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榆林719000) 霍军伟 高雄杰 王 欣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被临床产科广泛应用,但是剖腹产率呈现难以控制的上升趋势。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剖腹产率为46.5%[1],如何降低剖腹产率已成为医学领域凾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就榆林市第一医院妇产科2012~2014年期间住院分娩的8683例产妇的剖腹产率及剖腹产临床指征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降低剖腹产率的有效对策。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榆林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8683例,其中初产妇5364例,经产妇3319例,产妇年龄为19~43岁,平均年龄27.8±5.6岁,其中剖腹产1309例,自然分娩7374例。
2 方 法 整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有的住院分娩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度统计剖腹产率及剖腹产指征的构成比例,比较剖腹产率的变化及剖腹产指征的变化。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1 剖腹产率 2012~2014年住院分娩产妇8683例,其中1309例为剖腹产,剖腹产率为15.08%,3年间剖腹产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见表1)。2013年剖腹产率与2012年相比显著增高(χ2=7.750;P=0.005),2014年剖腹产率与2013年相比显著增高(χ2=8.912;P=0.003)。见表1。
表1 不同年份的剖腹产率(n)
2 剖腹产指征的变化 本研究将剖腹产指征分为四类进行统计,分别为胎儿因素,母体因素,社会因素及瘢痕子宫。通过分析本院2012~2014年所有行剖腹产的产妇的第一指征发现,胎儿因素及社会因素比例逐年下降(分别为χ2=9.041,P=0.011;χ2=7.232,P=0.027),而母体因素及瘢痕子宫比例逐年增加(分别为χ2=6.634,P=0.036;χ2=7.071,P=0.029),见表2。
表2 不同年份剖腹产指征构成变化(n,%)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麻醉和手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抗菌药物的发展,使剖腹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被广大孕产妇所接受。最新研究显示我国的总剖腹产率为54.9%[2],已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5%以下的标准[3]。本院的剖腹产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以下本研究将通过探讨剖腹产指征的构成变化,进一步分析本院剖腹产率增长的原因,从而寻找降低剖腹产率的有效途径。
1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导致剖腹产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4]。我院2012~2014年期间因社会因素行剖腹产的比例逐年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自剖腹产率开始大幅度增长以来,许多地区及医院纷纷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社会因素剖腹产的比例[5]。本院也通过加强剖腹产和自然分娩的知识的普及宣传、设立专门的产科心理咨询门诊等措施以降低社会因素剖腹产的比例。
2 母体因素 剖腹产指征中的母体因素主要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近年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较高,妊娠妇女中约占10%[6]。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应尽可能选择剖腹产,从而降低经阴道分娩对产妇及胎儿造成的伤害,降低新生儿及产妇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7]。另外,有研究显示随着高龄初产妇的增加,也导致剖腹产率的增加[8]。与之相一致,我院2012~2014年期间因母体因素行剖腹产的比例逐年增加。
3 胎儿因素 在胎儿因素中,胎儿宫内窘迫是剖腹产术的首要指征[9]。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巨大儿的发生率大幅度升高,1994年的发生率为6.0%,到2005年发生率为7.83%。对于巨大儿应该多采用剖腹产的分娩方式,以保证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健康,提高产妇生活质量。由于本院加强了孕产妇健康教育宣传,使广大孕产妇更加注重孕期的膳食营养及体重管理,从而降低了巨大儿的发生率,减少因巨大儿行剖腹产的比例。
4 瘢痕子宫 Graigin于1916年提出了“一次剖腹产永远剖腹产”的理念,有的医院把前次剖腹产史当成了剖腹产的绝对指征。瘢痕子宫成为二次剖腹产的重要指征,是导致剖腹产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本院2012~2014年期间因瘢痕子宫行剖腹产的比例逐年增加。事实上,剖腹产后再次妊娠是可以通过阴道分娩的,并且有利于减少切口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其总体效果是优于剖腹产的。
综上所述,为了将我国的剖腹产率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应该继续加强产前宣教和心理咨询,让孕妇了解定期产检的重要性,普及优生优育的理念,指导孕妇进行膳食营养及体重的管理。并且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应严格掌握阴道试产的条件及试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避免再次行剖腹产。
[1] Pisake L.Method of delivery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Asia:the WHO global survey on maternal and perinatal health 2007-2008[J].Lancet,2010,375(9):490-499
[2] Liu Y,Li G,Chen Y,etal.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indications for caesarean section in mainland China[J].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14,14:410.
[3] Selinger H.Maternal request for caesarean section:an ethical consideration[J].J Med Ethics,2014,40(12):857–860.
[4] Chung JH,Melsop KA,Gilbert WM,etal.Increasing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is predictive of a progressive es-calation in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J].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and Neonatal Medicine,2012,25(9):1635-1639.
[5] 梁小妍,陈 雄,陈 青,等.降低剖宫产率的综合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5(1):20-22.
[6] 邓 庚,蒋卫红,李 颖,等.长沙市某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4):335.
[7] 廖晓杰,包明威,毛庆华.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5):135-138.
[8] 程晓仙.七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1):95-96.
[9] 张映兰,范惠敏,万庆娟.浅论剖宫产率变化及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0):1489-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