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栋波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馆 750000)
艺术创作是有规律可循的,现代艺术创作都有自身的源头,受到地域和文化的影响,东西方艺术创作从始至终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艺术创作重视人体美学,东方艺术重视意境之美,西方艺术审美更倾向于科学化,东方艺术则倾向于哲学审美,西方艺术创作的基点以再现为主,东方艺术创作的基点以意韵为主,西方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重视对事物自然属性的研究,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光线、造型、明暗、结构、空间运动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而东方艺术创作追求意境和形象之美,作品中线条及颜色的运用主要是体现作品的主观情感。
不同的社会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在民族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从西方艺术的创作基点也存在的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东方艺术的创作以中国为代表,产生于奴隶社会,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在极大程度上受到宗教和权力的控制,为了展现统治者的权威而产生,掩饰了人类对于自身生活的感受,体现了权利与神明的至高无尚,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青铜文化和金字塔。这种权力与神明至上的创作得到了西方艺术创作者的认可。东方社会进入封建时期,对意、趣的追求成为艺术创作的一种追求,当时很多社会文化与艺术相适应,并且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形式。西方艺术创作的源头是古希腊的奴隶社会,艺术的审美也随之逐渐产生,最终,这种艺术发展成为肯定人类存在的价值、表现人类群体意识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体现的是人文主义,将人类对理想的追求作为艺术创作的要求,在这种文化的引导下,西方艺术开始不断对客观事物进行探寻,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理想的生活。艺术家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开始对事物的形态进行观察,有些艺术创作者认为所有普通的事物中都含有丰富的审美价值。这也就是不同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东方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创作过程中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重视眼、心、意的结合,作品中突出表现了意中有象,象中有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东方艺术创作虽然也要面对客观事物,但是在事物与艺术审美融为一体之后,艺术创作已经摆脱真实,蜕变为一种精神上的物化方式。从自然物象来说,事物与艺术审美来说,这种交汇的方式并非不知,而是不必去知。所以,东方艺术创作并不重视艺术作品的客观构成,不讲究焦点透视,较为注重散点构成,不重视刻画具体,讲究轮廓勾勒,东方艺术重视二维变化不讲究三维空间,重视欣赏者的感受,不重视创作的物力重心……这就是东方艺术创作。
纵观西方艺术创作史可以发现,西方艺术创作主要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写实派,一派是抽象派。写实派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对事物把握具有客观性,这种科学、真实的精神贯穿于创作的始终。艺术家对事物的观察研究主要是写实,艺术创作需要固定的视点、环境,换言之,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能随便改动对象的位置,而且还要严格依照光学和物理原理,将艺术作品准确地体现在三维空间当中,科学的还原事物,同时,在创作中还可能运用到透视、解剖等专业知识来衡量艺术的准确性。抽象派的创作喜欢极端路线,其创作主要是将事物扭曲,追求抽象的视觉效果及夸张的装饰,还有些抽象艺术家仅仅通过颜色、几何形状来表达个人的艺术情感,甚至是创作过程中的某些潜意识心里。由于抽象派对艺术的夸张和变形,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基本上都与现实相背离,挑战传统道德。
上文简单介绍了东西方艺术创作基点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异域文化的解读方面不应该在误读、曲解、偏见、贬损中去玩味异域文化中的“异”,或者是按照自己所想臆造出文化中的“异”,在不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本质和内蕴上,是不可能了解作品中的美感的,这非常不利于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和对话。任何一种站在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歧视的立场上对文化差异的曲解都只能让文化交流陷入一种误区。东西方艺术交流中,任何民族文化都具备无可代替的优越性与长处。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值得尊重,值得欣赏,东西方艺术创作基点的差异源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在文化的交流方面,不同民族的艺术需要消除各种偏见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进入艺术创作多元共存的轨道上,只有这样,东西方艺术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世界文化艺术才能健康发展。
[1]曹英,刘晶晶.浅谈东西方艺术的相互影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2).
[2]杨健平,徐晓萍.论当代文艺接受中的群体交流效应[J].文艺评论,2008(04).
[3]王海明,李建国.浅议东西方艺术的相互影响[J].美术大观,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