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远 蕾蕾
南怀瑾一生自律,刻意低调,从不主动去宣传自己。不仅如此,他还适时地隱藏自己的锋芒,尽量少出风头。
20世纪70年代,南怀瑾受聘于台湾辅仁大学,开设《易经》课程。他讲课很受学生欢迎,教室里坐满了人,窗子外面还挤着不少人。与之相比,其他教授讲的课就显得很受冷落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年之后他竟然主动把课程停下来了。有人问他何故,他的解释是正因为课程太受学生欢迎,所以不能讲了。他说:“为了避免造成别人的不愉快,自己应该急流勇退,以免他日遭忌。”
事实证明,他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南怀瑾有位学生在台湾一所师范大学任教,常与本校同仁论及南怀瑾的学识,并向一位文史哲方面的教授提议聘请南先生来师范大学讲课。这位教授回答说:“如果请南先生来教孔孟学说,南先生当然是一流的教授;如果讲道家的学术,南先生也很精通;如果是讲禅宗,那更是他的老本行。所以说请了他来,我们这些老师恐怕就失业了,到时到哪里讨饭吃呀?”
这也许只是教授说的玩笑话,但也点出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这一点恐怕南怀瑾早已心知肚明,因此才辞去辅仁大学教课职务。以后再有大学邀请,他也只接受研究所的约聘,指导几个博士生。博士生人数少,一般不会出现这类问题,更何况博士生还可以直接前往他的住所就教,这样事情就更为简单了。
(摘自《听南怀瑾讲人生感悟》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