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娜
摘 要:在推进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程改革进程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生本教育的价值变得越来越突出。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历史与社会在新课程实践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课例,无不强烈地体现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后继续探究的特色。所以,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尝试生本教育,不仅可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还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生本教育;教学质量
打造生本课堂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质量,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笔者觉得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可以说为我们打开了解决问题的一扇大门。“生本教育”理论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提出的,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理念,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初中社会课堂中尝试这种理念,体现“回家做准备,上课找交流”的原则,有利于创设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成功的体验。
第一道,开胃汤:带着问题与准备来到课堂——导学
苏霍姆林基斯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一般会在前一天把第二天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任务导学单——实际上是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导学单主要分个人自主完成部分和小组探究讨论部分。个人自主完成部分主要安排一般性的知识,学生看书就懂的要点,或
者老师不必花过多时间讲解的内容。小组探究讨论部分一般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学法指导或具有开放性且有价值的问题探究等。
下面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为例设计任务导学单:
(一)自主完成部分
1.英国概况:了解现在英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国际地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止时间、开始的标志、领导阶级。
3.被处死的国王是谁?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胜利是通过哪部文献确立的,此文献有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二)小组探究讨论部分
1.议会为何要限制国王的权力?
2.议会为何又要保留国王?
3.议会怎样解决既可限制王权,又能保留国王呢?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第二道,滋补汤:用讨论的方式合作释疑融入课堂——共学
克莱恩认为:“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教师可以就教学难点和重点精心设计讨论题目,先让学生相互间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也可以参加学生组的讨论,讨论完之后派代表发言,最后形成一系列观点,这就是共学。共学环节在历史与社会生本课堂中至关重要,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要注意问题的可讨论性,问题的解决要使学生获得哪些信息价值;二是教师设计的一些讨论要接近学生的生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都能参与到共同的讨论甚至辩论中来。
如,《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一课,教师设计选择题让学生讨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处死国王后又有封建王朝的复辟,最后通过《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强大;B.封建势力的强大,国王的地位无法动摇;C.通过革命发展资本主义顺应时代潮流的要求;D.英国通过革命的道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是走不通的。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一致选择了C。因为如果选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强大,那为什么又有封建王朝的复辟呢?同样也可以排除B封建势力的强大,国王的地位无法动摇。“处死国王”,说明国王的地位并不是无法动摇的。选项D,这个答案也是可以排除的,因为最后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说明英国通过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这条政治道路是走得通的。
共学使我们的课堂天天有讨论,课课有讨论。共学是否有成效关键就在于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多的思维火花。通过讨论,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有了创新的意识,各方面能力都提高了,也增强了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兴趣。
第三道,增味汤:带着更高的兴趣和体验走出课堂——延学
卡尔·威特说过:“教育的秘诀在于唤起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其参与意识。”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真正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的辩论、鉴赏、实践活动让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探究精神,拉近与历史的距离,从而在历史学习中获得人文知识的积累和鉴往知来的通达。
例如,在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的造纸术中,可以让学生在家里体验用竹简写字、在丝绸上写字和在纸上写字的感觉,比较优劣。比如,学生亲身体会用竹简书写感觉笨重,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非常不方便,所以要选择携带方便轻巧的书写材料。但是也懂得了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窄长的竹木简牍上写字的,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
延学,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形式上,可以是实地考查,也可以是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内容上,既可以与当地乡土相结合,也可以与时政相联系;途径上,既可以是所见所闻,也可以是所感所悟,让学生在课堂外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了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张亚静.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