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有人说全国99%以上的影院3D放映灯亮度调得极低,不能很好地体现影片效果,引发网友热议。这是真的吗?
99.99999%都调暗灯泡?太夸張了。
从经济角度看,无大利。一只灯泡多少钱?要区别看,功率不同,价格也不同。普通厅用的进口灯泡,价格大概6000元、7000元,额定寿命一般600小时(2D电影、3D电影混放)。国产灯泡便宜一些,4000元多一些,不过国产灯泡的额定寿命时间也短,300小时到400小时。所以计算每小时成本,国产的和进口的,差距并不大。每“多”放一场电影,也就能多“节省”下20多元钱(估算值)。
调低暗度后,灯泡的使用期并不会无休止延长。过了额定寿命继续使用,基本就是在赌博。灯泡如果超期爆了,会波及整个放映机的安全使用,风险极大,绝不是更换一个新灯泡那么简单的。如果放映途中灯泡爆了,观众起哄闹事,影院得赔多少钱?
从运营角度看,得不偿失。调低暗度,损害的是观众体验。影院经理该干的应该是尽可能用花里胡哨的高档玩意儿提升观众体验,换舒适新座椅,换高档银幕,换电子屏海报橱窗,增加低热饮料低热零食,给洗手间增添烘干机,在待客区增加新沙发……干完这一切之后,他们使劲调暗灯泡以便每场能节省20块钱,从而降低观众体验以赶跑潜在顾客?
不敢说绝对没有,也许在偏僻地段的、经营状况恶劣的老影院,会这么干。但大部分我们常去的、热门商业区的中高档影院,是没必要这么干的。
所以,影院刻意调低投影机灯泡暗度,用以节省成本,理论上是可以操作的,但实际获益并不大。灯泡的硬成本是明确的,均摊到每场的消耗成本也是定数。这个定数,相比放映整场电影的综合成本,实在是毛毛雨。所以,客观上并没有多少影院会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