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能力与民营企业持续成长研究述评

2015-07-07 06:21王文俊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家资源

王文俊,李 军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广西南宁53000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相比西方企业而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史不算长,但是,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良性发展的主角。民营企业数目在近几年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1253.90万户,吸纳城镇就业人口达到12521.6万人,同比增长10.9%;个体工商户达到4436.3万户,吸纳城镇就业人口9335.7万人,同比增长8.2%。个体经营户和私营企业新增从业人员达到1184.48万人,占全部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90.4%。民营企业创造了中国超过60%的GDP,2014年民营企业的纳税额超过全年总税收的1/3。民营企业无论是从注册户数规模,吸纳就业人口数量,还是税收贡献,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转方式、保民生的重要力量。

从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大。从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现实进行调研发现,企业家个人能力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能力强的企业家能敏锐抓住机遇、有效化解风险、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生存能力,企业家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和企业的转型发展,企业家能力约贡献了企业绩效的60%(张昭时,2011)。

近年来,企业家能力逐渐受到重视,学者们对于企业家能力研究也表现出浓厚兴趣。相比较于国外,我国企业家能力研究起步较晚,另外,由于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迄今为止,学者对企业家能力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认知上的混淆不仅阻碍了企业家能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给企业实践带来障碍。本研究通过对企业家能力与民营企业持续成长的文献进行梳理,从企业家能力内涵、企业家能力理论、企业家能力维度以及企业家能力与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述评,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期望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

二、企业家、企业家能力内涵

界定企业家能力,需结合企业家概念进行分析。在西方国家,自17世纪开始企业家就成为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Banerjee et al.,1994),关于企业家的概念不尽相同 (表1),但大多数研究都指出企业家是风险承担者、决策者并具有管理能力的人,企业家是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键环节。

我国大陆地区有关企业家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逐渐兴起,尤其是随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企业和企业家的相关研究逐渐取得一定成果。赵文红和李垣 (2002)将企业家理论分为特征学派、创业学派、环境学派、行为学派、社会学派、动机学派、能力学派、人力资源学派等九大学派。对于企业家这种有限资源的研究,我国大陆地区学者在西方对企业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陆地区现实不断深入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概念如表2所示。尽管概念之间存在差异,但基本都肯定了企业家的决策影响力,并将企业家视为企业经营职能的人格化代表 (张根明,2009);在概念界定的方法上,共同之处是通过企业家的素质和职能来描述企业家 (卢毅,2005)。

表1 西方国家研究中关于企业家的概念

表2 我国大陆地区学者有关企业家的概念

西方国家研究成果对企业家的定义是建立在企业私有制基础之上,我国民营企业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因此西方国家有关企业家的界定对我国仍具有借鉴意义。我国的企业家正如张维迎 (1995)指出,应具备经营人力资本,还必须拥有资产所有权;文彬(2009)还认为,企业家为承担经营风险、从事经营管理并取得经营收入的人格代表。因此,民营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家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决策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决策的执行者。因此,从民营企业角度界定企业家:企业家是指拥有的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并具备经营人力资本的人。因此,企业家是工商企业主,而不是负责日常决策、领取薪水的人 (Knight,1971),主要是指企业中的老板。

在企业家的概念的基础上,企业家能力是指企业家在通过自身人力资本对企业享有所有权、行使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

三、企业家能力的重要理论

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以自由主义为中心,强调自由竞争、完全信息和完全竞争市场。Smith认为“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分别对应“工人、资本家、地主”。Say在讲社会总收入分配时,把归地主的叫做土地的利润,归资本家的叫做资本的利润 (如经贷款,归资本家的是利息),把归工人的叫做劳动利润。在“劳动的收入”中,提出“老板、经理或者冒险家的利润”,认为这类人的劳动价格高,主要原因在于他们通常须自己供给所需要的资金 (即具有偿付预先垫付的借来资金的能力),另外,他认为企业家需要兼具那些往往不可兼得的品质与技能,即判断力、坚毅、常识和专业知识。

[BFQ]新古典经济学时期,逐渐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与竞争的加强,对企业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arshall(1842-1924)在其分配理论中,认为国民收入是由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组织等四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国民收入也由与这四种生产要素相对应构成,即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其中,利润是企业家的企业经营能力或运用资本的经营才能的均衡价格。围绕利润存在的原因,20世纪出现了两种新的解释:一是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把利润归因于企业家敢于大胆冒险的“创新”;二是Knight的利润理论,把利润归因于存在“不确定性”。但他们都共同将企业家才能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Schumpeter非常看重企业家的作用,他在创新理论中提到企业家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首要工作,是不断对新产品、新市场、新方法和组织的开拓,不断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组合”。企业家有别于资本家的独特特质:①首创性、远见性和权威性;②善于抓住机遇;③拥有专家知识;④打破传统,创新模式;⑤克服“新组合”困难的能力。

Knight与Schumpeter的不同点在于:反对利润存在的原因是冒风险的观点。Knight主张严格区分风险和不确定性,认为企业家在经营时会遇到两种变化:一种是可以估计或计量的,称为“风险”;另一种是事先无法预料或计量的,称为“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造成利润或者损失的原因。因为在竞争活动中,预先可以预见的“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可以通过保险得到补偿,而无法预料并无法计量的变化,作为一种“不确定性”正是利润存在的原因。因此,企业家才能体现在针对变化中的“不确定性”创造利润。

四、企业家能力维度的相关研究

理论界对企业家能力所包含的维度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其原因正如杨俊(2005)指出,现有研究成果对企业家能力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企业家研究的角度不同,对企业家能力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总体而言,学者从企业家个人特质(McClelland,1987;Bartlettand&Ghoshal,1997)、职能管理理论(Adam&Chell,1993;Thompson,Stuart& Lindsay,1996)、综合测量(贺小刚、李新春,2005)等角度对企业家能力的维度进行研究,并给予界定,如表3所示。

表3 企业家能力维度的界定

其中,文彬 (2009)在分析珠江三角洲民营企业的企业家能力、社会资本与二次创业融资之间关系的研究中,结合前人的研究,以Thomas et al.(2002)、贺小刚和李新春 (2005)以及付慧、文彬和贺小刚 (2007)对企业家能力的维度划分为基础,提炼出企业家能力的维度,包括企业家的“关系能力”、“机会能力”、“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结合我国国情,这四个维度能较好的体现我国企业家能力的特质,并且这四个维度与民营企业持续成长有密切的关系。

五、企业家能力与民营企业持续成长的相关研究

(一)企业家发现机会能力与民营企业持续成长

发现机会能力是指企业家从非均衡市场中敏锐地发掘可盈利的潜在价值的能力 (张瑾,2009)。不完全市场竞争将产生盈利机会,企业家必须从不确定的市场中敏锐地搜寻到可盈利的潜在价值,并把握获利的机会。企业精神的核心就是企业家通过对环境的把握、市场的预测,认知机会,选择机会,抓住机会 (Mintzberg&Waters,1982)。

其中,企业家对潜在市场价值的认知,取决于企业家已有的知识存量和洞察力、差异化地评价已发现机会的感知能力、未来发展愿景的设定能力、直觉能力。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成功的企业家往往具有更强的机会能力。在认知机会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将机会与企业资源相结合的过程,即,在认知机会基础上利用机会,这对企业持续成长非常有价值。

(二)企业家建立关系能力与民营企业持续成长

建立关系能力是指企业家与其他个体以及组织之间,建立稳定的、持续的相互交往能力。通过关系的建立,以便企业家获取资源,减少决策风险。

企业家发现机会,目的在于通过利用机会以实现机会的潜在价值。为此,企业家必须说服其他相关资源拥有者认同他的愿景,相信他的能力,以争取各种资源的投入 (文彬,2009)。这个说服的过程就是企业家建立关系的过程。经企业家说服后并为企业家提供资源者,就是企业持续成长的相关利益者。这些相关利益者的范围,主要包括:政府、税收、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商会等中介机构,公众媒体,其他企业家,上下游企业或客户 (贺小刚,2007)。此外,在民营企业与家族的内部关系中,由于民营企业创业的资金大多是内源性融资,民营企业是第一家庭在结构和功能上扩展和延伸的第二家庭 (张华志,2003),因此,企业家除了要与员工 (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建立稳定、持续的关系外,还要与家族成员 (尤其是重要的家族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企业家整合资源能力与民营企业持续成长

整合资源能力是指企业家将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无形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各种零散的资源整合,以创造出价值的能力。企业家通过建立关系网络获取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各项资源,所获取的资源通过企业家的整合创造出的价值,从而满足各个资源所有者的需求,兑现获取资源前对资源所有者所做出的承诺。因此,整合资源是企业家的职能之一。

企业家整合资源能力与企业持续成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企业家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实现资源整合,进而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企业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是获得权力支持,另一方面是与拥有不用资源的关系网络成员建立紧密的联系,进而促进企业持续成长资源的整合。

(四)企业家改革创新能力与民营企业持续成长

改革创新能力是指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家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的能力。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指出,企业家的主要活动是创新,涉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Drucker,2007)。

从企业改革创新的过程来看,企业家应该首先有能力突破习惯思维定势,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思路去考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从改革创新中企业家的作用来看,企业家除了研究当前的市场变化以及感知潜在机会外,还应该将机会通过企业行为转变成为可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方案。因此,从企业改革创新过程以及改革创新过程中企业家的作用分析,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于应对市场变迁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经营理念、产生新的创意,以及设想一种新的经营运作模式,以实现这种创意的潜在价值 (张瑾,2009)。企业家 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

六、展望

最近几年,对企业家能力的研究侧重在企业家能力建设 (孙雅平,2011;阮兢青、陈思思,2015)、企业家能力成长阶段演化 (徐海棠,2014;梁惠清,2015)、隐性知识视角下企业家能力挖掘(张桂芳,2013;赵荔、杨海儒,2014)、企业家能力与环境互动 (高明华、葛伟,2014)等,还有部分学者对企业家能力与经营绩效 (于东平、段万春,2012;陈龙,2014;杨琴,2015)、企业家能力与集群竞争优势 (于斌斌、胡汉辉,2014)、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 (李文周,2012;吴小勇,2012)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学者们的研究丰富了企业家能力研究成果,随着环境变化,企业家运用能力在引领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应随着企业发展不断变化才能适应企业各阶段发展要求 (张慧杰,2006)。结合中国国情,如何更好地发展企业家能力理论、量化企业家能力、开发企业家能力、跨学科动态化研究企业家能力,仍是后续研究重点。

[1]Knight,F.H.Risk,Uncertainty and Profit.G.J.Stigler(e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1.

[2]Schumpeter,J.Economic Doctrine and Method:An Historical Sketch[M].Martino Fine Books,2012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4]张瑾.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绩效实证研究 [D].山东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2009.

[5]贺小刚、李新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J].经济研究,2005(10):101-111.

[6]Drucker,P.J.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M].New York: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7.

[7]文彬.企业家能力、社会资本与二次创业融资——基于珠三角民营企业的研究 [D].中山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2009.

[8]付慧、文彬和贺小刚.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基于企业家背景的分析[J].学术研究,2007(12):63-67,81.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企业家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