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学院声音

2015-07-08 02:15趙斌
名作欣赏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院派网文文学批评

编辑手记

新媒体时代的学院声音

新媒体的内涵十分丰富,电脑网络、手机端、微博互动、微信传播等都在其范围内。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传统文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向来关注传统文学的学院派,也开始加入新媒体时代的文学现场,反思传统文学的式微,拓展文学名作的版图,探索文学发展的未来。

本期陈晓明教授主持的“博士论坛”栏目便以“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何为”为话题,意在引发公众的思考:在新媒体时代下,我们的文学创作应该如何?我们的文学批评又该如何?这个话题的提出,包含了学院派对传统文学深深的焦虑和试图与新媒体接轨的真诚态度。细读之下,你会发现,它不包含任何对新媒体潜在的偏见,也并不忘记文学的本性,抑或使命。而参与讨论的三位博士研究生,则均以客观的态度和深刻的洞见,书写了各自对新媒体文学和文学批评的期待。

作为新媒体文学的主要构成之一,网络文学早已备受关注。取悦读者,引发追捧,开发周边商品,影视剧、游戏改编,这一成熟的模式被广泛运用到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中。我刊设立的专题“网文观察与新媒体”,由邵燕君老师主持,重在分析网络文学的兴盛与传统文学的式微。正如邵燕君老师在“网文观察与新媒体”第一期中所说:“网络革命是一场划时代的媒介革命。从纸质文学到网络文学,不但文学形态发生了变化,文学生产机制(写作—传播—分享)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之相应,文学批评的方法、尺度乃至话语方式都必须更新换代。”因此,邵老师倡导“一种在场式的介入性研究,力求跳出印刷文明的局限,以新媒介的尺度和方法创建一套适用于网络文学的批评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一主张,与陈晓明老师的话题遥相呼应。

而“春晚专题”,也是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对春节联欢晚会所进行的理性吐槽。全民网络吐槽的新型娱乐,或许在另一种意义上提升着春晚的热度。

本期何言宏老师主持的专题“新世纪文学十五年”,力图梳理出新世纪的文学名作;郭万金老师的主笔头条,呼唤大家关注传统的文学经典;李建军博士通过对苏联文学的反思来深度审视中国文学;贺绍俊、段崇轩先生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来解读城乡关系,等等,则显示着在新媒体如火如荼的形势下,学院派对传统文学、启蒙立场的坚守,犹如卫道士对待自己的信仰般纯洁,默默地绽放着自己的力量。

由此,小编不由得产生了疑惑:传统文学与新媒体、纯文学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恐怕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跨越的。正因此,我刊希望,除了学院派之外,公众亦能参与到这样的大讨论中来,共同梳理清楚文学发展的走向。

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学院派网文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色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先秦两汉为中心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学院派主义
网文撷英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大众 何以变成“学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