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勇 (祥云县彩云艺术团 671000)
杨春平 (祥云县文化馆 671000)
由彝族“哑巴节”的彩绘图案浅谈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表现
陈 勇 (祥云县彩云艺术团 671000)
杨春平 (祥云县文化馆 671000)
在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潮流中,创作一件让广大观众认可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美术作品,必须依托于民族的“传统”,尊重民族的“传统”文化。把“有形”的“传统”经过作者的思维拓展,表现出具有生命和灵魂的民族形象,用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色彩和符号去体现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生活。
民族文化;传统元素;美术创作
民族民间传统美术的存在与延续不同于学院美术和文人美术,它能经过千百年历史的考验并一直跟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得以保留与延续,是因为它具有原发性,素材和思想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民族民间美术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历史、社会、宗教、伦理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在中国美术界,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热潮中,无论是绘画技法、欣赏水平、作品创作等方面都真正意义上的达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象。如果说,中国美术是一面刚刚苏醒的湖,那么我们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就是摆渡于湖面的老翁。他载着人览湖中景,赏湖中情。然而谁能探索湖底的丰富世界?谁能引起翻腾湖泊生命的潮汐?这是美术家和从事美术工作者的重要使命。面对于这种飞速发展的社会现状,面对这种思想进步的人类群体,面对一大批将要断代灭绝的濒危传统文化,我们将如何去保护传承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我们又如何去挖掘更深更多的民族文化精髓。本文以祥云彝族“哑巴节”的传统文字图案作为调查案例,来对运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美术绘画作品创作的现状加以分析与探讨。
我们的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需要了解并收集大量的关于生活生产、民族、历史、社会、河流山川等方面的主题素材。一件成功且能流芳百世的文艺作品,所传递的信息、思想就不仅仅归属于一个元素支点。能代表民族文化元素的文艺作品就必须尊重民族传统,必须坚持民族的原真性和本真性,而这种“传统性”“原真性”“本真性”的保留和延续要经得住历史社会的考验。民族的“传统”是我们的前辈先民们经过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保留下来的文化精品,艺术财富,这些文化精品、艺术财富成了“有形”和“无形”的人类民族遗产。作为民族绘画艺术作品创作者,首先就必须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深度的感受,然后再度思维拓展,所创作出的绘画艺术作品就有可能成为民族文化的艺术升华和历史遗产。那如何去准确恰当的把握和感受民族传统艺术。就得从对这个民族多方位、多角度、多领域的了解开始,了解它的历史,它的昨天和今天,结合自己所听、所看、所想,把所有的都融汇在一起,才能开始一件美术绘画作品“无形”到“有形”的创作。
一些美术家在现代民族元素的绘画作品上,依照和驾驭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在民间采集大量的文化素材,然后展开丰富的思维空间,潜意识中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审美标准,对所创作的作品进行合理的科学分析和评价。最后的结论是要进行民族传统元素的艺术作品创作,民族民间根本的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笔财富和素材。
评价一件的民族元素美术绘画作品的创作是否成功,那就要审视它是否顺应时代艺术的潮流,是否尊重传统的民族文化,经典的绘画作品观赏者来说,可以达到在他们感性观赏作品的同时,给他们提供一些理性切入点,更加深刻的认识作品所表露的民族、欣赏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艺术教育的作用。我们所创作出的绘画作品应该是广大读者群众在艺术上的成长、要求和创造热情的一个最理想的表达者。”或许这种民族元素的美术绘画创作的发展趋势,会在整体的艺术作品创作潮流中溯流而上,但也就也就是这种逆流而上的趋势会让创作者更为深思创作的空间,把困难作为一面明镜,反观自我,不断总结,不断进步。艺术家,作者需要的是挥笔如利剑,斫其欹枝,夭其残叶,直入艺术核心,留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就会指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推进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潮流。
也可以说,民族民间广泛的传统文化就是当下艺术作品的一部浓缩史。一件件民族文化元素的艺术作品,直接装订成一段历史的篇章。它记录着艺术发展史上的大事件;记录着当下作品的艺术构思、艺术理念、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 同时,一大批资深的艺术美学家、鉴赏家以及艺术批评家对艺术作品的深度剖析、一语中的见解,极大丰富了艺术理论的构建。
1.大哑巴:大哑巴的头饰是用羊皮和野兽皮制作帽底,雏鸡毛做冠顶,帽子前面安一面镜子,帽子的左右各写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字样,底色必须是黄色,象征地位和权力。大哑巴的脸部是一个财神字符,也是一个彝族传统的神卦符号,红底黑子,(脸部字符)。大哑巴的前胸画一条黄龙,代表龙王,龙身延续两条大腿。背部画两条青龙,代表龙子龙孙,龙身延续到两只手臂,在背部还有太阳火球和彩云。
2.中哑巴和小哑巴:中哑巴和小哑巴的脸部有九鼓九藤、牛头、太阳、九龙图等,男女又各部相同,主要以色彩来区别,用黑白两种颜色。男哑巴的身上画有九龙九藤、女性生殖器、女性乳房、狩猎、农耕、本地流传文字等各类图腾崇拜图案。
3.彝族罗氏六大族支毕摩的脸部彩绘:主要是画有崇拜图案及族支符号,大毕摩与族支毕摩有区别。
4.村民脸部彩绘及牲畜彩绘:哑巴节单天每个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进行脸部彩绘,男女有分别,罗氏各支也有区别。还有就是要对村中各家的牲畜进行彩绘。
5.在七宣村彝族村,哑巴节单天要在村间各角落进行文字表现,图案彩绘和符章的挂贴。
6.在七宣村,村民家中立有仓龙文化的要在墙面上用瓦片镶嵌牛头、羊头、夜猫头等。特别有视觉震撼的就是七宣村村间墙体上悬挂的木板画。
彝族文化“哑巴节”在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的系列中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民俗节日,在活动中能体现丰富的民族文化,就“哑巴节”彩绘来将可以在当中看到民族的崇拜,敬慰图腾,也可以看到彝族人的崇尚文化,彝族人的历史文字,在绘画中海可以看到彝族人民世代变迁的劳作习俗,人类的思想,意识的转变。
“哑巴节”彩绘的最初历史是用民间染料和自制的绘画工具来完成整个的程序。在内容上有固定的图案,随然不追求现代艺术的完美,但需要考究民间艺术的线条和民间艺术的色彩。
1.绘画材料:彝族哑巴节进行人体、道具、面具、实物等进行彩绘艺术表现,所用的绘画工具是民间较传统的自制绘画笔。
2.绘画颜料:上述绘画艺术表现所使用的颜料,不是专业的或是现代加工制作的绘画颜料,而是民间百姓利用草本、木本、矿物粉末等材料混合调制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界定范围,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进程,而一个从事民族文化艺术的个体或是团队,理解民族传统文化不能单一的,片面的进行,必须对客观视觉的提升,对唯物主义的雕琢;需要对民族历史渊源的渗透,感悟民族的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体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捕捉这个民族所保留的建筑模式、服饰特点、崇拜色彩、民族性格等等的形、声、色。一件民族传统美术绘画艺术作品的表现与现代绘画艺术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画面内容、色彩、构图不仅要符合读者的视觉和欣赏需求,还要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
彝族哑巴节彩绘图案、文字勾勒、色彩表现植根于民间上千年,并没有随时代的改而改变,所延续和保留的是百姓喜欢看,懂得画,愿意画的风格,简单的线条交错,明快的色彩搭配传递的是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信息。信息是“无形”的,符号和画面是“有形”的,它及能满足欣赏者的视觉需求,又能感染读者的思维、心理。这就是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绝妙,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