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的雨巷 隐秘的逃避——《雨巷》解读

2015-07-12 13:19李嘉男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03
名作欣赏 2015年36期
关键词:篱墙雨巷油纸伞

⊙李嘉男[青岛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03]

作 者:李嘉男,青岛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最初读《雨巷》,感受到它的朦胧美,在下着绵绵细雨的悠长江南小巷中,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有布满青苔的石板路,还有那望不到边的小路,一切都在江南的梅雨下显得扑朔迷离。但是细细品读全诗,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种朦胧,在这朦胧之下有作者更加丰富的情感。当我们变成作者深处雨巷之中,它的狭长、它的悠长都成了保护自己的一个屏障,置身在雨巷之中更像是一种逃避,这种逃避在作者的心中,朦胧而隐秘。

诗的开头和结尾都用同样的句式,看似回环往复,但却有所改动,由“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变成“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逢着”是遇见,是真实的存在,而“希望飘过”说明丁香姑娘根本就没有来过。“飘过”是“像梦一般的”,梦是什么,梦是虚幻的、不存在的、缥缈的,而作者的“希望飘过”因而也是虚幻的。“希望飘过”不过是作者的一种希望,因为就算是丁香姑娘“走近”,他选择的也是任由她留下叹息的目光而“飘过”。他想躲避在这悠长而又寂寥,封闭而又安全的地方。他害怕看不见前途的理想与希望,害怕那永远也走不尽的雨巷深处。

一、意象的朦胧,隐秘的逃避

文中一共出现了五种意象,分别是“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篱墙”。

(一)油纸伞 作者对于油纸伞没有过多的描述,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泛黄的油纸伞和蒙蒙细雨中的小巷和谐而静谧地融合在一起,毫无违和感。加上油纸伞本身所赋有的古典、怀旧、朦胧、神秘之感,出现在开头,将全诗都笼罩在了这样的朦胧、神秘的氛围之下,“我”和“丁香姑娘”也是朦胧而神秘的。在伞下的诗人和外界也架起了一层保护罩,夏坚勇在《白蛇传》中谈到“江南的油纸伞是一种寻常的精致,亦是一种寻常的诗意,这诗意孕育的情感,是江南人的性格底色个诗化生活的一部分”(《旷世风华·空间篇》)。“营造出一种与外部世界的疏离感”,“让你的心里纤尘不染”。戴望舒笔下的油纸伞也是一样,在这样古典的、诗意的、朦胧的油纸伞下,是诗人营造出的与外部世界的隔离,是诗人的逃避。

(二)雨巷 “巷”是江南的一大特色,小巷本身就有寂寥之感,加上绵绵细雨更是凄清和悲凉。维尔伦在《遗忘了的小调》中一开头就写到“:泪落我心房,如雨洒街坊渗透我心的,是何等颓丧?”戴望舒受维尔伦等人为代表的法国象征派影响很大,因此有人认为“客观的绵绵细雨正是诗人内心悠悠愁思的外化”,“这雨其实就是他流在心中的泪”。雨本无情,但是在诗人的笔下好似簌簌而下的眼泪“。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雨巷的朦胧、凄清与悲凉之感油然而生。让人不免产生联想:江南细雨绵绵的小巷,抬头望去是窄窄的天空,低头看去是悠长悠长的小路,周围房屋将这里包裹得很好,似乎只能透过上方窄窄的天空透过一些光亮,在窄窄的天空下着绵绵的小雨,只能撑起伞,低着头,只能看见青苔布满的石板路“,我”逃避到这雨巷也就犹如被某种情绪包裹起来。

(三)丁香 整首诗的朦胧由丁香推向了顶峰,为何作者要选丁香?李商隐曾写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象征着高洁、美丽和仇怨,也是化用了李 词中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一个“空”字,将丁香的缥缈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丁香的愁是空的、虚无的、缥缈的。和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不过是表面的现象,隐藏在这背后的是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的花蕾具有含苞不吐的意蕴,这也是和雨巷的契合之处,是作者为什么在那么多既美丽又忧愁的意象之中选择了丁香的根本原因。丁香和雨巷一样,将作者紧紧地包裹在当中,隐秘的忧愁之下,是一种与世隔绝试图置身事外的逃避。

(四)姑娘 似乎所有的意象都是为了衬托这位姑娘,她走在悠长的雨巷,撑着泛黄的油纸伞,走过颓坯的篱墙。她究竟象征着什么?她和“我”一样的哀婉、彷徨、迷茫,又冷漠、凄清、惆怅。她和“我”一样,但是她又和“我”不一样,她没有在这里继续的彳亍、彷徨,而是从“我”的身旁飘过。她是美丽和惆怅的化身,更是理想与现实的交汇,“同时也隐喻着诗人的理想在现实中的虚无缥缈和难以把握”。她“走近,走近”在“我”满心期待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一定要相识”之时,她没有和“我”一样彷徨,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一样,她从“我”身边飘过。梦是虚幻的、缥缈的,梦中的丁香和丁香姑娘也是缥缈的、虚幻的,从“我”的身旁飘过。她消失了的颜色是雨巷里暗淡的颜色,是油纸伞上的泛黄,她散了芬芳是这雨巷里面凄清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消散了她丁香般的惆怅。她也没有了对“我”叹息的目光,是因为她发现“我”根本不想走出雨巷只想在这里安静的躲避。所以她连叹息也没有了,只有选择像丁香般轻盈地飘过。聪明的姑娘,她象征着理想和希望,朦胧的理想和渺茫的希望,美丽而惆怅。

(五)篱墙 篱墙是用草做成的围墙,它并不牢固,更何况是颓废的篱墙,这颓废的篱墙属于雨巷。关于篱墙的意象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以篱墙暗喻与外部世界不同的某种理想的社会生活,尤其歌颂乡村宅邸的退隐生活,表现黄金时代和乐园主题”。诗人的表达和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所表达的有相似之处,“篱墙”在这里更像是与外界隔绝的大门,篱墙之内才是诗人内心真正想要生活和逃避的地方。颓废的篱墙是朦胧的理想和希望,在颓坯的篱墙前诗人选择了逃避,在朦胧的理想和希望面前,诗人选择了逃避。

二、语言的朦胧,隐秘的逃避

(一)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诗中出现了两次“悠长,悠长”,一次在开头,一次在结尾,中间的逗号把本就幽静深邃的雨巷拉得更长,在朗读时的停顿,也能够感觉到作者刻意把雨巷的长度拉长。雨巷在作者的心中是长的、远的,它象征着通往理想的道路,而远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于作者从来没有想过往前走,因为他一直在彷徨,所以他心中的理想之路永远那么遥远,他逃避在这幽闭的地方,根本没有想向着理想而走出一步,所以雨巷永远是“悠长,悠长”的。

(二)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我”在寻找的是一个像“我”一样的姑娘。为什么要找一个和“我”一样的姑娘?“我”需要找的是一个和“我”同病相怜的人。当人身处困境之中无法排解之时,都希望找到一个和自己一样有共同经历的人,这是一种惺惺相惜,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在她“走近,走近”的时候,“我”似乎马上就要和她相逢了,可她却“投出了叹息一般的目光”,而“我”需要的不是叹息的目光,是惺惺相惜的目光:“我”要寻找的是一个能够陪“我”在雨巷中继续彷徨姑娘。

(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前面已经提到过梦的特点,缥缈、空虚、不真实。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梦?诗人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凄婉迷茫的梦,像丁香一样的惆怅。诗人在梦中梦到了什么?大概是梦到了好不容易找到的丁香姑娘和自己不一样,她要去寻找她的理想和向往,逃离这雨巷,又留下了诗人独自地彷徨。杜衡在《〈望舒草〉序》中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蔽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朦胧的。”这样的梦既是表现自己对飘过的姑娘的留恋与不舍,又隐藏了自己根本不会同姑娘一同离开的内心想法,所以这样的梦注定凄婉迷茫。

(四)多用形容词,而少用名词 “冷漠”“凄清”“惆怅”“凄婉迷茫”“寂寥的”“太息一般的”“像梦一般的”仅三四段,十二行中有九个形容词之多。“内行人应该都知道,就诗的意象而言,形容词是抽象的,不能有所贡献。真正有贡献的是具象名词和具象动词。”文中大量地运用了软弱而低沉的形容词,这不是因为诗人想象力的缺乏,而是诗人刻意的躲闪,因为在这朦胧之下是诗人极力隐藏却隐藏不住的逃避心理。

三、诗歌的背景,隐秘的逃避

这首诗歌创作于大革命失败后,戴望舒遭到通缉,他只能躲到自己的好友施蛰存家中,好友的家中如同“幽闭的雨巷”,作者在这里感到安全,不想再走出他的“雨巷”。此外,作者此时苦恋好友的妹妹施绛年,并预感到了自己爱情的悲剧,如诗句“而我的指上又有了纸捻的约指”。事业和爱情双重失败的打击是作者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按照阿德勒的见解,“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便会出现“自卑情结”,表现有“我不能走得太远。我必须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充满了危险,我必须避免面对它们”等等病象。正是这种心理,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雨巷。虽然他站在雨巷中哀怨而彷徨,但是他仍然舍不得离开雨巷。虽然这种逃避可能仅仅是他一时的想法,但是在这首诗中我们能透过它的朦胧,感受到作者隐秘的逃避心理。

[1]周红莉.江南意象的记忆与阐释——论90年代后江南散文[J].文艺争鸣·地方,2006(6).

[2]李秀云,尹传兰.缠绵悱恻的忧郁美——《雨巷》的意境美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3]郝超,姜莉丽.处跑马——《雨巷》审美空间之留白[J].名作欣赏,2012.

[4]胡家峦.篱墙:花园与旷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诗歌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

[5]杜衡.望舒草·序[A].见朱光灿中国现代诗歌史[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6]余光中.评戴望舒的诗[J].名作欣赏,1992(3).

[7]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篱墙雨巷油纸伞
温暖的篱墙
戴望舒《雨巷》(节选)
泸州油纸伞
冬季的雨巷
山村夜色
油纸伞的守望者
油纸伞下的四月
在淡淡的秋季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
“大象”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