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2015-07-09 20:04刘芬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效果研究心理护理

刘芬

【摘 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的高血压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血压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且护理前后血压变化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压包括舒张压和收缩压;而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血压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中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效果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伴随着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人们工作、生活及学习压力也相应增大,快节奏的生活加上不良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等,各类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因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并发症等特点,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高血压又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因此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对于控制高血压及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龄从50至75岁不等,平均年龄(62.5±4.8)岁。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从50至73岁不等,平均年龄(61.3±4.5)岁,入院时其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93±7)mmHg/(163±11)mmHg;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从52至75岁不等,平均年龄(62.8±4.9)岁,入院时其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为(94±3)mmHg/(164±10)mmHg。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血压水平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高血压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血压检查并记录,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并建档,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介绍本院基本情况,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进行高血压疾病基本知识的宣教等;②对患者因长期患病导致的焦虑、恐惧及抑郁等消极心理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从而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接受治疗,并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③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学历及工作经验等将护理人员划分为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及实习护士等层次,并在相关科室主任的带领下组成心理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要明确各部分职能,将责任具体化,引入竞争机制,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等[1]。

2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与护理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同时,也养成许多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加之生活的快节奏,工作及生活压力的增大,使得人们的精神压力急剧增加,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高血压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出现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的,据WHO的一项数据显示,高血压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死于高血压疾病的人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这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加大对高血压的治疗及护理研究的力度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2]。在本研究中,通过使用心理护理的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入院的健康教育宣教,告知患者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知识及病症,让患者有比较明确的心理预期,同时让患者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在心理上适应医院环境,有助于其今后的治疗和护理工作;②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恐惧及抑郁等消极情绪中,对其血压及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有一定影响,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能够极大的缓解甚至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提高治疗护理效果;③成立专业的心理护理小组,并建立完善的考核和问责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将责任具体到个人,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管理,严格实施考核制度,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效果[3]。从研究结果来看,经过心理护理的患者在血压的控制上效果显著,舒张压及收缩压与心理护理前相比明显降低,且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改善,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血压及高血压病情,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中有积极的推广意义[4]。

参考文献

[1]赵英阁.个性化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3,(29):141-142.

[2]吕新凤,俞颖.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104-105.

[3]穆正香.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4):117-119.

[4]谢晨晖.心理护理在37例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3,(2):169-170.

猜你喜欢
高血压患者效果研究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用药治疗的护理
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用药治疗的护理
社区高血压患者控盐限油健康教育效果与评价
案例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研究
AIR jordan的品牌传播效果研究
社会组织助力弱势儿童教育的运作模式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