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勋
摘 要 对时政大事进行新闻报道,能够使老百姓了解国家大事,有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随着媒体行业内部改革的进行,各个媒体对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式不断翻新,以此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本文概述了媒体对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新闻结构、内容和报道方式三个层面分析如何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
关键词 时政新闻;增强;可读性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023-01
0 引言
时政新闻在电视台的新闻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特点是报道内容较为严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思想,能够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随着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媒体的传播形式不断多元化,传统的媒体“受众”不断向“用户”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于媒体消息的接收有了更多种选择。在这种形式下,时政新闻如何增强可看性,扩大这些新闻的影响力,成为新闻媒体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我国对时政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行业内部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报纸广播到电视一直到今天的网络传媒,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电视台要想在这种形式下生存,就必须进行改革。在报道“软一些”的倡导下,电视台对新闻的报道逐渐向着平民化的方向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时政新闻由于其特殊性,在报道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都市电视台对时政新闻的报道厚重不足
传统电视媒体中,央视几家媒体在电视台市场中占据主体地位,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大量都市电视台始涌现。由于电视台对新闻的报道具有不可复制性,要求各家电视媒体对时政新闻的报道具有独特的个性,形成自己的报道风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各个都市电视台应时政新闻报道“软一些”的号召,将政治性的新闻进行平民化报道,以此来吸引普通百姓的关注。这种方式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许多都市电视台为了吸引眼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逐渐将时政新闻进行娱乐化报道。由于时政新闻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种过软的报道方式已经逐渐偏离时政新闻的正常轨道,市场开始要求硬新闻的回归[1]。
1.2 部分电视台报道的时政新闻质量不高
从当前的形式来看,时政新闻仍旧占据新闻报道的大部分时间。一些电视台对时政新闻的报道时间过长,且质量不高,严重降低了可看性。时政新闻数量的增长加上新闻传播方式的增多为媒体的选择带来挑战。很多媒体对数量繁多的时政新闻没有精心帅选与概括,而是将所有内容进行无选择的接收,将所有的新闻毫无感情色彩的报道一遍,给人一种“看不到重点、听不到观点”的感觉。相对于过软来说,不得不说这种报道方式过硬,虽然对于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无可挑剔,但是偏离了亲民路线,使人们对这类新闻的关注度大大下降[2]。
2 如何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
2.1 对时政新闻的结构进行调整
前面说到,很多媒体对时政新闻的报道存在结构失调的现象:内容繁多、报道时间过长、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要想增强时政新闻的可看性,满足人们对了解时政新闻的要求,就必须对这种结构做出调整,使每一条新闻都有存在的价值。例如,对于国家重要会议的报道,应该将重点放在会议提出哪些议题与提案,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国计民生问题,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会议的程序上。对于领导的讲话视频,要截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报道,突出讲话中的重点,而不是将所有的讲话的过程从头放到尾,老百姓也没有兴趣将其从头到尾的看完,即使看完了,可能也没找到重点。也就是说,要全力避免那些既大又空的报道,使每一条新闻都能真正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于性质相同的时政新闻不能报道太多,要分清主次,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内涵盖不同性质的时政新闻。
2.2 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要更加深入
为了满足群众对时政了解的需求,扩大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媒体应该对时政新闻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报道。时政新闻自身属于历史范畴,往往都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与过去的历史、未来的发展都密切相关。因此,在对时政新闻进行报道时,要解读这些事件的重要意义,联系过去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对时事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帮助群众对这些事件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十八大的召开就是一项重大的时政新闻,十八大会议的重点内容就是“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对十八大进行报道时,除了要阐述会议的中心思想,具体将实施的策略以外,还要联系我国历史中与改革相关的会议,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这一决策,分析这一决策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关键作用,而十八大所提出的继续深化改革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将会起到怎样的作用,会为各个企业的发展以及老百姓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报道方式就会大大增加可看性,使老百姓对时政新闻的理解更加透彻[3]。
2.3 采用多种形式对时政新闻进行灵活报道
要想增强时政新闻的可看性,除了要对新闻结构进行调整,对内容进行深入报道以外,还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灵活报道,激起民众的兴趣。
1)选取独特的视角。
时政新闻一般都是涉及国际民生的大事,所以在对这类新闻进行报道时,往往会给人一种距离感。而选取一种独特的视角就会使这种距离感减小,给人一种贴近群众生活的感觉,以小见大,激发老百姓的兴趣,同时发挥时政新闻的重要作用。例如,有一篇报道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探望芦山地震灾区的灾民时,在烈日下晒的衣服都湿透了,灾民说,如果有机会,真想给主席撑一把伞。这个独特的视角就极富感染力,帮助人们从不起眼的小事中感受到背后的重大意义。
2)采用花絮一类的方式进行灵活报道。
时政新闻的报道不应该完全拘泥于主持人的叙述,而应该采用视频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方式进行灵活报道。加入一些小花絮,就会增加新闻的真实感。例如,在对一些重要会议进行报道时,可以添加人们所熟悉人物的入场小视频,让民众感觉到会议召开时的氛围。主持人也应该一改以往的主持风格,在保持报道严肃性的同时,尽量给人以一种亲切感。这些灵活的方式既能够使报道更加亲民,又使时政新闻保持了严肃性、权
威性[4]。
3)加强对时政新闻的后续报道。
由于时政大事每天都在发生,面对信息量众多的时政新闻,难免会出现过目而忘的现象,人们对时政大事的了解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因此,新闻媒体应该对人们比较关注的时政大事进行后续报道,让老百姓能够时时了解这些事件的走向,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件进行持续关注,扩大时政新闻的影响力。
3 结论
当前我国媒体对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一些都市电视台为了吸引民众眼球,将时政新闻娱乐化,使这些新闻失去严肃性。另一方面是一些媒体对时政新闻报道的质量不高,内容繁杂、时间过长。要增加时政新闻的可看性,媒体就要对新闻的结构进行调整,对内容进行适当取舍,突出重点。同时,报道的内容要更加深入,使老百姓对这些事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报道的方式要灵活:选取独特的视角,以小见大;增加花絮部分、主持人尽量给人一种亲切感等;同时要加强对这些新闻的后续报道。
参考文献
[1]杨思文.时政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J].军事记者,2004,6:16-17.
[2]陈玮余.报业市场新一轮变革时期党报时政新闻的改革初探[D].西北大学,2008.
[3]刘保全.时政新闻如何创新出佳作——兼评“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J].新闻爱好者,2013,3:62-65.
[4]罗金炫.中国内地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现状和改进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