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浩
(朝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辽宁朝阳122000)
针刺颈穴与传统耳周穴治疗颈性耳鸣及伴随症状疗效比较
薛浩
(朝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辽宁朝阳122000)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颈穴与传统耳周穴两种方法对颈性耳鸣症状及伴随症状的影响,探索治疗耳鸣的方法。方法用手法对40例颈性耳鸣患者的颈穴或耳周穴进行针刺治疗,观察耳鸣及伴随症状的转归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有效26例,14例无效。针刺颈穴组有效16例,针刺传统耳周穴组有效10例低于颈穴组且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颈穴与传统耳周穴对颈性耳鸣的伴随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针刺颈穴改善颈部肌肉的挛缩状态,可以减轻对椎基底动脉的压迫或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对治疗颈性耳鸣及其相关伴随症状的效果优于针刺传统耳周穴。
针刺;颈穴;传统耳周穴;颈性耳鸣
颈性耳鸣又称脊柱源性听力损害,是一个耳神经学症状,是指在无任何外界相应的声源或者电刺激时,耳内或头内所产生的有声音的感觉[1]。有关颈性耳鸣的病因学说很多,但因内耳供血障碍所致为多数学者认可[2]。研究表明颈椎病引发的内耳缺血十分常见,内耳供血障碍的原因也与多种因素有关[3]。颈性耳鸣一般多见于老年人,但近年来随着颈椎病低年龄化使得耳鸣的发病趋于年轻化[4-5]。耳鸣为耳科三大难题之一,临床上常有颈椎病患者伴有颈性耳鸣,但由于耳鸣症状纯粹为病人的主观感觉,即患者自觉耳内或者颅内有类似嘶嘶声、嗡嗡声或尖叫铃声,缺乏客观检测方法,使其诊断和治疗较困难[6]。本研究通过比较针刺颈穴与传统耳周穴2种方法对颈性耳鸣症状及伴随症状的效果,探索治疗耳鸣较优的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针灸科、神经内科及耳鼻喉科患者。2014年6月—11月将符合诊断标准且能遵从医嘱并能坚持治疗3个疗程者纳入研究。拟选40例,病程各不相同,最长3年,最短半年,男女不限,按照先后就医顺序分为2组,即颈穴组和传统耳周穴组。本研究所选4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8.0±10.04)岁,年龄最大者为65岁,年龄最小者为32岁。颈穴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48.5±10.96)岁。传统耳周穴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47.3± 8.75)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以耳鸣为主诉前来就诊,经其他医院或本院耳鼻喉科诊断排除器质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单耳或双耳鸣,间断性或连续性,单声或复合声,伴随症状体现在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耳闷、眩晕、睡眠障碍、抑郁、烦躁焦虑、影响生活及工作等。同时影像学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椎间隙变窄。
1.2 诊断标准颈性耳鸣的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及《颈性耳鸣》制定[9-10]。1)患者有耳鸣自觉症状,可反复发作也可持续发作,音调各种各样,可受外界声音环境及自身精神情绪因素影响,时轻时重,甚至可影响工作、睡眠,常并发听力障碍、眩晕、耳堵闷感等症状;2)此病晨起时最重,强度可波动,好发于老年人;3)当患者做头部运动时耳鸣症状的频率与强度可能发生变化,自觉耳鸣音调多出现于低频区域,大部分病人掩蔽治疗有效;4)大部分患者具有肩颈痛病史,也有颈椎病的一些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
颈性耳鸣的伴随症状是否改善的收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待到疗程结束一段时间后,医生面对面口头询问或电话回访患者治疗后听力下降、耳闷、眩晕、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烦躁焦虑、影响工作这几方面是否得到改善,患者凭借个人主观感受做出经常有、偶尔有或没有的回答。
2.1 方法穴位定位及操作参照《经络腧穴》[11]。颈穴组患者选取的主要穴位有翳明、天牖、风池、完骨、听宫、中渚、上养老、昆仑、绝骨、阿是穴;耳周穴组患者主要选取的穴位有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侠溪[1]。患者遵照医嘱采取坐位,也可采卧位,放松心情,颈穴或耳周穴皮肤经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华佗牌无菌针灸针(0.30 mm×40 mm)长不锈钢毫针进行指定穴位针刺治疗,留针30 min。治疗1次/d,连续6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2.2 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临床数据进行统一的逻辑审核后,采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二次录入方法以控制录入错误。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所有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定为0.05,当P<0.05即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针刺颈穴组与传统耳周穴对颈性耳鸣症状及伴随症状效果的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
3.1 疗效标准有效/好转:经针刺耳穴或传统耳周穴治疗后耳鸣症状及其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或较治疗前耳鸣症状及其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经针刺耳穴或传统耳周穴治疗后耳鸣症状及其伴随症状减轻不明显或基本没有变化[2]。
3.22 组治疗效果比较40例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共26例有效,即经针刺颈穴或传统耳周穴治疗后耳鸣及耳闷、听力下降、眩晕、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睡眠障碍、抑郁、影响工作等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或较治疗前症状明显减轻;14例病人经治疗后耳鸣及耳闷、听力下降、眩晕、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睡眠障碍、抑郁、影响工作等伴随症状不明显减轻或基本较治疗前没有太大的变化。针刺颈穴组有效16例,占总治疗病例数的40%,无效4例,本治疗方法的有效率为80%;针刺传统耳周穴组有效10例低于颈穴组,占总治疗病例数的25%,无效10例,治疗的有效率为50%。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2 组治疗后伴随症状影响比较由表1可知,经针刺颈穴位治疗后的病人耳鸣的伴随症状均减轻或消失,如经常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颈穴组只有3例,而耳周穴组经常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有10例;注意力不集中症状改善的颈穴组患者有17例,而耳周穴组有10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针刺颈穴治疗后的病人偶尔出现睡眠障碍的例数有7例,而再没有出现睡眠障碍的病人有9例;而经针刺传统耳周穴治疗耳鸣后没有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仅有3例,经常出现睡眠障碍的有11例与针刺颈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针刺颈穴治疗后的病人经常出现烦躁焦虑症状的只有4例,此症状得以改善的有16例;而经针刺传统耳周穴治疗耳鸣后病人出现烦躁焦虑的有11例比针刺颈穴组的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针刺颈穴治疗后的病人抑郁症状消失的有12例,而传统耳周穴组抑郁症状消失的只有3例(P<0.05),而影响工作的病人在经针刺颈穴及传统耳周穴治疗后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针刺颈穴与传统耳周穴对颈性耳鸣伴随症状影响
耳鼻喉门诊中以耳鸣为主诉的患者约占15%左右,临床上耳鸣可表现为双耳鸣或单耳鸣,也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断性耳鸣。耳鸣声调多种多样,可以是高调、低调、单调甚至可变调,患者发生耳鸣症状的同时也可以出现其它伴随症状如听力下降、耳闷、眩晕、头痛、睡眠障碍、烦躁焦虑等,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社交活动。影响耳鸣的因素可包括噪声、心理因素、药物、体位、月经期、眼运动食物及饮料等[7]。中医有“百病皆由瘀生”的说法,一方面说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有可能与瘀血有关联,另一方面说很多疾病都存在血瘀的病理现象。耳能司听,有赖于气血津液的濡养,若气血运行不畅,则气滞血瘀,气道枯涩,清窍失养,导致听力乱象[8]。而经络是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通道的网络,有协调阴阳,运行气血,抗御病邪,调整虚实的作用,耳与经络有极其密切的联系,人的十二经络均直接或间接与耳相联系,古代医学家根据经络与耳之间的广泛联系运用针灸方法治疗耳鸣耳聋等疾病,因此针刺疗法因其操作简便、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易于推广等特点,在治疗耳鸣症状及其伴随症状中占据非常大的优势。
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耳鸣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有文献显示耳鸣的患病率已经接近8.0%[13],长期耳鸣给患者带来苦恼,影响情绪、生活及工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内外学者针对耳鸣的发生展开了各种耳鸣的流行病学调查。美国健康状况统计中心于1996年调查45岁以下人群中耳鸣的患病率为1%,而65岁以上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为9.0%[12],朱勇[13]对我国陕北地区耳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耳鸣的患病率高达7.8%,由此推测我国有耳鸣患者至少9 000万,因此耳鸣的治疗不容忽视。
现代医学认为颈性耳鸣的发病机制与颈椎多维系统失衡有关[14]。国外有研究[15]表明耳鸣与头部及颈部肌肉长期紧张密不可分,工作或者生活中姿势不正确、长期保持一种姿势或生活压力均可导致颈性耳鸣的发生。本研究表明针刺颈穴组与传统耳周穴组在治疗耳鸣症状时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颈穴组与传统耳周穴组病人的伴随症状都有改善,但颈穴组耳鸣症状及伴随症状改善的较多且与耳周穴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针刺颈穴改善颈性耳鸣及其相关伴随症状效果优于针刺传统耳周穴,与相关研究一致[1],进一步证实了颈性耳鸣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颈椎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位置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或动脉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有关,而且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也说明运用颈穴可以治疗耳鸣。因此通过改善颈部肌肉的痉挛挛缩状态,可以减轻对椎基底动脉的压迫或对交感神经的刺激[16],调整颈部多维系统的失衡状态,使耳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伴随症状得以缓解。
中医认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颈性耳鸣属“耳鸣”,在《内经》早有论述,而颈椎病变是本病的根本原因之一[17]。如今社会随着物质需求与精神满足各方面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也相应加快,从而带来生活压力及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此外电脑及手机网络的普及推广使人们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低头劳作、运动量减少等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颈椎生理曲度,导致椎-基底动脉血运受阻。如果内耳动脉血流量下降则极大可能造成内耳血运障碍,从而引发耳鸣眩晕等症状[18]。而且现在颈性耳鸣的发病率不断地增长,医院就医患者的年龄跨度也逐渐加大从而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本研究通过对比针刺颈穴与传统耳周穴对颈性耳鸣症状及伴随症状的影响比较,得出针刺颈穴在治疗耳鸣症状及改善伴随症状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为颈性耳鸣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1]张粲.针刺颈穴治疗颈性耳鸣的临床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3.
[2]叶璐,丁淑强.针刺治疗颈性耳鸣2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79-780.
[3]董福慧.临床脊柱相关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2.
[4]叶晓红.改良针刺法治疗颈源性耳鸣33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5):80-81.
[5]程维芬,陈晶晶,郭贝贝.颈夹脊穴针刺深度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36-37.
[6]HENRY J A,DENNIS K C,SCHECHTER M A.General review of tinnitus:prevalence,mechanism,effects and management[J].J Speech Lang Hear Res,2005,21(2):114-116.
[7]任大伟.140例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9.
[8]王磊磊.电项针结合耳周穴针刺治疗突发性神经性耳聋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
[9]中国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10]余力生,于德林.颈性耳鸣[J].中国耳鼻喉颅底外科杂志,1999(1):21.
[11]沈血勇.经络腧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2]ADAMS P F,HENDERSHOT G E.Current estimate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1996[J].Vital Health Star10,1999(200):81-103.
[13]朱勇.陕北地区耳鸣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5,12(6):149-150.
[14]杨青,朱文红.电针针刺治疗耳鸣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7,28(7):34.
[15]安德·鲁韦尔.不治而愈[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5.
[16]黄聪阳,苏嫁夫,周文强,等.针刺对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4):17.
[17]陈平.平衡消鸣汤治疗混合型颈椎病耳鸣[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2):124.
[18]杨干卿.综合治疗颈性眩晕500例[J].中外医疗,2008(17):39-40.
Treatments of cervical tinnitus between neck acupoints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XUE Hao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and Neck Surgery in Chaoyang City,Chaoyang 122000,Liaoning Province,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eck acupoints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ervical tinnitus.MethodsAll 4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neck acup oints acupuncturegroup an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group,and then we observed the effect after treatments.Results Among the 40 patients,26 patients were cured,and 14 patients were invalided by treatments.The neck acupoints acupuncture treatment group cured 16 patients,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treatment groups(P<0.05).The symptoms along with cervical tinnitus had improved in some extent.ConclusionThe neck acupoints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uld improve the state of neck muscles spasticity;relieve the oppression of vertebra basilar artery and the stimulation of sympathetic nerve.It was better to treat cervical tinnitus and its associated symptoms than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acupuncture;neck acupoints;traditional acupoints;cervical tinnitus
R764.45
A
1003-5699(2015)09-0955-04
:张瑞彬
2015-01-16)
10.13463/j.cnki.jlzyy.2015.09.027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0822500)。
薛浩(1973-),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耳鼻喉头颈外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