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斌
她是娱乐app的创始人,只因她的毕业作品入围国际图形形象大奖,随后一家全美知名设计机构向其抛出橄榄枝,而美国大使馆却不给办理签证,她一怒之下决定自己创业。
美国大使馆不给“面子”
1988年出生的陈桦,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福州女孩。2006年,陈桦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这个专业涵盖内容很杂,设计、编剧、摄影、剪辑、三维动画都有涉及。
陈桦上大二时便去公司做兼职、接项目,无论是微电影、口译还是舞台背景,她都会尝试一下,短短一年就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
2009年,陈桦来到春晚制作部实习。当时领导让她做一个值班背景,就是主持人串词背后的那个图。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陈桦没按照往年大红剪纸的风格设计,而是做了個黑色背景,上面是烟火,下面是大门,显得既端庄又喜庆。总导演看后很满意,连声夸赞陈桦有创意,还把当年春晚压轴的节目——小虎队的表演背景视频交给陈桦来做。
陈桦回到学校组了个团队,开始研究过去几年的春晚设计,然后整天泡在机房里,废寝忘食地想创意,做设计,做动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她终于做出了满意的方案。陈桦的团队拿到了小虎队制作节目组里的第一名,她本人也得到了一张奖状。
陈桦似乎一直被幸运女神所眷顾:第一次做毕业设计就拿到了国际大奖;第一次做口译就参与了央视的重要活动;第一次做春晚舞台背景就被幸运采纳。她倍受导师的青睐,读大三的时候就获得了去文化部做动漫产业报告的机会。
大学毕业后,陈桦被母校保送研究生。因为毕业作品入围了国际图形形象大奖赛,获得了到洛杉矶参展的机会。陈桦拒绝上研究生,兴致勃勃地做起了“美国梦”。
2010夏天的一个早晨,陈桦正准备去美国大使馆签证,鼻子忽然流血,用了很多办法都无法止住,她只好先去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诊断为鼻腔血管破裂,在陈桦鼻孔中塞了一大团棉花。眼看着办签证快迟到了,陈桦蓬头垢面地就去了大使馆。由于流鼻血导致她一副萎靡的样子,再加上当时“猥琐”的打扮,签证官怀疑她吸毒,拒签。
“美国梦”破灭了,陈桦十分抑郁,而感冒也越来越严重,当时她一个人在北京,没人照顾,不得不回福州老家休养。
陈桦回忆说:“当你得意的时候,你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但是当你生病、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世上的一切都与你无关。”那段日子里,陈桦终日躺在病床上,把以前的经历像演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最后有了创业的想法。
当时Face book很火,陈桦心想:它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也是一个大学生,同样是大学生,为什么他能做到的我做不到?陈桦在书本上郑重地写下:“我要开公司!”
绝望中发现“逗趣产品”
病愈之后,陈桦回到北京。在一次聚会中,她认识了一位剑桥毕业的“牛人”,对方原来给一位国家领导人做翻译,后来辞职去美国做起了厕纸生意。陈桦对此很感兴趣,她想,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何不建一个平台,让人们都能认识有趣的陌生人,分享缤纷的世界观呢?
于是,她决定做一款供陌生人交友的产品。一开始她真是“三无”:无资金、无团队、无资源。她自己也是个技术盲,连“前端”和“服务器”是什么都不知道。凭着一腔热情,陈桦拼命学习计算机知识,学怎么做产品,怎么做交互,怎么做原型,找一切有可能和科技沾边的人给自己扫盲。
折腾了很久,陈桦只做出一个交互视频,连简单的策划书都没有,代码更是一行都没写出来。但她对自己的创意信心满满,决定找投资人。有一天,陈桦在微博上发现“天使投资人”王利杰的名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英文给他发了一个好友申请,然后阐明了自己在做什么项目,希望有机会能和他见面聊一聊。
王利杰答应了见面请求,让陈桦带着她简易的Flash前去赴约。结果,她的自信和热情打动了王利杰,虽然他不准备投资,但还是给了陈桦许多建议,并答应为其介绍资源。
陈桦又对产品进一步完善,准备大干一场。后续的融资过程并不顺利,投资方总是拖延资金援助。这时,一款名为“陌陌”的应用软件面世了,其定位和功能跟陈桦的创意如出一辙,一夜之间好像全中国都在做陌生人社交。陈桦觉得自己没戏了,便放弃原计划,接着寻找新项目。
作为女性,陈桦对声音特别敏感,会因为一个人的声音喜欢或者讨厌对方。所谓字如其人,有的时候也是声如其人。她决定转型做一个语音社交的产品“声声”——由创作团队或者使用者进行声音解答,实现语音互动,人们可以问问题,然后大家用声音来回答。
这一次,王利杰对陈桦的创意颇感兴趣,在产品尚未研发的情况下爽快地进行了投资。陈桦拉来几位搞IT的朋友组建了一支团队,研发新应用。
陈桦的初衷是希望用户可以说出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大家互动交流。比如,“声声”会引导用户回答“什么是快乐”、“什么是青春”这类问题,然后大家一起探讨。
出乎意料的是,用户们似乎不买账,对提问回答的互动方式不感冒。陈桦并不灰心,为了吸引用户,她宣布为参加“声声”活动的网友抽奖送ihpone。“声声”的人气一下涨了很多,可活动过后,大家只记得iphone,仍忽视产品。
陈桦无比沮丧,患上了躁郁症,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白天去公司也不知道怎么跟员工交代。眼看着实习生都快走光了,而“声声”毫无希望,陈桦几乎崩溃了。当时有人劝她放弃,让她去大公司待一待,先磨练几年。
2013年上旬,陈桦打算解散公司,用剩余的一点钱给大家发遣散费。那天她正准备给大家开会,发现仅存的几个员工围在电脑旁笑得前俯后仰,原来是有人在“声声”上提问:“说说你的极品前任。”有人回答:“我大学考美术系,就是为了给他画一张遗像。”
陈桦也忍不住大笑,忽然有了想法:既然用户们喜欢的都是这种贱贱的搞笑式交流,何不满足这种需求,他们喜欢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她决定再赌一把,转型做一款有针对性的逗趣产品。
专注灵魂保健,
把逗趣做成大事业
陈桦开始研究用户们喜欢什么。经过观察和测评,她发现用户多为80后、90后,喜欢“呆萌蠢贱没节操”的段子。陈桦对一个段子记忆很深:有一个女孩子问禅师:“我长得很漂亮,为什么我没有男朋友?”禅师说:“你知道为什么男生都喜欢汹涌的大海,而不喜歡平静的湖面吗?”女生说:“是不是因为大海汹涌男生就非常有征服感啊?”禅师说:“因为大海波大。”这个笑话让陈桦意识到正确地理解用户的需求、理解人性真的是很重要。
于是,陈桦将产品定位为专注“灵魂保健”的娱乐app,她想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娱乐,而是大家一起娱乐,为风格相近的小伙伴提供能够一起愉快玩耍的互动平台。结合产品特性,她干脆把“节操”二字当名字,在2013年底成立了一个名为“节操精选”的吐槽园地。
为了满足用户的口味,陈桦和队友们放弃了诸如“怎样解读生命”、“何为青春、何为音乐”等高大上的问题,开始寻找搞笑的、接地气的内容,并在大家喜欢的“呆、萌、蠢、贱”基础上加一点点正能量,为用户们做灵魂保健。“节操精选”一上线就受到用户们的热捧,使用数据不断飙升,让陈桦欣慰不已。
为了进一步了解用户,陈桦同身边的90后做朋友。2014年春节,她给“节操精选”的微信粉丝群发红包,结果被这些小伙伴们发现了身份。她的用户都是90后,年龄小,大家就亲切地叫她“节操姐”,有些人甚至还给她快递情趣用品、花、内衣。
陈桦发现90后都很酷,他们热衷于自黑和吐槽,敢于破坏规则,容易被另类幽默所吸引。比如“节操精选”上有网友留言:“哇塞,这高贵冷艳的抠脚少女,原来内心也很柔软。”这种无厘头的讲话方式最能戳中他们笑点。
“节操精选”的人气越来越高,陈桦发现很多用户特别喜欢在评论里互动,可是用户要去评论,然后再回到正文,这样来来回回非常麻烦。她认为,应该让他们玩得更High一点。
陈桦想起了视频的“弹幕”,“弹幕”就是吐槽字幕像子弹一样满屏幕的飘过去,而且是和内容对应的。她觉得任何一种媒介形式的内容都可以做弹幕,图文也一样适用。但是这一想法让很多人吐槽,这多影响阅读啊。陈桦让技术人员给弹幕做了个“开关”,用户可以随时打开或关闭弹幕功能。她带领团队熬了几周做上线的版本,先做了一个渠道测试,结果还有几个用户吐槽。陈桦想,反正创业公司船小好掉头,就试试看。
弹幕上线以后,短短两天时间互动量就翻了一倍。陈桦暗暗松了一口气。弹幕非旦没有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还激发了用户社交和互动的潜力——带头像的弹幕激发了客户的表现欲,让他们特别有存在感。
随着产品的不断完善,“节操精选”的人气越来越旺。除了策划有趣的话题吸引用户们聚集在一起吐槽、打造氛围独特的娱乐平台,陈桦还同手机百度、百度浏览器、百度阅读、手机新浪、腾讯新闻、搜狐新媒体、凤凰新闻等媒体进行深度合作,拓展应用影响力,并与微信合作,开展长期赠送电影票的活动,最大限度发掘平台的娱乐功能与商业价值。
从2013年底到2014年12月,不到一年的时间“节操精选”就吸引了500多万的用户。随着影响力的扩大,“节操精选”吸引了百度的王啸、创业导师徐小平前来投资。有位杭州老板出资1500万元想收购“节操精选”,被陈桦谢绝:“我想它的价值至少还差一个零,也许还需要培育一段时间。这棵小树一定会枝繁叶茂,不断蓬勃成长!”
编辑 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