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
读书滋养思想,食物塑造身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读书和吃饭有着相似之处,需细细品味且不可一蹴而就。现代都市人时间被工作和娱乐挤占,吃饭的意义也从简单的填饱肚子延伸到众多应酬、约会的保留节目,然而,每一次与食物的邂逅不仅有品尝美食的喜悦,也决定了你的身体状况。有日本运动员膳食管理师第一人之称的村山彩在《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一书里,揭开人与食物交往的秘密:从骨骼到神经都由食物牵引着,“村山食堂”还披露了简单易学的独家食谱,以取自天然的普通食材,烹制出家常味道,却够得上运动员标准的饭食。
加班应酬频繁的都市人总想着“今朝有酒今朝醉”,这种只顾眼前的想法在半年后就要为此付出代价,食物的报复接踵而至。细胞半年更新一次,制造新细胞的原料就是吃进去的食物,这些食物将在半年之后构建身体状况,如果不断向食物索取,而对身体的接受程度不闻不问,那么食欲“传感器”就会失灵。
食欲“传感器”的概念是村山彩提出的有关身体和食物互动的关键,它的异常也就是三种营养物质(PFC,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失衡,当“传感器”失灵,意味着身体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因此萌生吃的欲望,直到得到满足,食欲才自然消失,摄入的多余热量又转化为脂肪,接着不得不开启减肥或挨饿模式,从此不断恶性循环。因此,只有“传感器”恢复了正常,才能恢复身体原有的能量。
这样看来,食欲也有良性与恶性之分,化压力为食欲,以刺激对抗刺激是干预食欲“传感器”的原因之一。或借酒消愁,或大快朵颐,甜食、油炸、麻辣食品等均是减压人群的首选,然而这些重口味食物并不能优化精神世界,反倒增加了身体的负担。只有“传感器”恢复了正常,才能告诉身体到底缺了什么,一旦遭到食物的恶意攻击,就会陷入混乱。
在爱吃者中也不乏瘦身爱好者,按照食品热量值摄食,甚至选择零卡路里的食物来保持体重,这种观念在村山彩来看大错特错。瘦身的关键在于PFC、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平衡,在于营养的吸收而非控制热量。传说已久的“吃沙拉减肥”其实是个陷阱,拌菜的佐料虽然美味可口,却无异于吃进去了油脂,然而蔬菜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同其他食品一同摄入才能起到应有的功效。即便热量值相同,不同的食物在体内的转化方式也是不同的。巧克力能使人迅速提升血糖,但相较于苹果和坚果,它在持久度上却逊色一分。
改变饮食习惯并不等于抑制食欲,那么如何与食物化敌为友,让吃下去的食物成为“正能量”?一日三餐,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规划一份营养均衡多样的私家食谱很有必要,最基本的“三菜一汤”照顾到每日所需的五大营养元素,如果有条件,再根据个人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色量身定做一款提升效率的食物。
然而,改善饮食只是复原“传感器”的一方面,村山彩所谓的“身体大扫除”即是将运动纳入到调节饮食规律的其中一环,没有时间,工作压力大绝非不运动的借口,应该利用零碎时间运动排汗,通过运动重启身體,燃烧脂肪,活跃细胞,排除毒素,直到产生饥饿感才享受营养均衡的食物。人生变化多端,以食物改善体质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人作为一个不间断运转各种食物的容器,有默契,也有容忍;有吸纳,也有抵抗,人与食物的交往和人们之间的沟通并无二致,了解食物的属性正如摸清一个人的脾气秉性,方能实现和谐相处。
摘自《凤凰副刊》201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