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语婕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助于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并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然而,现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教 学跨文化意识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长。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在这一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布朗先生所说:语言,作为传承同一民族的交际工具,是对文化本身、文化表现形式、人们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最可见的和最有效的说明和呈现。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涉及教师和学生的经历与英语作为本族语人民的经历,这两者之间的复杂的辩证处理方法,是一个既涉及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英语时根据异国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如听、读,和语言产出,如读、写、评,的自觉性,又涉及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相互融合的一种积极地意识。具体说来,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对本国及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学、音乐、艺术及教育等文化概念的了解和认识。
2.对本民族和英语民族行为文化所包含的事实的了解和所体现的信念、价值观的认识。
3.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优秀精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有益部分,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和相互融合。
4.通过本民族文化和英语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不再是仅能认识许多单词,能看懂几篇文章,而是能进行实时交流、传播文化的实用性人才。英语教学的任务不再单纯是培养学生得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得交际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教学,忽视文化意识培养;重视考试成绩,轻交际能力,导致在实际交际中出现交际障碍。根据笔者在一线教学的经验及对身边同事的观察发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自身的文化素养不够重视。影响英语学习的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它既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故事、谚语和形体表情等无声的语言。作为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的教学需求。但是,在教育一线,很多教师对自身的文化素养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受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依旧沿用旧的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大多说高中教师本身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对英语教学的文化因素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2.课堂文化教学不够充分。课堂是文化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内的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和英语水平的发挥。然而,事实上英语教师在课堂内的文化教学却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因素教学欠缺。文化因素无处不在,从词汇到句子,从语法到篇章,甚至是教师的某个手势和动作,都可以作为文化因素教学的内容。
(2)文化比较侧重不当。比较法是跨文化语言交际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发现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结构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要比较要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那么既要重视不同 的方面也要比较相同的方面,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一线的教师却只对差异感兴趣。
(3)学生课堂语言交际活动不足。拥有文化知识并不意味着拥有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并非仅仅要学生掌握多少语言技能,而是要通过它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
3.第二课堂学生文化体验缺乏。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条件,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外国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然而,在实际中,会组织学生观看英语文化节目或组织外国文化方面的展览或参观或开展国外文化知识竞赛、英语角等一类的活动的情况却是少之又少。
综上所述,教师对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课堂上的文化教学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对跨文化意识缺少全面深刻的了解,特别是教师在英语教学及其活动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方面的措施不具体、方法不到位,因而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力不从心。这也是基础英语教育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1.合理利用现行教材,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我国的英语教材越来越重视文化因素,内容涉及艺术、教育、历史、文化、音乐、政治、宗教以及日常生活、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等,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要从教材入手,寻求文化信息。许多课文充满跨文化交际的信息,以丰富的内容负载英语语言,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西方的文化。同时还注重跨学科的横向联系以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2)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在英语中有很多词汇是具有典故的,如Achilles heel便源于希腊神话阿基里斯的故事。
(3)要在语法教学中了解文化。在介绍某些句法结构时,同时介绍其语意和交际功能。如附加疑问句“Lovely day,isnt it?”实际上是无疑而问,只是英美人引起话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尤其是在伦敦,这个曾具有”雾都“之称的城市,以天气开始对话再寻常不过了。
2.强化第二课堂教学中文化的渗透。学习和掌握英语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可采取以下形式:教师可因地制宜设置语境,营造英语文化氛围,可在学校尽可能多地创设英语环境来配合学生英语学习,如通过设置各式英文或中英双语标语、指示牌,并定期作适当更新,这样学生在校内便可随处见英语成语谚语等,身临其境;加强学生课外阅读,以扩充知识面,有效增强学生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富含英美文化的报刊新闻、网上下载的英语文章、各类文化小故事或者简易的英文版文学作品;订阅英语教学报刊,如《中国日报》(英文版)、《21世纪英文报》、《英语世界》、《英语周刊》等报刊内容涉及面广,信息更新得也快,可以让学生与时俱进,不做井底之蛙。
3.利用拓展性教材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可以融合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日常用语中,上课的开场白,很多学生喜欢说“Good morning/afternoon,teacher.”这个时候老师便可指出,”teacher”一词在英语文化中是职业,不是用来称呼对方的,对老师的称呼可直接用”Miss”或”Mr.”加姓氏即可。另外,对体态语的使用也可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学生应该对一般的赞扬、请求、询问等做出适当的反应,它们可以是生动夸张的体态、表情或动作。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语言交流,而且是文化交流。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是文化教学。在外语语言教学中渗透语言文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应该引起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和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文化素养。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西方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的讲解和操练,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效得体交际的目的出发,帮助学生排除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Byram,M.Teaching and Learning Language and Culture[M].Clevedon,UK:Multilingual Matters,1994.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薛中梁.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与文化教育[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