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长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改革拓宽了视野,创新了结构,改变了已有获取信息的模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按照走进现代学校的总体目标,学校要走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条路线。硬件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软件建设: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一卡两案三环节”教学模式是将信息化与科学化相结合而形成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改;条件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用,我校作了以下思考:
(1)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获取无限量信息;(2)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手段;(3)将信息技术作为工作与生活的方法;(4)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背景知识;(5)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地化解知识难点;(6)利用多媒体课件整合多学科知识。
从上述思路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延伸到学习生活的每一方面,在全校师生中树立信息思维、信息方法与信息伦理。这就是我们提出的信息技术环境。
一、课改的实施背景与客观条件
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元化、高效化,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仅次于课堂学习的第二种学习方式。
2.规范办学行为倒逼课堂改革,单休变双休,去掉晚自习,使教学时间大为减少,如果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在竞争中落后,因此工夫下在课前,文章做在课堂,通过课堂结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必然。
3.晋中市网络教研平台的开通使用、班班通的使用为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研究网络化、学习方式立体化创造了必要条件,推进教学方式、教研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
4.在上学期第一轮的诊断性评教评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学生自主性不强,课堂反馈力度不大,优生培养不明显,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5.灵石二中“学案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范本,在课堂结构、小组互动、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有借鉴的模板。
二、“一卡两案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与解读
1.定义
“一卡两案”是在学案的基础上,将预习案单列,使自主学习(独学)环节提前而形成的一种课堂结构模式。
一卡:一张学案卡
两案:预习案与拓展应用案
三环节:预习检测反馈、疑难点拨、拓展应用
2.解读
之所以用“一卡”而不是两卡,是针对初中学生心理特点而设置的,如果将预习卡与训练卡单列,就会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仅不符合减负要求,也会造成学生心理抵触。
之所以用“两案”,就是要实现“预习过程提前,落实止于课堂”,突出预习环节,使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这样课堂上就可以集中解决一些难点与综合性问题,给学生的提前学习创造了机会,加强了优生培养力度,避免了以往课堂平铺直叙、没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训练,使课堂活动变得更为高效。预习案是解决学生预习什么、如何预习、效果如何的思路与文本,它能使学生预习有章可循、有法可用、有效可查;拓展应用案是解决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文本,其作用是释疑、求法、应用,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分类教育问题。
之所以用“三环节”,是因为环节太多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心理的混乱,环节太少又不能解决问题。预习检测反馈是对学生的提前学习效果通过生生互查、小组检查、教师抽测的综合手段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疑难问题的重要环节;疑难点拨环节旨在通过学生之间交流、探究或教师讲解,从而解决学生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综合拓展训练环节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组训练,训练题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知识的综合与拔高。三个环节体现了教师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学习三个维度,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课改在学校整体规划中的定位与性质
按照我校走进现代学校的总体目标,我校要走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条路线。硬件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软件建设: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一卡两案三环节”教学模式是将信息化与科学化相结合而形
成的。
1.自主性是学生学习的本质属性,从素质教育的要求与人的发展规律出发推进课程改革,核心要求就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一卡两案三环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由他主转向自主,教育方式由传统转向科学的一座桥梁,它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教学方式变革的一种工具。
2.“一卡两案”是形式,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它给学生一个意识的激发、思路的引导、程序的规划,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与依托;“三环节”是结构,是优化课堂环节的核心所在,结构决定功能,三个环节的时间、内容、方法的调节构成了课堂教学结构的主体。将课堂教学的形式与结构相结合,实质是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体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性。
3.“一卡两案三环节”力求将教学环节明晰化、预习题组简单化、训练题组层次化,从而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实际负担,又是对优秀学生的挑战,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4.“一卡两案三环节”是我校构建“一课两主”的核心内容,是我校走进现代学校、创建学习型集体的基石。我校积极推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努力实现教育的科学化。
四、课模的推进与改进
1.理论构建
2011年10月期中考试以后,我校确立了五年发展总思路,并对全校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性考查后,提出了“一卡两案三环节”课改模式。
2.教师培训
我校在2011年10月以学校文件的形式下发,并就实施理论与客观依据、模式解读、实际操作进行了专题培训,之后又进行了再动员、再培训。
3.重点推进
在全校整体实施的基础上,2011年12月我校就一卡两案的实施抽取教学骨干进行了示范引领,并邀请县局教研室教研员进行把脉、指导、点拨。在此过程中,教导处又提出了抓好三个环节,做好四个反馈,做到五个落实。
4.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与我校课改模式相结合,构建立体教研、立体课堂、立体学习模式,进一步构建网络环境下“一卡两案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1)建立个人工作室。我校在寿阳工作会议后立即部署我校网络教研工作,第一个工作室是李丽英所建,截至目前,64位教师全部建起了工作室。
(2)筹建资源库。我校在2月11日放假工作会议提出这项要求,截至2月20日,本学期所有年级、所有科目、所有章节的教学设计、课件、学案练习全部上传至工作室。截至目前,包括视频、图片、文章、设计、课件、学案资源数量超过4500个,位居晋中市初中学校第五位。
(3)建立备课组,开展“三同一异六步骤”教研活动。我校按照学科成立了六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每周有一位教师讲授研究课。“三同”,同一个教师、同一节内容、同一种设计;“一异”是指在不同的班级上课;“六步骤”:教师将个案上传至网络教研平台—本组教师在网上提出建议—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操作—本组教师集体研究指出优劣—教师改进设计后在另一个班教学操作—本组教师网络论坛评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整体提高教师素质,将集体的智慧集中于每一位教师,使他们迅速入格、快速成长,并结合网络教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实践证明,在推动此项研究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能转变观念,改革结构,提高课效。
(4)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一卡两案课堂教学模式”。一卡两案的设计是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要符合我校一卡两案三环节的课堂结构,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百家之长为我所用。课堂三个环节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多个层次、多个维度获取信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绝不滥用,可以用于导入,也可展示背景材料,还可以抓住重点、分解难点,也可以进行知识系统整合,但是绝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控制学生思维、改变学生主体地位,而应该更加解放学生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模式的构建要让老师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作用于课堂是教学的一种常态。
5.学生培训
2月下旬,我校组织全校教师与两个年级120名学生小组长赴二中深度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二中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回到学校立即进行二中学习反思与培训,现在全校120名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带动了一大批学生。
6.开放微机室
我校按照“让教师成为一传手,让学生与课程信息直接对话,构建立体学习方式”的思路推进了学校资源开放,即开放图书室让图书进教室、进宿舍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开放微机室让所有学生每周都有上网获取信息的机会。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教师与学生的深度参与就没有真正的信息化应用,我校通过师生上网素质的提高,努力培养师生的现代学习观念与工作观念。
五、课改与网络教研的评价考核
我校把推进一卡两案教学模式与网络教研、构建立体课堂作为学校对教师常规考核的内容,计入教师百分考核,直接影响教师的评优评模晋升职称与岗位聘任,并由教导处专门负责检查落实。
六、模式实施的体会
1.必须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形成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二中学案式基本将自主学习置于课堂之内,而我校学生基础与能力较弱,将自主学习中的预习部分置于课堂教学之前,是为了减少环节、空出时间、针对训练。
2.这种模式没有将展示单独作为一个环节,是因为反馈应该是随机的,无论在课堂教学的任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反馈,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为此,我校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四步反馈:预习后的反馈、互动中的反馈、讲解中的反馈、训练中的反馈。反馈应该是多维的。
3.这种模式未将合作单列,是因为合作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不应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疑而思、遇难而议,绝不牵强。我们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并不是用合作解决所有问题。合作是随机的。
4.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将课堂时间空出来,以便学案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学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案与学生需要相结合,让课堂具有实践性、现代性、综合性,成为学生学习的立体战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素质。
5.这种模式源于学案式而活于学案式,这种基于知识处理而形成的模式比基于方法定位而形成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前者是根据知识特点确定学习方式,后者是根据学习方式选择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为目标,同等重要,但知识是基础,是构建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
6.这种模式与灵石一中“双层次”教学模式异曲同工,将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研究统一起来。整个课堂倡导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学生进入灵石一中后迅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7.由于学生基础的不同、教师素质的高低不同,目前在课堂操作层面水平不一、效果不一,课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学生主动性发生明显变化,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但是离我们的设想还有很大距离,总体尚处于摸索推进阶段,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丁桂满.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J].成长之路,2012(2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