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锁玲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
芦锁玲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肩手综合征也被称之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1],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分析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及护理效果,本院对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与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9.92±2.84)岁;其中脑出血13例,脑梗死17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9.67±2.56)岁;其中脑出血14例,脑梗死16例。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等诊断标准[2],经头颅CT确诊,无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稳定,且排除具有中药熏蒸、针刺禁忌证者。
1.对照组采取脱水、降血压、抗感染、扩血管、改善脑循环等常规治疗。护理包括:正确摆放肢位、加强手指及手背肿胀护理、实施运动训练以及作业疗法等。
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1个疗程为10d,共治疗4个疗程。
(1)针刺治疗及护理。针刺治疗选择斜刺、直刺,平补平泻手法。穴位包括:肩髃、肩髎、肩贞、曲池、阳池、阳溪、阳谷、合谷、关冲等。施术后留针时间为30min。在针刺治疗前,必须综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增强其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程度。在治疗中,指导患者安静卧床,严格观察其面色、表情、生命体征变化,频繁询问针感,对于类似针灸“晕针”的患者,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施治,予平卧位后采取保暖、输液等处理措施。施治后,确保针刺处无瘀斑、出血。
(2)中药熏蒸治疗及护理。中药处方:透骨草、伸筋草、片姜黄、怀牛膝、延胡索各30g,丹参、桑枝、海桐皮、艾叶、路路通各18g,红花12g。以上药方浓煎后注入中药熏蒸仪,熏蒸肿胀部位,每次时间为30min。在熏蒸治疗中加强保暖措施,保持温度为38~46℃。为了确保治疗安全,严格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肤疼痛、面色苍白、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治疗后叮嘱患者补充水分,加强营养支持,保持充分休息等。
(3)康复护理。为患者构建清洁、安静的环境,饮食中多进食低盐、低脂、适量糖类、纤维素等食物。加强口腔清洁护理、训练排便护理等。同时,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定时翻身、拍背,按摩,避免褥疮的出现。在康复护理中遵循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原则,沿手指、手背、腕背、臂背及肩部做向心性按摩,同时协助患者加强被动及主动运动,2次/d,20min/次。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水肿、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无手部小肌肉萎缩。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无效:临床症状、关节活动、手部小肌肉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结果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属中医“痹证”范畴,发病机制为阴寒内聚、筋脉凝滞收引等。针灸治疗中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可达到通调水道、舒筋通络、恢复气血等效果,充分改善上肢循环障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中药熏蒸疗法通过药物的蒸汽作用使患部血管扩张,主要药物包括红花、丹参、透骨草等,其作用机制在于温经散寒、疏经通络、活血散瘀止痛[3],实现无痛治疗效果。在针灸、中药熏蒸疗法基础上实施针刺护理、中药熏蒸护理,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康复训练中,加强饮食、运动护理,使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护理的舒适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增强肌力,促进关节活动恢复正常[4],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综上所述,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1]丁友英.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130-131.
[2]汪军,崔晓,倪欢欢,等.浮刺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部疼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4(18):298.
[3]吕红姣,崔丽笙.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3,7(12):696-698.
[4]吴玉娥,郭长琼.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12(3):148-150.
2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