨干、教育专家等针对这些素质与能力的具体要求,将课程体系分成综合素质课,基础理论课,主要是保险专业的基础能力课程;基本技能课,主要是保险专业技能课和职业资格考试课;基本技能应用课,主要是单独开设的实践课等四大类课程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第三,实践课程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重要手段开展实施人才培养模式
新国十条要求保险职业教育应重视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因此我国保险职业教育应以培养这种综合性人才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校企之间搭建合作办学的桥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如组织保险专业学生在第二学期末参加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要求全部通过并取得资格证书,而后在当地选择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为学生办理入司手续。从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每天上午学生到保险公司工作,参加晨会、拜访客户、推销产品、熟悉市场,下午回到学校正常上课。采用这种“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在校期间业务实训不间断,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并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四,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险学历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高校选拔的教师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经验。应该从以下方面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大胆使用保险系统有理论、懂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充实到保险学历教育师资队伍中来,从事教学工作。二是从国外引进师资。各高校应针对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需要,用科学、灵活的用人机制,从国外直接引进少数有从教经验的师资,加入中国保险教育事业,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培训现有的教师。可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国外保险教学在上课方式、案例分析研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第五,政府财力支持是保险职业教育的强大物质支持
尽管新国十条中处处突出国家对保险行业的大力支持,而对于能够培养保险专业人才的保险高校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使得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迟迟没有突破性的发展,要想为保险业提供优质的保险人才,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财力支持,这也有助于新国十条目标的完成。
(作者单位:保险职业学院金融系)
[1] 主持人,吕红星.保险业“新国十条”将促使我国由保险大国转变成保险强国[N].中国经济时报,2014
[2] 王祖继.新国十条开启保险业发展新纪元[J].中国金融,2014
[3] 徐晶. “新国十条”为保险业升级保驾护航[J].上海国资,2014
李腊云:女,湖南沅江,保险职业学院金融系,法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