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
数学教师必须“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在新课改理念下,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不断地進行反思,教师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角色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现将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做好角色转换,更新观念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确定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实施教学.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机会,这种合作与交流的空间与机会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空间. 如,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的第一章,让学生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的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最后有兴趣小组汇总展示优秀作品并评奖,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拼出了名为“战车”、“风筝”、“蜜蜂”、“二零零八”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 那一刻,同学们积极参与高潮迭起,真正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应是含而不漏、指而不明. 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样做数学就可以了,而新课程则要求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激励他们探索与创新. 如华师大教材八年级函数部分教学中,要求学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于是在实践与探索之中,我借助多媒体,从学生熟知的“乌鸦喝水”故事出发,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以量筒代替玻璃杯,以玻璃球代替小石子,探讨数量关系,并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 实践证明,教学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教师创造和加工的对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就是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的整合和加工,选取更贴近于学生生活实际,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案例来,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有时代特色、符合学生个性的教材知识. 如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关于幻方的阅读材料以及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的课题学习. 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这些知识的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 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发挥评价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给每名同学提供了相同的机会,增设了许多弹性内容,以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需求,恰当的使用方向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不可估价的作用. 师生的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发面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在教学中,应关注每名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表现,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时刻关注每名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了每一个孩子”,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的目的,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已取得长足发展. 在实践中本人也存在一些迷茫和困惑. 首先新课程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怎样发挥?其次使用新教材后的学生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明显不如以前的同级学生,怎样处理此类矛盾呢?在小组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的过程,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有义务行动起来,不要怕挫折和困难,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