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2)
唐代平凉养马业
杨燕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2)
历代养马,唐马最盛,这是众所周知的状况。后人对唐代有关马的研究是多不胜数,但都是着眼于大局,本文试图从唐代的一个监牧—平凉监牧着手,谈谈此监牧在唐时所具备的养马条件、养马状况,马业能够在这里兴盛的原因以及平凉监牧在唐代发挥的作用和对后代养马业的影响。
唐代;平凉郡;养马业;社会发展
据《通典》载:“平凉郡东至安定郡二百八十里,南至天水郡五百里,西至会宁郡四百里,北至灵武郡五百六十里。”唐代的平凉郡即原州,“大唐为原州,或为平凉郡,领五县:平高、平凉、萧关、百泉、他楼。”由此可见,古平凉与现今平凉市的范围大不相同,古平凉辖区大、范围广,自然条件优越,军事地理位置突出。
唐代的原州属于关内道,即平凉郡,治所在平高(今宁夏固原).在古代,这里常常是兵家互相争夺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着天然屏障六盘山,是西出长安北上的古道要冲。属暖温带阔叶林带,植被茂盛、物种丰富,利于草的生长。进入盛唐,气候温暖,由于河水的作用,土壤开始变的肥沃,水草生长茂盛,为养马提供了条件。唐人便选择在此发展官营马业。
马政在唐代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有说“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唐时,陇右牧是最主要的军需马匹供应之处,而监牧就设在关内道的平凉郡。从唐初开始,养马主要分布在四个郡,即平凉、陇西、天水、金城,后三郡自汉以来,就是重点发展畜牧的地区。唐代前期能够在这四郡牧养马匹,正是充分利用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贞观初,唐廷把高祖李渊从突厥获得的两千匹马,以及于赤岸泽获得的隋代三千匹战马,全部迁到了陇右,便设置了边地监牧,在原州设置陇右群牧监,“监牧之制始于此”。平凉郡(治固原)是西北四大监牧之一。据资料载:“徙之陇右,始命太仆张万岁葺其政焉,而弈世载德,纂修其绪,肇自贞观,成于麟德,四十年间,马至七十万匹,置八使以董之, 四十八监以掌之。跨陇西、金城、平凉、天水四郡之地,幅员千里”。监牧之制实行后,马匹数量大增,朝廷在用人方面更重视能者,使得养马进一步专业化,这也促使唐代马政的发展更加完善。
公元646年,李世民曾亲自到瓦亭视察了陇右马政,而平凉监牧对唐朝的贡献颇大。安史之乱中,太子李亨仓皇北上,在平凉得到万匹马,并募得勇士500人,才有了后来的肃宗中兴。陇右牧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唐朝的政治和军事建设,可以说是唐朝的军马库。
高宗和武则天时,战事少马政有所松懈,玄宗时,又开始重修马政。马匹数量曾达到四十多万匹,而平凉郡依然是主要的牧马区。唐时,政府开设四十八监,马场横亘四郡之地。牧业繁荣之景象,超过了每一朝代。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西北监牧苑马因战争而被大量消耗。至德以后,监牧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对唐代养马业形成了致命的打击,平凉郡的养马业也由于战争的冲击而走向末路。
(一)统治者对养马业的重视
唐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马政,“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唐太宗久经沙场,很重视骑兵队伍建设,以抗击西边的游牧民族,因此大兴马政。
首先,大力兴办牧场,设立马政机构。设太仆寺、驾部、尚乘局和闲厩四个部门,专门管理马政。太仆寺权力最大,其“掌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之官属”。而尚乘局专门对皇家御用马匹进行饲养和管理。
到唐玄宗时,重新重视马政。武则天时马政弛坏,玄宗意图恢复这一局面,通过加强吏治,整顿马政,畜牧业又开始兴盛了。开元十三年,从事畜牧业的人数达三万多。此外太宗、玄宗还重视选拔能人对马政进行管理。养马业又出现了“部统严整,群牧孳息,遂数倍其初”的兴旺景象。
(二)养马技术的进步
1、相马术及马籍制度。
相马术发达,唐代的相畜技术继承了前人的成果,主张“由外以知内”和“由粗及精”的相马理论及有关技术。这样更有利于培育良种,对唐代的马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马术的进步,使得马籍制度进一步盛行。唐代首先建立了完备的马籍制度。坚持“别其种类,则有妍蹄繁鬣”的养马原则,为繁育良马创造了良好条件。“相马不看先代本,一似愚人信口传”,从简短的语言,表明了马籍制度和相马的关系。
唐代的马籍制度完备,是相马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马籍制度又为相马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根据,丰富了相马术的内容。
2、饲养有法和繁育良种。马主要食饲料,在唐代都是有章可循的。饲料经过铡切、筛簸加工后才能饲养马。这样易上马口,易被马消化和吸收营养,更加利于马健康。对饲料进行精细加工,对唐代以后的养马技术影响颇为深远。
其次是饲料的定量,以定量饲养为原则的,同时配给精饲料,用以给马补充蛋白质。唐代饲养马的精饲料主要有筒麦、粟、豆等,对这些饲料则加以专门种植,目的是提高马匹数量和质量。此外,唐代还给马补给矿物饲料。
唐代繁育良马的重要措施是引进西域大批马种进行繁育,改良国内马种。据《唐会要》记载,唐朝所引进良马有近四十种之多,特别是高祖时,突厥遣使进贡马万匹、羊三万头、驼牛五百头。武德年间,“康居国献马四千匹,今时官马,犹其种也”。`
3、牧养有法、储草过冬。唐代也注重马的调教。唐张说曰:“羁之策之,就其才也”。《唐律》载:“依太仆式:在牧马,二岁即令调习。”统治者对此也很重视,《厩库律》指出:“诸官马乘用不调习者一匹笞二十,五匹加一等,罪止杖一百”。
另外,建立了强大的饲料基地,解决了储备饲草过冬的大难题。贞观中,唐人开始行“税草”之制,《新唐书·食货志》载:“贞观中,初税草以给诸闲,而驿马有牧田”。同时,唐代官营牧田逐渐扩大,官办饲料作物种植也十分兴盛,奠定了养良马的基础,同时加强和推动了国家养马业的发展。
除上述因素外,畜牧业的发展还与唐代兽医技术有关。唐朝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兽医官员和专职兽医师。
平凉的养马业对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平凉监牧每年所产马匹数量,使得唐朝的军需马匹数量大大增加。积累的丰富经验,对后代畜牧业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唐代牧马业前超秦汉,后过两宋,也为唐代这一盛世王朝增添了诸多光彩。
[1](唐)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宋)范祖禹.《唐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宋)王溥.唐会要·马政(卷七十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兵志(卷五十)[M].北京:中华书局,1338.
[6](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薛正昌.历代马政在固原[J].固原师专学报,1996,(2).
[8]马万明.唐代畜牧业兴盛的原因[J].中国农史,1993,(3).
[9]宋娟.唐代马政若干问题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10]钱军.中国古代养马业的兴衰[J].农业史话,1998,(12).
[11](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2]长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厩库律202[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81页.
[13]李石.司牧安骥集·相良马宝金篇(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7:17.
杨燕,1988年,女,甘肃平凉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隋唐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