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丹
摘 要: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居民消费低迷的制约,提高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弹性作用很大,但是我国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远远低于我国投资和进出口的作用,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必然放缓。本文通过经济理论和经济实际研究分析,分析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中国经济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消费不足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扩大内需
一、引言
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所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从驱动结构上表现为“高出口、高投资、低消费”,而消费表现为低的居民消费。截止到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6%,与此同时世界消费率接近于80%,我国居民消费率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失衡是导致经济迅速下滑的根本内因。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其中很大的程度上靠出口的拉动,进入2009年6月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我国进出口贸易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一想象使得依靠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的中国经济遭受巨大冲击。总理李克强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主攻方向是调整经济结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必须扩大内需,不能依赖于外需,扩大内需,消费是最终需求,其背后的力量是市场和消费者。投资是引发诱致性需求,而不是最终需求,扩大内需必须向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转变,尤其要重视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1]。”
通过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创新化解扩大居民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二、经济理论回顾马克思曾指出:“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也是生产的动力。这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对研究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意义很大[3]。
西方经济学家西斯蒙第提出了消费决定生产的观点,他认为生产的目的应该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他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消费不足。以西斯蒙第和英国学者马尔萨斯、霍布森为代表人物形成的“消费不足”周期理论已经开始尝试解释周期中危机阶段的出现以及生产过剩的原因[3]。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受到马克思关于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论断的启发,在经济大萧条背景下他看到了经济不景气的主要的原因为包括消费需求在内的有效需求的不足,主张通过宏观调控扩大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4]。相关数据对二者进行实证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导致中国居民消费疲软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三、中国经济中消费不足的因素分析
中国经济中消费不足的因素分析
1、收入分配不合理是造成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
在初次分配中,工资性收入的消费倾向占的比重最大,提高劳动报酬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实际证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在再分配中,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水平是用消费倾向来影响消费需求的,这是用实际证明了的问题。
2、收入制度改革与价格机制改革不同步从而影响居民消费需求
目前从国内市场来看,日用品的价格基本接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而衣服、建材、汽车、房产、娱乐场所消费等价格比较高,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但是,我们的收入水平跟不上价格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很弱,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消费人群来看,农民、城乡工薪阶层占一大部分,是我们的消费主体,由于他们的收入提高不上去,造成低收入与高价格这一突出矛盾,导致消费不能充分的得到实现,居民消费无法提高,造成消费市场低迷不振,有效需求不能得到保证。
3.社会保障不到位、住房和教育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居民消费不高
社会保障不到位,住房和教育体制不完善会直接导致居民消费低下,从而不利于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首先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医疗待遇无法得到保障,价格昂贵,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广大居民给以后生活的消费预期增加,取消目前的消费计划。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民仍然以最起码的家庭生活保障为主。居民为了看病和将来养老不得不减少当期消费、从而偏重于进行储蓄。
其次,住房制度改革使得居民购买房子会加强对当前消费的抑制意愿。在我国住房消费制度的废除,买房成为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在2006年房地产价格不断快速上涨,商品房价格屡屡攀升而且是居高不下,中国中低收入家庭根本買不起,无力承担购买,导致目前的居民消费需求整体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教育体制改革拉动了儿童教育支出,抑制了其他消费。
四、针对消费不足的对策
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首要
从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真正的办法是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涨工资才能提高人民的购买力,才能拉动消费,从而最终拉动经济。
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在未来应该更积极更完善。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7],根据工作和分配制度完善分配制度,使得人民收入水平继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要注意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要建立正常和稳定的增长机制,使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能更充分更明显地反映在GDP增长中。
2.改变长期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经济增长的局面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从1978年到2009年消费率一直下降,投资率、出口率一直上升,2009年消费率降至48.0%。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需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内需所占比重保持下降,在内需中投资占的比重持续上升,消费占的比重下降,在消费中政府支出所占的比重基本稳定,维持在15%左右,居民消费却持续下降,说明居民消费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贡献越来越少。这不是一个健全的发展方式,应进一步修订,2010年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以及居民消费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应改善居民消费状况,应制定政策,促进消费,增加经济增长。
3.缩小收入差距,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加强公共支出对提升居民消费的作用
根据我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大的事实,应该调整与完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政策,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工资水平。首先是提高劳动报酬率,这对于扩大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其次是通过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完善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应注重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通过完善各种税收政度,加强个人所得税等税收的征收,从而达到缩小收入差距的目的。通过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努力地提高城乡中低收入群众的转移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和挤出的双重效应,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既表现在支出规模上也表现在结构上。公共支出主要是通过具有购买力的居民实现的,促进居民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从而刺激整体社会的消费支出。我国公共支出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居民消费点的挤入效应,能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匡正居民消费行为
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很强,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很谨慎。针对居民不敢消费的问题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养老、医疗这些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不再担心钱花了,老了不能看病了养老了,这样居民消费信心树立了消费就会改观。居民在教育、住房生活用品的消费上就会加大消费,这个消费量将是不可估量的。(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J].求是,2012(4):2-6.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2012(9),2卷:28-30.
[3] 刘郁葱.論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5月,第2期,32-39.
[4] 刘东皇.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12):10-25.
[5] 杨新妮.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分析.商场现代化,2010(6):22-26.
[6] 熊爱华.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10(11):15-20.
[7]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