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云
2013年1月,《新西部》以《在感动中跋涉前行》为题报道了赵中和他的绿驼铃团队。
“绿驼铃”是甘肃省第一个非政府环保组织,为了它的发展,发起人之一赵中辞去了公职。如今,绿驼铃的志愿者们依然在各地默默无闻地开展着工作。今年,他们在甘南玛曲启动了“甘肃草原生态旅游项目”,试图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帮助牧民生计转型,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赵中说,“绿驼铃一直在环境保护公益领域坚持。虽然外部环境、自身发展不断变化,但绿驼铃的使命不变,所坚守的理念不变。”
2014年6月底,兰州和很多城市一样,启动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民心工程,非常受欢迎。
而早在2006年,绿驼铃就在兰州推出骑车绿色出行环保活动,除做了大量宣传活动外,还购买了几十辆自行车扩大活动的影响。活动坚持了一年多,反响很好。
“不能说是绿驼铃的活动推动了兰州这项民心工程,或说有多少影响。但在我们看来,当年活动对大家潜意识的影响还是有的,对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也是一种参考,对氛围的形成是起了一定基础作用的。”绿驼铃发起人之一赵中对记者说。
作为甘肃第一家致力于中国西部环境保护事业的民间环保组织(NGO),绿驼铃先后开展“绿地图”、“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项目,现在,他们做的项目更加细微,更加具体。
“到更偏远、更基层的农村去,扎实地做些具体的事情。”这种对团队发展方向的设想,让赵中自己也吓一跳,但他还是带领绿驼铃毅然走上了这条路。
首尝众筹
3月9日,赵中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个帖子:“保护黄河母亲之肾—玛曲草原”。这是绿驼铃为推进玛曲草原社区生态旅游,在众筹网上开展的募捐活动。
截止到5月8日,绿驼铃首次尝试众筹方式募集两万元获得成功。“共有128人参与,筹得20551元,是计划两万元的103%。项目可以按照计划时间推进。”赵中说。
赵中告诉记者,今年绿驼铃已在甘南玛曲启动“甘肃草原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帮助牧民的生计转型,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以生态旅游增加牧民收入,由此控制牛羊数量,减缓草场退化的速度。希望这种探索能实现牧民生活和草原环境改善的双赢。”赵中说。
绿驼铃志愿者们为项目实施制订了详细的计划。从4月1日开始,用十天左右的时间,通过众筹来的资金制作了2000份玛曲体验式生态旅游宣传材料;4月20日之前,要印刷1000套以玛曲草原风光、风俗文化为主题的明信片;4月底前,还要组织牧民参加旅游服务接待知识培训,并到青海参观实地体验旅游点。
赵中说,社区生态旅游的重点是将环境保护与当地的宗教信仰结合。志愿者将对牧民进行培训,让牧区藏民族保护神山圣水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把环境保护变成人们自觉自愿自发的活动。同时,也呼吁游客要遵守草原生态文明。
“这些都将是志愿者工作的重点,目前进展较为顺利,但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赵中说。
草砖房的尝试
绿驼铃总干事徐定艳还未发表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以绿驼铃参与地震灾区重建的个案研究为题,其中提到2010年茶园村茶园小学的重建。
茶园村就是绿驼铃团队尝试下沉到农村,集中力量做一点实事,建立首个生态社区的地方。
那时,赵中和他的绿驼铃团队已经广为人熟知,但他们一直活跃在城市里,几乎没有涉及农村。按赵中的设想,如果团队转身到农村去,让村民能够接触到宣传与教育,使他们的意识发生改变,这种力量也许会产生惊人的效果。还可以尝试把保护环境与扶贫结合起来,趟出一条新的公益环保之路。
“选一个村子,长期驻扎那里,陪着村民们一起重建,和他们一起生活,再把环保与改变的思想融入到这个村里。”赵中也被自己这想法吓一跳,然后又问自己,怎么不能呢?
茶园村是赵中启程的第一站。
茶园村隶属于甘肃省文县中庙乡,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全县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这里层峦叠嶂,气候温和湿润,盛产茶叶,有“陇上江南”之称。但因交通不便,使这里的村民和外面世界沟通变得困难。
赵中每次从兰州市到茶园村,都要走一个大Z字形路线:他需要乘火车先从兰州到天水,再进入陕西宝鸡,接着到达四川广元。然后再换长途汽车票,北上四五个小时到达“渭沟河口”。这里仍不是终点,他还需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藏于群山中的茶园村。
赵中一度是村民眼中的卖货郎。他从市里给村民捎来那种两三百元的手机,而这个价格比镇上的要便宜百十来元。当然赵中完全是义务的,他只是希望以此拉近与村民的关系。
赵中的计划,是在这里建起社区互助模式,并让草砖房成为灾后村民的一种选择。
草砖房,是把稻(麦)草用机械压制成草砖,然后以草砖为基本建材而建成的房屋。与传统的砖房相比,草砖房具有保温、保湿、造价低廉、抗震性强等优点。
“这项技术起源于美国19世纪90年代,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安泽国际(中国)救援协会于1998年把该技术从美国引进,并援助建设600多套民居和学校。”在赵中看来,把草砖房推荐给村民,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农民自然会接受。
但是,赵中在茶园村辗转五个多月,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草砖房的优势,并领着村民到四川建好的草砖房参观,但没有一个人愿意率先吃螃蟹。
就在项目眼看要失败的时候,一个来自上海的资助电话,又让赵中兴奋起来。上海的一家公司表示,愿意出资60万元,为茶园小学修建生态草砖校舍。这个方案正中赵中下怀,他的想法本来就是通过建生态公用建筑,引导村民自建房。
茶园小学开建了,赵中和志愿者们挽起袖子干起来。村民们也从最初的抵触,不愿出义务工,渐渐地加入到工程建设中来。
2010年9月,茶园小学主体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结束后,有4户村民也决定建草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