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一些专家及一线老师甚至认为教语文课本只要教好第六、七单元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就好了。最近我在读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我发现,不论是哪种版本的语文课本,都选入了古代一些精美典雅的山水游记小品 ,如《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等。
这些精美的山水小品属写景散文范畴。写景散文的阅读也是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因此教好这些精美的古代游记作品尤其重要。
如何将这些妙笔生花又意蘊深远的经典美文教得简单又巧妙呢?最近,我拜读了一些名师的课堂实录,从中得出一点启示:这些文章的教学其实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提挈并贯穿全篇,这个字或从文中摘出或从文中提炼出来。通过这一个字可以把相应的课文中的景、情、理等各种美好的元素一线牵拽出来,真可谓仅着一字,尽得风流。下面我就以两位老师的三篇古文教学实录来说说这种教法的简单巧妙之处。
一、《湖心亭看雪》:痴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在执教《湖心亭看雪》时就紧紧扣住一个“痴”字。
王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全文,从中找出一个字来评价作者张岱:痴。然后引导学生用自由朗读、概括朗读、想象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品读文章第一段,读出痴人的“痴行”。接着品读第二段。品读这段时老师指导学生咬住“与”字,细嚼“痕、点、芥、粒”几个量词从而读出痴人眼中的“痴景”。最后以“湖中焉得有此人”的句式说读第三段,读出痴人心中的一片“痴心”。
整整一节课,聚焦“痴”字,引导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一步步透过痴人的“痴行”“痴景”触摸到他的一片“痴心”。这样以“痴”串文,开口小,切入小,在短短四十五分钟内,最大限度的凝聚学生的关注点,火力集中,轻而易举的撬动了整堂课。如此教法,可谓简单!可谓巧妙!
二、《记承天寺夜游》:奇
同样是王君老师,她在教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又紧紧抓住一个“奇”字。
第一部分:赏奇景。这一部分教师先引导学生咬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中的“藻荇、盖”等字品读,继而引导学生联想读“如积水空明”一处,从而在这个写景名句中赏读出“空明之月”这一奇景。
第二部分:论奇人。这一部分老師引导学生先朗读再译读全文,弄清全文所写之事,然后以“人是人”的句式来说话,读出人是“空明之人”。
第三部分:悟奇情。这一部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此文的写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链接苏轼继而被贬惠州、琼州、海南的经历及其写下的诗句,读出苏轼一路贬来一路歌,越贬越豁达的旷世奇情。同时照应第一部分当中“空明之月”是“空明之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有。苏轼心中心无尘埃,明心见性,故任何时候他都能够摒除杂念,灵魂安宁地享受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一个“奇”字提挈全文又延伸课外,短文长教,简文丰教,不但让学生领略到文中“奇景、奇情”,还从苏轼这个“奇人”身上获取了无论何时都应该要豁达、要进取的精神力量。大道至简!大道至妙啊!
三、《小石潭记》:美
不仅王老师这样教,还有其他老师也这样教。
有一位老师在教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设计“品读美”“感悟美”两个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整节课围绕“美”字展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首先,品读美。老师提问学生: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人以怎样的美感?这两个问题牵引学生顺着“美”的曲径,兴致盎然地从文中品读出水声的悦耳之美、潭的清澈之美、石头的奇异之美、树蔓的生机之美、游鱼的欢快之美、溪流的蜿蜒之美、环境的清幽之美。一个“美”字让学生读得充分,品得主动,读出了独特感受和体会,品出了不一样的发现和感悟。
然后,感悟美。品读美之后,老师顺势再发一问:面对如此美好的景物,作者为何会感到“其境过清”呢?学生由感悟美的环节自然而轻松地领会到作者把怀才不遇、横遭贬谪的压抑心境渗透在对景物的描写中,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这样环环相扣,既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对美的体验能力。多么简单!多么巧妙!
两位老师在教授文言文时,都是先从文中摘择或提炼出一个能统领全篇的字,再以该字为主线,巧妙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上轻松自如地引导学生渐渐深入地品读、赏析,从而使学生独立自主地体验到文中的精妙情趣。采用“一字立骨法”来教授文言文,既简单又巧妙,老师以一字轻松翻转课堂,学生以一字主动沉入文本,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自在其乐。这真的是“仅着一字,尽得风流”啊!
只是要想能灵活地运用这种教法,必须得像这两位老师一样沉入文本去细致备课,去充分挖掘文本,创意性地去解读文本,唯有如此,才能像他们一样设计出这样简单而巧妙地教学方案来!
我想这种“一字立骨”教文法,应该不仅适合教文言山水游记,也应该还适合其他文言文的教学。例如,《岳阳楼记》是不是可以用一个“异“字;《捕蛇者说》可不可以用一个“毒”字;《口技》可不可以用一个“善”字,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各位语文同行不防试试用这种教法去设计课本中的文言文的教学。用一个字去解读一篇文章,用一个字去撬动一堂课,简简单单,巧妙灵活地教好每一篇经典的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