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

2015-07-09 18:20商习安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封制解析皇帝

商习安

【考情分析】

本专题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试题以选择题为主,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都有所涉及。

对中央行政制度的考查: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是中考的必考点,主要考查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及宰相制度的相关内容。试题以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为主。

对地方行政制度的考查:主要考查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等相关内容,是中考的常考点。试题以选择题为主,材料解析题和简答题也有涉及。

对中央在边疆地区设立的行政机构的考查:主要涉及新疆、西藏和台湾三个地区,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从维护和实现祖国统一的角度出发,经常将这一内容与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联系出题,考查形式多样,选择题、材料解析题、活动探究题都有涉及,而且多结合最新时政材料进行考查。

【知识建构】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中央行政制度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三省六部制度及宰相制度。

主要朝代主要行政制度及其职权划分变化趋势

秦朝确立了皇帝制度,规定皇权至高无上。建立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以下设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隋唐确立并发展了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三省为中央政府的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为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北宋在中央,分散宰相权力。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大将兵权,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此外,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明朝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掌握全国军政大权

清朝清朝初期,中央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乾隆帝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逐渐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

主要朝代主要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实行分封制。①目的:为了巩固统治。②特点:层层分封。③内容: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④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战国商鞅“废分封,行县制”

秦朝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西汉西汉初年,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郡国并行制”名存实亡,地方行政制度复归为郡县制

隋唐隋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唐朝时期合并州县

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明清明朝在地方上实行三司分权。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三、中央在边疆地区设立的行政机构

1.新疆地区

(1)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清朝:1773年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大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2.西藏地区

(1)元朝:元政府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2)清朝:确立了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3.台湾地区

(1)元朝: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设立澎湖巡检司。

(2)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真题链接】

1.(2014·江苏南京)《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

C.科举制D.行省制

2.(2014·湖北荆门)秦朝官僚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责的是()

A.丞相B.御史大夫

C.门下省D.军机处

3.(2014·广东)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4.(2014·江苏连云港)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A.分封制B.郡县制

C.推恩令D.科举制

5.(2014·江苏连云港)今天的江苏、浙江等省级区划制度,开始于()

A.秦朝B.东汉endprint

C.隋朝D.元朝

6.(2014·广西南宁)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他废除了()

A.锦衣卫B.行中书省

C.三司D.丞相

7.(2014·山东泰安)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不属于其“十全武功”的是()

①收复台湾②开始设立军机处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赐予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8.(2014·江苏常州)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②隋唐的科举制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9.(2014·江苏无锡)2014年3月1日晚,8名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有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

A.秦朝B.汉朝

C.唐朝D.元朝

10.(2014·江苏扬州)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创新演练】

1.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离不开监察。我国古代就设立了监察官员,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设立的负责监察的官员有()

①太尉②丞相③御史大夫④司隶校尉⑤刺史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

C.④⑤D.③④⑤

2.徐州古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的美誉。它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汉初分封时属于楚国,势力曾大到一度威胁中央。汉武帝通过下列哪项措施解决了这个棘手的大问题()

A.推行郡县制B.兴办太学

C.颁布推恩令D.废除了丞相

3.某旅行社安排北京故宫的某项旅游景点的解说词是:“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

C.明内阁D.清军机处

4.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清朝前期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以下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册封达赖五世②设驻藏大臣③设台湾府

A.②①③B.①③②

C.①②③D.③①②

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不断演变,地方官员称呼也时有调整。秦代在今天的山东省南部地区设置的“琅琊郡”,其长官称为“郡守”。那么,在西周时期“琅琊郡”管辖地的地方长官可能是()

A.周王B.郡守

C.县令D.诸侯

6.康熙时,针对台湾如何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康熙据此采纳制定的对台措施最主要的意义是()

A.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B.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屏障

C.肯定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

D.促使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7.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障。清朝时,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设安西都护府B.设宣政院

C.设伊犁将军D.设驻藏大臣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1)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二嬴政统一全国后,决定从“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称皇帝。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皇帝称号确定以后,嬴政自称“始皇帝”,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是什么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三到了元以后,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理当是开发大西部。元以后,实际上在东部的南北,没有再出现分裂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西部。但是元以后中国缺少开发的条件,广大的西部长期处在一个待开发的落后状态。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是对于中国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开启一个新的起点。endprint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西部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及解析

【真题链接】

1.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度。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结合题干中提炼的有效信息“武王”“封尚父”“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分封制,答案是A。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所以,正确答案为B。

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这一制度的实质是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依据题干中“太尉一职为虚设”的信息可知,正确答案为C。

4.C【解析】材料中引文的大意为:要想天下长治久安,就必须分割王国封地以削弱其实力。联系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问题逐渐突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贾谊提出要削弱王国的实力,汉武帝接受其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故此题应选C。

5.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省级区划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故选D。

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废除丞相,权归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全都收到皇帝手里,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皇帝忙得不可开交”的现象,故选D。

7.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乾隆帝的主要事迹。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开始设立军机处的是雍正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是乾隆帝;赐予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封号的是顺治帝,符合题意的有①②④。

8.D【解析】分封制是将权力下放,而不是集中;隋唐的科举制是选拔官员的制度,故将含有①或②的选项排除,答案为D。

9.B【解析】西汉时期,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B。

10.【答案】(1)人物:秦始皇(嬴政)。制度:郡县制。(2)地区:新疆。机构:西域都护。说明: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或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创新演练】

1.D【解析】秦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打击地方豪强,故选D。

2.C【解析】西汉初年仍然实行分封制,导致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的实行,解除了诸侯的威胁,答案选C。

3.D【解析】通过题干可以得出,这一地点在北京,排除秦丞相府和唐尚书省;而明内阁的主要任务是执行皇帝的旨意,不参与皇帝诏书的草拟;只有军机处的职能符合题干的要求,答案是D。

4.B【解析】册封达赖五世的是顺治帝;1727年设驻藏大臣;1684年设台湾府。排序应该是册封达赖五世、设台湾府、设驻藏大臣,答案是B。

5.D【解析】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了若干的诸侯,诸侯就是地方的最高长官,答案是D。

6.B【解析】清代设立台湾府,其最主要的意义是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屏障,答案是B。

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加强对边疆管辖的主要措施。依据所学的知识可知,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政府颁布法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故答案选D。

8.(1)分封制。郡县制。(2)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或者家天下)。(3)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的土尔扈特部。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封制解析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睡梦解析仪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Fe2+与Fe3+”相关解析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