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我当上县直部门后备干部后,兴奋不已。
在我们部门,后备干部有三个,其他两个,我都没瞧在眼里——论资历,我在单位干了十年了,他们还不到六年;论能力,我获得过全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们还是“白纸”一张。
本以为我一成为“后备”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可四年前,一个晴天霹雳袭击了我——部门领导任命结果宣布:小张当选。
当晚,我烂醉如泥。
朋友对我说:“对其他后备干部一点都不提防,你傻呀!”
从此,我开始提防小李。他上班早来10分钟,我就早来20分钟。他会上发一次言,我就发两次。
小李善写文章,时不时在媒体上露个脸,很受领导赏识。而写作是我的弱项,为此我郁闷不已。
我慢慢开始变得敏感,尤其是对“领导”两字。有时同事之间爱开玩笑,称对方为领导。如果是说我,我立刻眉飞色舞;如果是说小李,我就会火上心头,对同事冷嘲热讽。
三年前,部门要选派一名干部到基层挂职。我默不作声,而小李自告奋勇去了。
古代官员为何喜欢做京官?因为越接近心脏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天天见皇帝是个美差,甭管表现如何,混个脸熟才是正理。
我万万没想到,小李竟会主动要求离开“心脏部位”。
可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去年,小李居然又被提拔了,到另一个部门做了领导。
我真是想不通,凭什么啊?我哪点比小李差了?
几年下来,我还是在原地踏步。朋友问:“你是不是犯什么错误了?”
我答:“没有啊。”朋友还不信:“没有怎么总是升不上去。”
上个月,我看了官场小说《后备干部》后,就开始怀疑——小李是不是也搞什么“地下活动”了?
编辑同志,我是不是也该去“活动”一下?
——某县直部门后备干部王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