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质疑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015-07-06 22:53李永军
新课程·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白骨精孙悟空课题

李永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生乐意问的基础上要提高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教师需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善于提问。

一、抓住课题引导质疑

在揭示课题后,教师可以创造条件来导入新课,在课题中巧妙地启发学生寻找疑点,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夜晚的实验》时,揭示课题之后,便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过思考随即生疑:为什么这个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的这个实验?这是一个什么实验?这个实验是怎样做的,结果又如何?这个实验有什么意义?这种围绕课题产生的疑问,是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向教材内涵深层开掘的开端,这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重点词句引导质疑

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往往突出表现在某几句或几个段落上,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如从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入手确定研究性阅读专题。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确定阅读的专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可以从“杰出”与“爱国”这两个词语入手确定阅读专题,“杰出”表现在哪里?“爱国”又表现在哪里?

三、抓住文章矛盾处引导质疑

引导学生用捕捉矛盾的方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中,我在与学生谈到白骨精的“三变”和孙悟空的“三打”时,引导学生质疑:白骨精的目的是想吃唐僧肉,但白骨精的每一变都被孙悟空识破后,为什么不与孙悟空开打而变身逃脱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出白骨精狡诈贪婪的特点。

四、展开联想引导质疑

联想是从已知事物联想起其他相关的事物,或是由某概念引起其他相关概念的思维方法。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课文学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再质疑。如,在教学《卢沟桥烽火》后,我作启发:学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便问:“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我便布置学生一个课外作业,搜集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这样既进行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又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于无疑处求疑的习惯。要想学生真正“会”质疑,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要求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起点、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要引导学生从一般到特殊,从表面到深层,从具体到抽象地看待问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不盲从、不唯书,敢于剖析,敢干反其道而思之。

质疑问难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猜你喜欢
白骨精孙悟空课题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