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宇,张龙钊,王 睿,饶 星,徐石海
(暨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广东广州 510630)
贵重仪器设备共享的柔性激励机制设计
周玉宇,张龙钊,王 睿,饶 星,徐石海
(暨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广东广州 510630)
针对高校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度不高、人员积极性缺乏等问题,提出了与传统激励机制不同的柔性激励机制。不仅分析了柔性激励机制的内涵和实现方式,而且从绩效激励、精神激励、个人提升激励、维修费补给激励以及强制性规定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实践结果表明,柔性激励对于提高仪器设备共享度和人员积极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策略与方式。
仪器设备共享;机制设计;柔性激励
由清华大学牵头的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项目(简称CERS项目)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高校贵重仪器设备(下称仪器设备)共享工作又迎来一次新的推进热潮。该项工作对于解决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相对紧缺和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已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促进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不过许多学校在共享平台搭建取得很大进展的同时,还是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并加以改进。
(1)仪器设备共享度不高。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教师受以往观念的束缚,担心仪器设备容易受到损坏,这使得相当数量已购置的仪器设备未能实现全面共享,导致全校仪器设备共享度偏低;另一方面是由于许多仪器设备的开发、维护和维修经费缺乏,往往要利用科研经费来保障和维护,致使许多仪器设备实现共享存在条件性的障碍[1]。
(2)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缺乏。一方面是因为随着高校仪器设备数量的增长,实验技术人员却没有随之增加和补充,甚至有些单位还减少了人员,使得他们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目前的地位、待遇、福利、晋升等方面未能充分与工作匹配,导致有些实验技术人员只为应付日常工作,使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很难得到提高[2-3]。
为解决上述难题,我们尝试设计一种柔性激励机制,既不同于高校已经开展的普遍激励,也不同于企业管理的柔性激励。因为高校仪器设备共享工作是与学校人事、财务、学科和后勤等息息相关的,所以仅仅依靠设备处采取单项或简单的激励措施,是很难真正发挥激励作用的[4]。通过这些年的管理实践,我们认识到,只有设计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运作,才有可能保障和推动仪器设备共享工作有序开展。
柔性激励是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基础上、采用以人为本的多元化管理策略,旨在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得组织意愿变为个人自觉,是对传统激励机制的变革[5]。柔性激励机制基于期望理论,即通过努力创造了良好业绩,获得相应回报,满足当前需要,如此循环就可以促进更加努力[6]。同时,仪器设备共享的柔性激励机制必须具有一定的持久性与灵活性,才有助于完成“外在规定—内在接受—自觉行动”的转化,也才能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共享的新型激励约束机制[7]。
2.1 柔性激励机制的内涵
柔性激励机制包括行为规范、信息交流和分配制度3个模块,其中的行为规范将个人能力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信息交流将个人需要与诱导因素联系起来,分配制度将奖酬资源与绩效水平挂钩起来[8]。因此通过3个模块的相互关联,使所包含的内容相互对应,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柔性激励机制的内涵
行为规范、信息交流和分配制度三者共同构成了柔性激励机制的内涵。即:行为规范是管理和监督个人工作行为的依据,其建立在对个人能力水平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个人努力和行为约束去达到个人奖酬和实现组织目标的统一[9];信息交流使单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个人的工作需要,由此制定有关的奖酬方式,同时个人也可以了解到单位有哪些激励因素,以及如何能够获得所期望的奖酬[10];分配制度是把奖酬的分配与个人绩效水平挂钩的一种机制,个人通过努力,依据绩效水平,并按照分配制度去获得奖酬的多与少[11]。
2.2 柔性激励机制的实现方式
柔性激励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2种实现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之一,其中收入分配机制是物质激励的核心内容,因此要利用利益杠杆激励出更好的业绩,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和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真正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2)感情激励。感情激励就是协调领导与个人之间的沟通、强化感情交流和情感满足的一种激励方式,如开展评优树先活动,树立学习的榜样,营造向上的氛围。
(3)环境激励。一般而言,环境激励包括政策环境激励和工作环境激励,政策制度的好坏决定个人公平性的需要是否得到充分满足;舒适的办公条件、安全运行的仪器设备也可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
(4)威胁激励。实际上威胁激励就是负向激励,其目的是激发个人更加努力工作。善于运用威胁激励,适当改变激励方式,可以解决正向激励中的激励衰减问题。
(5)文化激励。柔性激励的核心理念是与传统文化中的人本观相吻合的,构建优秀的组织文化,加强人文关怀,可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尊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12]。
我校近几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动仪器设备共享工作,也加入了全国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中,对柔性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根据学校的仪器设备状况和管理特色,我们设计了一套较为可行的仪器设备共享的柔性激励机制,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机制路径设计如图2所示。在整个机制设计过程中,核心部分是激励措施的制定,下面从5个方面对激励措施分别进行具体阐述。
3.1 绩效激励
绩效激励属于物质激励,是高校目前常使用的一
图2 柔性激励机制的路径设计
种激励,也是在实践中证明为最为有效的激励方式。绩效激励多种多样,包括工资、奖金、福利、待遇,还有公平性等,其中最主要是以绩效大小为依据制定公平合理的绩效激励体系。
(1)奖金激励。我校以学院为单位,采用二级绩效分配体系,同时针对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还有额外的奖金制度。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优秀的单位,学校从设备服务收入中给予一定的倾斜结算;对共享服务工作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学校给予较高的津贴补助。
(2)公平激励。我们都知道公平性在绩效激励中很重要,只要有一丝不公现象出现,都会影响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情绪和效率,从而削弱了绩效的效果和意义。由此绩效激励体系的设计不仅体现“多创绩效多得回报”理念,消除完全平均主义,而且要加大团队激励比重,以培养团队荣誉感和共同体精神。
3.2 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目的是满足实验技术人员的精神需求和尊重需要,相比物质激励具有特别的优势。物质激励直接,而精神激励持久。我校运用较多的主要有荣誉激励和沟通激励。
(1)荣誉激励。所谓的荣誉是一种称号,也是满足自尊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学校对于一些工作表现突出的先进实验技术人员,通过两年一度的“十佳表彰”、颁发奖状和大会表扬等形式,让他们感到自豪和受尊重,从而产生榜样的力量,其实这个时代还是需要这些荣誉嘉奖的。
(2)沟通激励。维持有效的沟通,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目标的统一;保持信息的交流,实验技术人员意见能准确反馈到实验室主管并得到及时解决,就能减少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同时,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和联谊活动,能够增进人员之间的交往,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透明度,促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3 个人提升激励
个人提升激励是柔性激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效的个人提升激励机制将有助于整合学校的总体发展与实验技术人员的个人发展,基本内容包含2个方面。
(1)职称晋升激励。成就一番事业是人的普遍需求,职称晋升意味着对过去成绩和能力的肯定,能得到社会和别人的承认和尊重,晋升后将拥有更多承担责任和提高证明自己的机会,也能够把仪器设备共享工作看作是一种努力的方向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2)培训激励。现在的培训已经成为一种正式、有效的奖励,专业技术培训在激励中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尤其对于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实验技术人员更有激励作用。我校采取高校进修和出国培训等措施来进行岗位专业培训和素质提高培训。通过培训,充实知识,锻炼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为承担更重要的工作和提升到更大责任的岗位做好准备。
3.4 维修费补给激励
每所高校都会碰到贵重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问题,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维护维修问题越显突出。为解决贵重仪器设备的运行维修经费问题,我校设备处和财务处互相配合,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1)解决经费来源。财务处对收取的消耗材料费和测试分析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每季度与相关单位进行结算,75%的测试收入归测试服务单位,并且规定50%的测试收入用于各单位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维修。设备共享服务工作做得越多,维护维修经费就可能获得越多。
(2)设立专项维修基金。对于共享服务工作开展得好的贵重仪器设备,如果50%的测试收入不够支撑维护维修,学校就从专项维修基金中给予经费补足。这两项维修费补给激励措施极大地刺激贵重仪器设备服务单位,纷纷踊跃加入学校的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从而有力地突破了开展共享工作中碰到的最大瓶颈问题。
3.5 强制性规定
不管绩效激励、精神激励和个人提升激励,还是维修费补给激励均是正向激励,它们都是柔性激励机制的主流内容,但是实际工作中也会遇到激励衰减问题。这时我们就会运用一些负向激励产生威胁,以弥补正向激励的缺陷。
(1)强制性规定。人事处核定各单位的实验技术人员编制数时,把纳入共享平台的仪器设备总价值和台套数作为重要参考;发展规划处规定以“211工程”、学科建设等专项经费购买的超过4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必须实行共享,并在专项经费分配政策上,对纳入共享平台的项目予以优先立项;总务后勤管理处对加入共享平台的设备所在公用房、所使用水电等有偿使用出台优惠政策。
(2)惩罚性措施。设备处、财务处和发展规划处对不加入共享平台或者使用率很低的贵重仪器设备,采取校内强制性调拨、减少维护维修经费额度和不予批准购置新设备等惩罚性措施。
实施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工作是全国高校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任务,虽然我校近年来在柔性激励机制设计、贵重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难题未能充分解决,比如实验技术人员的正高职称、整体待遇等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完善和设计激励机制,鼓励贵重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并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还需要各高校的从业人员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
References)
[1]陈敬德,周海涛,贾延江.高校贵重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1-14.
[2]江贵波,黄丹莹,郑燕丹.高校实验队伍的现状与管理措施[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2):41-43.
[3]黄珺.浅析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J].西北医学教育, 2006,14(5):528-529.
[4]陈敬德,温光浩,周海涛.贵重仪器设备共享激励机制的系统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2-15.
[5]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10-11.
[6]刘亦文,胡宗义.柔性激励机制设计及其模型研究[J].软科学, 2010,9(9):43-47.
[7]张日颖.建立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3):115-116.
[8]朱晓峰.知识管理激励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4(22): 112-116.
[9]欧阳洁.企业激励机制研究与设计[J].经济问题,2005(1): 43-45.
[10]刘正周.论企业组织的激励机制及其设计[J].当代财政,2000 (6):58-61.
[11]孙国强,孟宝璐,王莉.山西集群网络治理机制现状判断与对策建议[J].科学决策,2014(5):1-16.
[12]韩勇,滕晓东.基于文化视角的柔性激励机制研究[J].绿色财会,2009(8):49-52.
Design of flexible motivational mechanism about valuab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sharing
Zhou Yuyu,Zhang Longzhao,Wang Rui,Xu Shihai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and Facility Management,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flexible motivational mechanism different to the traditional motivational mechanism,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about low equipment sharing degree and inadequate staff enthusiasm in valuab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sha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not on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realization way of the flexible motivational mechanism,but also designs the flexible motiva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performance incentive,spirit incentive,personal promotion incentive,repair cost supply incentive and mandatory provisions.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e flexible motivation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improve equipment sharing degree and the enthusiasm of staff.Therefore,the flexible motivation is an effective motivational strategy and method.
equipment sharing;mechanism design;flexible motivation
G482
A
1002-4956(2015)4-0007-04
2015-01-16修改日期:2015-02-05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仪器平台校际互通建设子项目(CERS4-51)
周玉宇(1972—),男,湖南邵阳,博士,副研究员,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和工业工程.
E-mail:zyy@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