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县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控对策

2015-07-08 23:41肖树尚等
科学种养 2015年7期
关键词:稻水象秧田杀虫

肖树尚等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是严重为害水稻的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水稻生产安全极具威胁,也是我国对内、对外重要的检疫对象。

2010年,在贵州省平坝县首次发现国内二级检疫对象——稻水象甲,经过2010~2014年5年来的监测、试验、示范和防控,基本探明了稻水象甲在该县的地方性发生规律,并总结出较为科学的防控对策,希望对今后稻水象甲的监测和防控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一、发生防治概况

稻水象甲主要为害水稻、玉米、茭白等作物,还喜食禾本科及莎草科杂草。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水稻。成虫啃食稻叶,多在叶尖、叶缘或叶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短不等的长条形白斑,长度一般不超过 3厘米。幼虫蛀食稻根,造成断根、漂秧或影响水稻生产发育,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稻水象甲为害一般造成水稻减产 20%~50%,严重时甚至绝收,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2010~2013年的4年间,平坝县水稻年均种植面积8910公顷,稻水象甲年均发生面积4989公顷,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6%,其中秧田年均发生1082公顷,大田年均发生3907公顷,防治4989公顷,防治率达100%,详情见表1。

二、形态特征

1. 成虫 体长2.6~3.8毫米,体壁褐色,密布相互连接的灰色鳞片。前胸背板和鞘翅的中区无鳞片,呈暗褐色斑。喙和前胸背板大约等长,两侧边近于直,只前端略收缩。鞘翅明显具肩,肩斜。翅端平截或稍凹陷,行纹细不明显,每行间至少被3 行鳞片,第一、三、五、七行中部之后有瘤突。腿节棒形不具齿,胫节细长弯曲,中足胫节两侧各有一排长的游泳毛。稻水象甲有两性生殖型和孤雌生殖型,发生在中国的均属孤雌生殖型。

2. 卵 长约 0.8毫米,圆柱形,两端圆略弯,珍珠白色。

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 10毫米,白色,无足,头部褐色,体呈新月形,腹部 2~7节,背面有成对向前伸的钩状呼吸管,气门位于管中。

4. 蛹 白色,大小、形状近似于成虫,生长在绿豆形的土茧内。

三、发生特点

1. 为害特点 繁殖能力强,不需交配就能进行孤雌生殖;适应能力强,耐低温,耐饥饿,耐窒息;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能爬善飞会游泳,具有趋光、趋嫩绿性等特点。

2. 地方性发生规律 稻水象甲在平坝县1年发生1代,各虫态与水稻生育期基本一致。越冬代成虫主要在田埂、稻田周边草地的浅土层干湿交界处滞育越冬,来年春季气温回升后开始活动。

从表2可以看出,该县越冬代稻水象甲平均在4月中旬出现,先在杂草上取食,温度回升后借助风力迁飞至玉米地和水稻秧田为害幼嫩的玉米、水稻秧苗。4月下旬大量迁入秧田为害,然后借风力及自身飞行向相邻田块扩散。5月上中旬开始繁殖产卵,卵产于水稻秧苗叶鞘内,持续到6月末,卵1周左右孵化为幼虫。幼虫集中发生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时正值秧苗返青分蘖至分蘖盛期,幼虫为害水稻根部,可持续发生至7月下旬,到8月中旬才逐渐查不到幼虫。6月下旬,幼虫开始结茧化蛹作土茧,蛹盛期在7月上中旬,持续发生至8月中旬,8月下旬才逐渐查不到茧蛹。7月中下旬,田间可见1代成虫,到8月中旬1代成虫达到高峰,然后田间成虫量逐渐减少,直至水稻收获,仍有成虫活动。自8月下旬起,越冬场所查到有成虫活动,持续至10月底。11月初,成虫渐次进入越冬状态,或在田埂边,或迁飞至附近山坡草坪里越冬。

四、综合防控对策

稻水象甲总的防治原则:一是从组织的角度,要做到行政组织、业务指导、群众实施的合力防控局面;二是从技术的角度,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做到依法防控,联防联治,群防群控,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植物检疫为手段,化学防治为主导,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合理利用物理防治,多种措施并举的综合防控;三是从资金来源的角度,采取政府支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举措。

1. 加强植物检疫 在全面、准确调查的基础上,划定疫区、缓冲区和保护区;严格检疫把关,封锁疫区,监管缓冲区,保护非疫区;严禁将发生区未经检疫的稻谷、稻种、稻草、谷壳或附着有寄主植物的包装材料、填充料、土壤等运出发生区;禁止在疫情发生区繁育水稻种子。

2. 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水稻收获后或栽插前,认真处理有虫的稻茬、稻草及田埂周边的杂草,并集中烧毁,杀灭可能携带的成虫;有条件的地区,调整种植结构,改种其他作物;加强田间管理,提倡浅水栽培,控制虫源基数,减轻为害程度。改变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稀植,可有效防治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迁入为害,并能减少稻株落卵量;稻田秋耕灭茬,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翻耕土地,可降低其越冬存活率。

3. 化学药剂防治 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越冬代成虫防治、秧田期防治、大田期防治。

①越冬代成虫防治。3月中旬至4月中旬,稻水象甲成虫先在越冬场所取食,清明节前后,逐渐向玉米地和水稻秧田移动,抓好越冬场所和玉米地及秧田期越冬代成虫的防治,能有效降低越冬代虫口密度,控制全年稻水象甲的发生为害程度。越冬代成虫防治对口农药:10%醚菊酯悬浮剂,40%毒死蜱乳剂,24%氰氟虫腙悬浮剂,20%阿维·杀虫单微乳油,30%阿维·杀虫单可湿性粉剂,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等。

②秧田防控。5月中下旬,大部分成虫迁入秧田,迁入秧田高峰期是药剂防治最佳时期。如果秧苗受害较重,秧苗出现明显发黄、僵苗、弱苗、烂根等症状,最好在化学防治时加入生长调节剂,促进秧苗健康生长。

③浸秧根移栽。移栽前浸秧根,可兼治幼虫及卵。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5克,对水50千克,将秧苗捆放在药液中浸泡30分钟后移栽。

④大田期防控。防治幼虫:幼虫集中发生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时正值秧苗返青分蘖至分蘖盛期,亩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2~3千克,与一定量的干细沙土拌匀,均匀撒施于水田中。撒施前保持水层4厘米深,处理后1周不排水灌水。

防治成虫:8月中旬,一代成虫达到高峰。据平坝县多年田间药效试验探索,防治成虫较好的农药有:10%醚菊酯,24%氰氟虫腙,48%毒死蜱,40%氯虫·噻虫嗪(福戈),20%阿维·杀虫单,55%氯氰·毒死蜱等。

4. 物理防治 大力推广灯光诱杀。在3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80~100亩安装1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或每50亩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

5. 生物防治 推广生物防治,保护青蛙、鱼类等捕食性天敌;应用白僵菌和线虫对成虫进行防治;稻鸭共育防治稻水象甲,水稻移栽后10天,投15日龄鸭苗,每亩投15~20只。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平坝县农业局植保站 邮编:561100)

猜你喜欢
稻水象秧田杀虫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辽宁省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技术
我国稻水象甲生物学、生态学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感怀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最佳时期试验
冬青油对蠕形螨体外杀虫的作用研究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
家用卫生杀虫产品质量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