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其中 方晓其意

2015-07-06 02:56郭爽
新课程·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李白课文情感

郭爽

我国明代学者王明阳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他认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情感去促进学习。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学作品总是伴随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展示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风貌,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会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那么,语文教学怎样调动情感呢?

一、洞察作者思想,叩开学生情感的心扉

文学作品,大抵都是作者在特定的背景下,依照自己经历的所见所感,用笔蘸着心血、浸着欢乐、和着泪水写成的,其中蕴含的爱与恨、褒与贬、赞扬与批评,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作者的经历,给学生下达任务去查找、去阅读,从中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源,这对于理解课文很有帮助的,在讲解李白的诗《行路难》的时候,让学生结合以往积累的李白诗歌,并要求学生查找李白的生平经历,纵观李白的一生,结合其不同时期的经历及诗歌作品,就能体悟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三载的翰林院御用文人,让他看透了当时朝廷的未来,无力扭转,于是放荡不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后落得个“赐金放还”的结局,当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就能很好地理解一向嗜酒的李白为什么面对丰盛的酒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茫然与失落。和早期的作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飘逸洒脱有了很大的迥异。然而自信的他在如此困境中能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与豪迈,这就是他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实质。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感染熏陶,带着崇尚作者思想情怀的热情,投入到课文学习之中。只有叩开了学生的情感心扉,才能深深体味作者赋予作品的真实情感。

二、关注重点情节,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语文教师钻研课文,不仅要搞清内容、结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更要关注课文重点情节,深入其中体味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课文中的记叙文或小说总是把人物、事件、思想有机地糅合加以表现的。它常常以动人的形象、生动的情节和强烈的抒情色彩熏陶、感染读者。因此小说教学从情节入手,必须把握住作者倾注在人物形象中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唤起感情的共鸣。如教小说《故乡》中闰土二十年后和“我”见面时倾吐衷肠一段。文中写道:“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烟管默默地吸烟了。”如果只停留在外貌、对话和动作描写上,学生得到的只能是个麻木者的形象。这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少年闰土原是怎样?如今为何变成“仿佛石像一般”?为何“只是觉苦,却又形容不出”?先是摇头,继而沉默,默默地吸烟又是为了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可使学生通过讨论,深有感触地认识到闰土此时无限哀愁和无限忍痛的心情,进而联想到二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悲剧。这样挖掘,使学生对这一悲剧人物的苦难命运表示深切同情和关注,并且激起对旧世界的愤懑与抗议。此时,作者的情感与教者、学者的情感水乳交融,使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脉搏跳动,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引起感情共鸣。

三、品味优美语句,启动学生丰富的情感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是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以读代讲,在赏析中再读,体会其中的情感。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有感情地朗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力手段。把课文中的每幅图画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感受到了活生生的形象,就会对春天的美融入作者的情感之中。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心领神会,就会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利用这一教学手段,以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感情,去学好语文。

四、尝试创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那么,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写作技巧的渗透,教师要时刻借助文本创造写作的机会,最简捷的方法就是仿写,如,场面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在教《白色鸟》《背影》《故乡》《棋王》等文章的时候,找出典型的段落进行仿写,学生易于完成,这样比生硬地讲解技巧要好得多。

同时,要鼓起学生的写作激情,还必须让学生认识并感觉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写作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教师要帮助学生随时发现身边的写作素材,进行片段式训练。寒假过后,第一次作文课前,不少学生忐忑不安,面有忧色。上课时,教师避而不谈作文之事,而是娓娓动听地谈起春节燃放烟火等情景。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学生的思绪引向绚丽的节日之夜。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不安的情绪消除了,教师转而问道:“谁还有更有趣的事?”学生急不可待,争相发言。教师规定每人讲一种,要讲出与众不同之处。当大家都进入了先吐为快的情绪中时,教师鼓励他们自拟题目,写成文章,学生此时情绪激动,把欲说的话变为文字,抒情也就真切了。在指导的同时要注重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融情于理;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只有情动其中,方成佳作。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切忌循规蹈矩,千篇一律地讲述文章内容,而无暇顾及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对于每一篇文章,只有学生将情感融入其中,才能真正学到其精髓,受到启迪,因此教师要在引导上下工夫,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和乐观面对生活,才是语文教师的终极目标。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李白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