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有一天,我怀念起初看石头时的生涩。那时当然是无知的,会犯低级错误。但也直觉敏锐,一些至今自珍的私藏,也是那时的收获。
后来就熟了,越来越熟。熟到一块石头瞟一眼就知道是怎么个路数,该用哪种思路,往哪个方向上看。熟成了老资格。
熟当然是对的,也是人人想要的水平。熟悉了石理石性,石种特色,明白珍稀贵贱,看石头有谱了,越来越知道好的标准。自己游刃有余,在别人眼里也成了“有经验”的老师。
永远让自己处在“熟”的状态,是一种舒服的状态,却不是一种好的状态。赏石不是个纯技术活,卖油翁的“唯手熟耳”,是不完全适用的。你越来越习惯于一种或几种模式,这是可怕的,看似驾轻就熟的时候,也可能就不自觉地陷入了套路。“某某石种容易出风景(人物)”或“这种石头出不了什么东西”……熟悉带来的惯性思维,可能会让你错失很多意外之喜。
图中这种石头在长江石中不像墨画、油画那么有特色,石上寥寥的几抹线条,也很容易让人看一眼就随手抛到一边——如果那样,你就永远无法看到石上那张神秘美丽的脸,如同从深海中缓缓升起,长发飘荡,长睫含情。
熟悉是对规律的掌握,但也往往沦为对“规则”毫无抗拒的认同。而艺术从来是在打破规矩的过程中创造的,何况石头从不会按人的思维生长,会超越所有天才的想象。一旦沉溺和陶醉于我们自以为的对石头的熟悉,可能就是远离石头的开始。
更可怕的是心态,如果熟到对石头失去了新鲜感和探索之心,熟到“熟不拘礼”,技巧的娴熟,就会带上“痞气”。
然而,熟在某种程度上,还能通过勤奋获取。熟悉之后要重新找到陌生感,却难上加难。就好比运动员的“上难度”,难度上不去,是不可能有顶尖的成绩的。艺术家追求的突破自己,其实就是给自己上难度,找回驾轻就熟之后的陌生感,然后,挑战它。这太难了。看石头的无数重境界,就在这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