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好就收

2015-07-07 06:22胡彩亚
关键词:苏洵课本习题

胡彩亚

摘要:写作需要积累材料,多积累,勤积累,善积累,勇积累。要做到这点,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真正做到“见好就收”,把素材的积累真正落实到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地积累。

关键词:写作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84-1

写作需要积累材料,多积累,勤积累,善积累,勇积累。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写作文时冥思苦想,无内容可说可写。《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如何将积累素料真正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如何落实多角度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笔者发现作文素材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见好就收”。“见好就收”就是要指导学生随时、随地积累素材。

一、随时积累

何永康教授说:“作文回归了语文课本,走近了作家,体现了人文,才算是真正的作文。”随时积累作文素材,要引导学生将素材积累与课文习题联结在一起。

充分运用课本习题语言作作文素材,让作文出彩。将课本习题中的名言警句、精彩语句、具有丰富意蕴的典故写进作文。可以根据各类作文的需要将课本习题中的名言警句、精彩语句、具有丰富意蕴的典故作为引子来“起兴”,从而引起具体作文要写的话题或中心主旨。学生作文中充分运用课本习题语言作作文素材,写出了出彩的开头:如梵高一样,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很多人曾为此感叹过、思索过、迷惘过、追寻过。我国古代大文豪苏轼,历经贬谪,中年丧妻。在他两鬓渐衰、孤苦无依之际,也曾对着那滔滔不绝的江水,遥想那当年公瑾“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过人英杰,那“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运筹帷幄的儒将风采。相比于自己,世事难料。“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长案书卷,尽抒他对生活的苦难、对命运的无情的控诉,但若仅仅这样,那又何来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与豁达?

巧用习题内容、人物的典型事件作作文素材,让作文出彩。学习文言文,我们要怀着古为今用的理念,批判地吸收,从古文中读出新意,将读出的新意写成随笔,来供大家交流讨论验证。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将文言文当成了写自己文章的材料,这样既学习了文言文,同时又将积累素材的任务具体地融了进来。学习了韩愈的《论佛骨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关注韩愈反对皇上迎佛骨的原因: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有损皇帝圣明;伤风败俗,传笑四方,劳民伤财,贻误正业;枯朽之骨,凶秽不祥;造成天下人、后代人的迷惑。利用这个习题内容,韩愈典型事件,可以写人要有责任心;人要勇于担当;敢于说真话;人要有远见等方面话题的作文。学习了苏洵的《孙武》,我们要从中读出苏洵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一般评论者都高度评价《孙子兵法》,但苏洵却另辟蹊径,分析孙武的“三失”,角度新颖,论证有理有据,值得学生模仿写作思路,而且孙武和苏洵的事迹也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作文素材应当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的,抓住课堂时间,抓住习题内容、人物的典型事件作作文素材,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变成作文素材,从而解决学生没内容可说可写的问题。

二、随地积累

随地积累作文素材,将本校、本地、网络上的可利用素材想方设法变为作文的素材。教师要选好周围环境中可利用的一切资源,让学生随地积累。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让学生浏览学校图书馆,推荐名著,紧跟课本拓展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抓好课内阅读,同时密切注意引导学生扣紧教材进行专项的素材积累,可以专注一个名人,可以研究一部名著,可以追踪一个热点……例如让学生追踪“校园案件”,可以引导学生搜索积累事件,1995年5月清华女生朱令铊盐中毒,终身致残,而此案至今未破。2004年2月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2007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工程系一男生铊中毒。行凶动机:忽然不理人了。2013年4月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被人投毒致死。2013年4月16日晚9时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同宿舍学生因琐事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行凶原因:为室友开门不及时。让学生分析案件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学生分析出:中学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协作意识的培养;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家庭教育中与人交际及与人为善方面的教育和生活经历大大减少,逐渐使得现今青少年多以自我为中心,较少顾及他人感受,缺乏宽容与包容。这些都可以成为好的作文素材,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教师要借助语文课堂,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学校,家庭,社会的素材积累好,才能在作文中写出个性和深度。

教师要指导学生真正做到“见好就收”,把素材的积累真正落实到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地地积累,让学生不再措手不及,不再无话可说,不再无事可写,让学生爱上作文,写出个性,写出深度。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

猜你喜欢
苏洵课本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苏洵发愤读书
抓住习题深探索
苏洵焚稿
论苏洵的史学成就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苏老泉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