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2015-07-06 07:57陈宝华
新课程·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前预习英语课堂

陈宝华

目前,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比较注重结合学生实际学情进行研究性学习。英语新课程的实施,明确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建构写作学习互动体系的英语教学目标。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制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展开有效的思维活动并进行探究,进而提升全体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一、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其中“提问”教学法是深受广大人民教师喜爱和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高中英语教师在利用此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结合实际的课文内容,落实知识点并针对此设计出相关的问题,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充分激发他们源源不断的探究欲望;其次,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参与授课环节的积极程度,还要加强对课堂中进行有效互动的关注程度,同时,打破学生被动接受英语知识的传统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英语课堂的形式取而代之,以期能达到活跃、融洽、平等授课的目的。另外,学生在自觉的英语学习中,会感受到探究的成果并产生自豪感。

二、引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时,高中英语教师要做好科学的引导,让学生感知学习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优势。让学生运用课前预习内容进行自主、自我的探究,有效促进“学”和“教”之间的互动,挣脱传统授课方式的束缚,使教师的教授成为辅导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在预习过程中还能充分实现学生口和手以及大脑之间的互动,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针对学生的英语课前预习,可以结合实际课本内容和授课的需要,给学生提出一些能启发思维和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质疑的同时带着问题进行有效预习。如此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让他们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有效培养他们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探究性学习的效用应当采取高度重视的态度,将问题科学合理地设计到相应的情境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探索意识,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授课的载体,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协作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入互动和协作及探究的环节中进行思维活动,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彻底激发。

参考文献:

潘琴.高中英语课堂情景教学构建策略浅谈[J].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2014(04).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前预习英语课堂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