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难民:没有他们可能没有iPhone

2015-07-06 08:08:52
华声 2015年18期
关键词:卡帕昆德拉雨果

提起难民,你想到的是什么?背井离乡,身无分文,素质低下?

但恐怕这只是你的一个思维定式,甚至是一个错误判断。如果我告诉你,科学家爱因斯坦、大文豪雨果、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都曾经是难民,你会不会大跌眼镜?历史向人们证明,难民在科学、政治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联合国难民署也在官网上打出“难民们的潜力”的语句,所以,千万别低估难民的潜力。

小编选取了10位大咖难民,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1、爱因斯坦

对纳粹党人而言,爱因斯坦并不仅仅是一个犹太科学家。他在社会各个层次的名望使他拥有大量的听众,而这就意味着政治影响。作为一个忠实的民主与和平人士,他反对纳粹党人和德国民族主义者的政治目的,也因此成了长达几年诽谤战的主要目标。纳粹党人在这方面也有他们自己的方式。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接管”了政权,这为“秋后算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爱因斯坦的两个养女爱尔莎和玛戈特都被警察审问过,在柏林的公寓和在卡普斯的乡村别墅也被搜查过。而爱因斯坦是幸运的,1933年,在希特勒夺取政权的那天,爱因斯坦携带妻子爱尔莎已安全离开德国,踏上了去美国访问的旅途。爱因斯坦迅速抓住来自国外消息的暗示,并逃离了德国,开始了他在美国的政治难民之旅。

2、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于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曾六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67年,米兰昆德拉38岁,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

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还被开除了党籍。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

更惨的是,整个东欧,除了波兰和南斯拉夫,米兰·昆德拉的书都被禁了。

1975年,在法国议会主席埃德加·伏奥雷的亲自请求下,捷克政府特准米兰·昆德拉和他的妻子前往法国。昆德拉到法国后,经由法国作家费尔南德斯的举荐,先在雷恩大学担任助教。在法国的流亡生活中,昆德拉成了地地道道的公众人物。他上电视,接受采访,发表谈话,撰写文章,利用各种场合向人们讲述苏联入侵后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形。

3、史蒂夫·乔布斯

近年来最著名的难民,恐怕你都想不到,那就是苹果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虽说他本人不是难民,但他的父亲阿布法塔·约翰·蒋达利是叙利亚移民,所以说当年如果蒋达利没有为躲避祖国的暴政,而美国又没接受他父亲申请的话,iphone可能也就不存在了。

4、维克多·雨果

在将近20年时间里,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维克多·雨果一直遭到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迫害。然而,法国人民并没有忘记流亡海外的雨果,而是一直将其奉为争取公正与自由的代表人物。

后来,拿破仑三世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当时雨果已经成为备受敬仰的作家,同时也积极投身共和主义运动。共和主义者的身份导致他被迫逃离巴黎,先是遭到比利时的拒绝,最后不得不在海峡群岛落脚。

雨果在海峡群岛一住就是15年。根据英国法律,他没有再次遭到驱逐。在流亡期间,他终于完成了主要作品之一、传世之作——《悲惨世界》。

普法战争导致第二帝国倒台之后,雨果重返巴黎。回国后,他受到法国人的热烈欢迎。人们涌上街头高呼:“维克多·雨果万岁!”

5、罗伯特·卡帕

匈牙利裔美国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原名安德鲁·弗里德曼,是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他一生曾两次被迫逃亡。

第一次是在卡帕27岁的时候。当时他因为反对霍尔蒂政权,而被迫告别祖国匈牙利的富裕犹太家庭。后来他在柏林从事新闻业,第一次拍摄任务是前往丹麦报道托洛茨基的演讲。

希特勒上台后,卡帕被迫再次走上逃亡的道路。他留在匈牙利的所有亲友都死在了纳粹集中营里。来到巴黎后,卡帕因报道西班牙内战而一举成名。

后来他又投身二战,与美国士兵一起冒着枪林弹雨,用镜头记录了二战期间的一次次胜利。1947年卡帕与布列松等人创建了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

1954年卡帕在报道印度支那战争的过程中误入雷区,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弟弟曾这么形容他:卡帕其实是一位和平摄影师;他的摄影主题并非战争,而是卷入战争的普通人。

6、弗雷德里克·肖邦

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在流亡法国期间,他一直没有放弃波兰独立的梦想,波兰精神体现在他的多部作品当中。

肖邦的父亲是波兰裔法国人,母亲是一位波兰贵族小姐。他自幼在华沙学习音乐,并计划到维也纳深造。还在学生时期,肖邦就立志反对俄国的侵略,希望用音乐告诉全世界波兰正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在父亲的支持之下,肖邦离开华沙前往维也纳。

1831年肖邦来到巴黎,很快凭借音乐天赋备受上流社会追捧。法国人通过他的音乐了解了波兰的战争。然而,流亡生活的孤独让肖邦变成了一个忧郁内向的人。

英年早逝的肖邦被安葬在巴黎,但他的心永远留在了波兰。

7、米丽娅姆·马凯巴

南非传奇式歌唱家米丽娅姆·马凯巴享有“非洲妈妈”和“非洲歌后”之称,是南非第一名赢得国际声誉的黑人音乐家,同时也是一名反对种族隔离的斗士。

由于遭到种族主义政府的迫害,马凯巴曾流亡海外长达30多年。流亡期间,她成为非洲文化的代言人,并于上世纪60年代积极投身“黑人是美丽的”运动。

1963年她在联合国发表反对种族主义的演讲之后,南非政府甚至取消了她的公民资格。但是种族主义政府的迫害并没有阻碍她的事业发展。她的歌声传遍欧美国家。1989年南非有关其歌曲的禁令被取消,她终于在1990年回到祖国的怀抱。

马凯巴一生获奖无数,但却把反对种族主义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她把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献给了这一事业:2008年她在意大利一个反对种族主义和黑帮的音乐会上因心脏病发作辞世。

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犹太裔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著有《梦的解析》。德国纳粹占领奥地利后,身为犹太人的弗洛伊德面临险境。他的病人和朋友——拿破仑家族的玛丽·波拿巴公主,花钱将弗洛伊德一家老少从纳粹手中赎出来,弗洛伊德才得以逃亡英国。

9、亨利·基辛格

亨利·基辛格,美国第56任国务卿(尼克松政府),曾于1971年秘密访华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位出生于德国的犹太裔外交官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随家人于1938年迁往美国。197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0、伊莎贝尔·阿连德

1973年9月智利前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被皮诺切特发动政变推翻。阿连德总统的侄女伊莎贝尔·阿连德也受到了生命威胁,被迫与丈夫和两个孩子逃往委内瑞拉。1981年当她获知99岁高龄的祖父病危的消息,开始为其撰写一封长信,而这就是她的第一部小说作品——《精灵之屋》。

后来伊莎贝尔·阿连德移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并于2003年获得美国国籍。如今她积极投身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并建立了自己的基金会。上世纪90年代智利恢复了民主制度,她也获得了智利的国家级殊荣——加芙列拉·米斯特拉尔奖。

资料来源:人民網、百度百科、参考消息网、维城微信公号

猜你喜欢
卡帕昆德拉雨果
米兰·昆德拉(素描)
当代人(2022年6期)2022-06-27 10:14:46
雨果剃发
快乐语文(2021年14期)2021-06-16 01:38:02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7:06
雨果剃发
故事会(2019年8期)2019-04-20 12:48:04
雨果的“谎言”
中华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42
再近一些
这闪烁的远方
鹿鸣(2015年6期)2015-06-10 14:36:50
别埋掉比豪车更宝贵的东西
埋葬豪车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
西南学林(2012年1期)2012-11-12 12: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