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胜
一、“另眼看雷锋”是消解崇高的毒药
雷锋,作为凝聚几代人公共记忆、激励几代人进步成长的英雄人物,在这个“娱乐至死”、庸俗文化大行其道、英雄主义日渐凋零的时代,同样遭遇了一次次被解构重塑,一次次被“戏说”“调侃”,被贴上各种时髦炫目、与过往迥异、令人啼笑皆非的身份标签。譬如,出手阔绰、懂得享受、追赶潮流的“时尚达人”。 什么风流潇洒、女人缘极好、情感经历丰富的“情场高手”。什么熟谙世故、工于心计、善于表现的“职场精英”等等。而这些都是以换个视角看雷锋,貌似还原一个“立体丰满”、“有血有肉”、“充满人性”的平民英雄,为说辞的。然而,认真分析其注解捏造手法,却无外乎捕风捉影、断章取义和抓住细枝末节无限放大,不仅起不到宣传弘扬雷锋精神的“正效应”,还有可能产生消解崇高、解构主流价值、扰乱意识形态的“负效应”。
其一,容易矮化雷锋的崇高形象。这些解构雷锋的言论和文艺作品,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打着“人性”的幌子,揪住雷锋的生活元素不放,在穿皮夹克、戴手表、交女朋友等生活情感轶事上深挖细掘、大炒特炒,而对那些最能体现雷锋精神的内容则一笔带过甚至绝口不提。以这种方式介绍宣传雷锋无异于舍本逐末,长此以往,雷锋留给人们的印象,势必只有时尚的生活和不堪的情史。诚然,“无情未必真豪杰”,雷锋与我们一样,也有七情六欲,也要谈情说爱,也会积极地享受生活。但我们在给人们一个全面的、真实的雷锋时,无论如何也不能“矫枉过正”,更不能无中生有,将最能体现雷锋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用所谓的时尚生活、情感秘史、成功秘笈去消蚀。因为这些东西与雷锋的伟大人格力量无关,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关。
其二,容易误导青少年的历史认知。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根脉所系,魂魄所在。对家喻户晓的雷锋故事随意进行裁剪嫁接,颠覆已经深深定格在人们脑海中的雷锋形象,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那些解构雷锋的言论和文艺作品,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已经成熟和定型的成年人来说,也许只是看过后一笑了之,而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尚在形成和确立中、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来说,负面影响就会大得多。尤其是一些雷锋题材影视作品,云集颜值爆表的俊男美女,贯穿缠绵悱恻的爱情桥段,充斥热血沸腾的励志金句,对青少年更具蛊惑性和杀伤力,使得不少人误认野史为正史、错把英雄当明星。
其三,容易瓦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的,任何反常的现象都不是没有原因的。时下,颠覆经典、破除“英雄史观”已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视为解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切入点。雷锋、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江姐等众多妇孺皆知、备受尊崇的革命英雄人物一再被调侃、戏说甚至诋毁,其背后往往掖藏着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正如臭名昭著的美国中情局《十条诫令》第一条所指:“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的教条”。而那些以“还原历史真相”的名义解构崇高、颠覆经典的言论和文艺作品,表面上让人感觉新鲜而大胆,富有独立精神,其实是在践踏几代人理想中最值得珍视的东西,拔除根植于国人心灵深处的核心价值,从而有意无意中帮助了别有用心的阴谋,成了藏在暗处那支“看不见的手”瓦解中国的工具。
二、积极应对捍卫英雄英名
对雷锋事迹进行庸俗化、娱乐化、浅薄化的另类解读,是一股偷梁换柱、混淆视听、扰乱人心的浊流。其始作俑者,有的是为了出名故作“惊人之语”的,或者是拿了人家资助而出卖灵魂的无良学者,有的是为了经济利益不惜“自刨祖坟”的不义商人,同时也不排除混有国际反华势力的文化打手。不管其出发点如何,他们的行为客观上都是在“唱衰中国”,都是在瓦解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打击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視之,必须义正词严地予以抵制和回击。
首先,应加快立法保护,捍卫雷锋英名。目前在我国,每个普通公民都享有受法律保护的名誉权,而对于已经死亡的英烈,保护其名誉却缺乏相应的法规。当年邓建国欲拍《雷锋的初恋女友》,若不是雷锋生前17名战友集体抵制,恐怕这部歪曲、贬损雷锋的“雷剧”早已面世。其实,每个英烈都是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牺牲的,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主动承担起保护英烈名誉的责任。要知道,有一个民族已经为此付出过惨重代价了,20年前他们在英雄卓娅被抹黑时没人站出来,10年后整个民族为此忏悔不迭并拼命弥补:俄罗斯联邦司法部郑重地向国人宣布卓娅所有的事迹都是真的,彼得里谢沃村路口屹立着的卓娅纪念碑永远干干净净,结婚的新人们会向卓娅的塑像献上鲜花,幼儿园老师会带着孩子们经常来看望这位女孩并饱含深情地讲述她的故事。
其次,应改进宣教方式,讲好雷锋故事。解构之风盛行,与我们之前片面性的宣教模式不无关系,过于呆板、说教式语言以及纯政治性话语过多,已经不能吸引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注意力,这就给了各种“恶搞”、“戏说”以可乘之机。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埋怨如今的年轻人接受乌七八糟的东西太多,而是我们给予他们正确的东西太少。要弥合青少年与雷锋之间的情感沟壑,拂去附着在雷锋精神认知上的尘垢,就必须在增强雷锋精神宣传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上下功夫。近年来,“雷锋团”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他们持续开展“雷锋精神大讲堂”、“我爱背日记”、“千人诵读千字赋”、学雷锋故事分享会等活动,经常邀请雷锋战友张兴吉、雷锋工友易秀珍等讲述真实的雷锋事迹,让全团官兵对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
最后,应加强正面引导,净化舆论空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如果不培植崇德向善的丰厚道德土壤,不营造求真唯实的健康舆论生态,就难以遏止解构经典、消解崇高的歪风。当前,最紧要的是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大力整肃文艺界的种种不正之风,尤其要严惩为谋求私利而肆意污辱“红色经典”的错误行为;最迫切的是进一步整治网络秩序,对经常传播不实言论、散布政治谣言的违规网站该关的关,对秦火火、立二拆四这类专门恶搞亵渎英雄人物的“大V”该抓的抓,通过重拳出击,使网络空间真正清朗起来。当正气充盈天地、“田里长满庄稼”的时候,解构经典、戏说雷锋的歪风自然就失去了赖以生存滋长的温床。
(作者系雷锋生前所在团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