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薇
摘 要:对“种子萌发的条件”演示实验改进后,操作既简单又方便,一次实验就能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全部条件,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实验成功率大大地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学生实验的改进和完善对于培养其求知探索、创新能力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演示实验;实验改进;观察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手段,创造观察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加深学生记忆。它对于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体现。
在科学实验中,生物实验由于周期性长,操作麻烦,很多实验都没有开展,这对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是不利的,而且会遏制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果对有些生物实验进行改进,设计成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那将更好。下面我们就“种子萌发的条件”为例进行实验
改进。
一、通过改进“种子萌发的条件”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
种子的萌发与内部条件(是否具有完整的胚)和外部条件(温度、水分、空气)有关。课本的实验材料过多(要准备4个罐头瓶、一个小勺、8张餐巾纸、4张标签纸和胶水),实验过程复杂,操作繁杂,并且学生很容易混淆。如果让学生在学校动手操作的话,每次只有个别学生有动手的机会。
因此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具体做法如下:取试管编号为甲、乙的两支试管,各注入半试管清水,每支试管塞入松紧适度的棉花,分别置于水中、水面、水上,每个棉花上放置3粒玉米种子,1粒胚是完整的且是活的,1粒切除了胚,1粒已经煮熟,然后分别将甲、乙两支试管放在室温下和冰箱里,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改进后该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缩短了时间,一次就能完成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全部条件,通过实验能够给学生直观而真切的感受,使其理解得更透彻,实验成功率大大提高。该实验占用空间小,每个学生只要将试管摆放在试管架上,放在教室的窗台上,就可以每天细细地观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种子萌发成幼苗时,幼根逐渐长大长长,还可以继续为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还可以用土壤浸出液替换试管中的清水,继续培养幼苗,做“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演示实验,此实验改进后增强了实验的连续性,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缩短了上课时间,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
二、改进“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教学中,我除了通过演示讲清楚种子萌发的条件外,还让学生课下自己去设计做该实验。由于10月份室内供暖,室内比较暖和,我自己同时用两个培养皿,垫上几层餐巾纸,分别放上绿豆种子和小麦种子,每天浇点水,缺水及时补充。放在办公室里观察,过几天种子就发芽了。
几天后,种子吸收水分后,逐渐膨大起来,种皮胀破,子叶、胚乳储藏的营养物质不断输送给胚根先长出细小的根来,结合“种子的结构”来讲,胚根先长成根,根就能吸收水分,还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并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作品带到学校展览,有些学生的种子萌发得较好,有些学生的种子萌发得较差,让他们对照萌发条件找出原因,并记录萌发的情况。再过几天,种子中的胚芽又长出茎、嫩叶来,告诉学生这是胚芽发育而成,这时种子逐渐发育成一颗绿色的幼苗。对比绿豆苗和小麦苗长出的叶和根,都不一样。等到后面讲到”根尖的结构”时,可以通过培养皿的玻璃,看到餐巾纸下面长满了白色的根,毛茸茸的根毛,肉眼很容易看清楚,餐巾纸的上面长满了嫩绿的小苗。等到种子中的营养消耗用完了,小苗也停止生长,而且叶片逐渐发黄,这时种子只剩下了空壳——种皮。
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学生认真做好观察记录:种子什么时间发芽,几天长根,根生长的情况,叶片生长的情况等等。实验做得好的学生最后可以写成一篇小论文。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系统地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可观察到根尖,特别是根毛;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与叶片不同;理解了小麦种子的胚乳与绿豆种子的子叶供给胚芽的营养。学生对实验充满了乐趣,收获了学习成功的喜悦,从中受益匪浅。
只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开放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实验和探索,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初中生物科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学生实验次数的增加,使初中生物教学更符合当代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有了更多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这些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也正是现代新课程生物教学的要求。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主动获取了知识,进一步使学生养成了自主探究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生物科学教学中加强并改进完善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
参考文献:
汪文超.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J].成功:教育,2011(2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