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形态早期变化的分析

2015-07-09 20:04贾昕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1期

贾昕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轻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形态的早期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轻中度近视青少年患者52例,总共104眼,通过眼前节分析仪对戴镜后1天、1个星期、1个月,3到6个月的角膜形态早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戴镜之后的角膜地形图3mm部分的角膜曲率平均值明显下降,在患者戴1星期之后下降到40.35±10.4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之后一个月下降幅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DIFF值下降幅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后DIFF值下降幅度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一个月之后的角膜最薄厚度减少幅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变化幅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角膜塑形镜能够及时、持续、稳定地提高患者裸眼视力,减慢眼轴的增长速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轻中度近视;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角膜形态;早期变化

本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轻中度近视青少年患者52例,主要分析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形态的早期变化情况,为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轻中度近视52例青少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全部对象经过随访均呈现良好的依从性。全部患者均资料完整,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9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15岁。分析患者的视力得到:近视度最小为-1.00D,紧实度最大为-5.00D,平均近视度为-3.57±-0.56D;分析患者的散光度得到:散光度最小为0.26D,散光度最大为1.50D,平均散光度为0.47±0.05D。全部患者资料接受研究,经患者家属同意,并且签订相应的承诺书。将屈光不正的患者除外,并且患者不存在其他性质的眼部手术外伤史、眼部疾病以及无角膜塑形镜配戴禁忌症。

1.2 佩戴方法

全部的患者经过常规眼科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有:Orbscan-II检查、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主客观验光检查、非接触式眼压检查以及角膜曲率计测量等。按照检查的结果对角膜塑形镜平行弧曲率以及降度大小进行进一步确定,确定相应的参数。患者试戴适当的镜片。按照试戴稳定之后的荧光素图来进一步调整戴镜片参数的大小,开具镜片处方进行订片工作[1]。这里选择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透氧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镜片的直径为10.6mm,透氧系数DH值为140,镜片的材料是Boston Equalens-II,光学中心厚度为0.22mm,在镜片内表面使用逆几何五弧设计方法。

全部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档,在试戴之后的1天、1个星期、1个月、3到6个月进行复查。在患者复查的时候不要停止佩戴,检查开始于取镜后2h。患者的屈光度、裸眼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等均需要进行反复的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 SPSS 13.0 软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取χ2检验计数资料,对患者初诊或者复诊 Orbscan-II测量的数据采取t检验计量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分析上表得到,患者戴镜之后的角膜地形图3mm部分的角膜曲率平均值明显下降,在患者戴镜1星期之后下降到40.35±10.4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之后一个月下降幅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DIFF值下降幅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后DIFF值下降幅度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一个月之后的角膜最薄厚度减少幅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变化幅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上涨,青少年近视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对青少年近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我国,角膜塑形镜是最为常用的近视矫正方法之一。角膜塑形镜是通过塑形角膜来降低角膜屈光力,最后降低近视屈光度,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远视力。不仅如此还有着能够控制近视进展的绝对优势[2]。

角膜塑形镜的使用能够及时、持续、稳定的地提高患者裸眼视力,减慢眼轴的增长速度。在完成佩戴之后能够及时地压平中央区角膜。

但角膜塑形镜的治疗要求具备科学合理的验配,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控制佩戴时间,做好镜片护理工作,做好相应的回访以及复查。保证镜片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贾平凡,陈志良,冀爱梅,卢馨,于香蓉.角膜塑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3):325-326.

[2]杨晓萍,刘芳.角膜塑形镜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0(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