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璐师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纺织业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规模也越来越大,伴随着这个现象的出现,人们对于公司内控问题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目前有部分纺织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采用对2011年到2012年发布内控自评报告的纺织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汇总研究的方法,对出现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造成我国目前纺织业上市公司在发布自己公司的内控自评报告上存在的问题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既存在内部原因,比如管理当局对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的认识有所不足或者可能是由于考虑到了成本效益关系,为了节约自己公司的成本。当然也存在外部因素上的原因,如政府对这个问题的监督力度有所不够等。因此,本文决定从内外两方面入手来进行原因分析。
1.内控自评报告问题
1.1 自评报告依据没有统一要求
本文通过仔细分析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发现纺织业各上市公司在2012年对外发布的各公司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时的依据选择上没有能够一个形成较为统一一致的格式要求。比如中捷股份依据的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及《公司法》等,而黑牡丹则是依据五部委发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还有其它很多公司都采取了自己所特有的依据选择方式,从以上所列举的这些种种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各大主要纺织业上市公司在发布各自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时依据的选择有很多的差异,虽然有90%左右的上市公司选择了围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项规范文件的规定进行,在总体上有一定的相似,但是依旧存在相当可观数量的公司由于考虑到自己公司实际情况或者可能考虑到一些利益因素等原因选择了比较特殊的评价依据,由于评价依据选择上的不统一,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读者在阅读这些内控自评报告时出现了一些难度,主要是由于缺少信息可比性造成的。
1.2 责任主体统一性较低
通过对收集到的2012年纺织业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后得到了一个结论,不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责任主体有一定的区别,主要可以分为7种类型,(1)公司内控责任主体为董事会。(2)公司内控责任主体为财务部。(3)公司内控责任主体为管理层。(4)公司内控责任主体为审计部门。(5)公司内控责任主体为特设内部控制评价小组。(6)公司内控责任主体为公司董事与及该公司的审计委员会。(7)公司内控责任主体不确定。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纺织业上市公司在发布本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时候各自的责任主体确实不大一样,确实有待统一。
1.3 报告结论只报喜未报忧,缺少一定的可信度
之所以让上市公司发表本公司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期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能够通过自评报告发现该公司在自己本公司内控上存在的某些缺陷,从而能够以此得出较为妥善合适的解决办法。但是,通过研究2011与2012年度上市公司发布的这些内部自评报告来看,全部公司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表示该公司的内控制度是非常健全有效的,没有任何重大缺陷,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样的一个统一结论可信度确实是偏低的,同时这种情况也并非仅仅出现在纺织业上市公司这一个行业,在其它很多行业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这个问题必须要能够得到很好解决,不然内控自评报告的意义会大打折扣,也会逐渐的失去它本身应有的信服力。
1.4 报告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实质性内容
从收集到的这些上市公司发布的本公司的自评报告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些公司的报告非常缺乏实质性内容,很多都是仅仅照搬《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个文件的一些内容,根本没有好好从自己公司实际入手,针对公司存在的具体问题对社会进行披露。比如:很多公司直接忽略“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这两个具体项目,丝毫不对它们进行披露以及分析,即使有企业对这两项进行了申明也仅仅停留于在表面概念上的解说,比如:鹿港科技在该公司2012年對外公布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中,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情况及其认定”这个项目仅仅这是分析缺陷类型认定标准,根本没有实质性说明自己公司存在的具体问题。同时在“内部控制的程序与方法”这个项目中,很多公司仅仅只是说了它们到底采用了什么程序或者方法,然后再是对自己采用的方法进行一些阐释,但没有说明这些程序对执行内部控制究竟有什么好处或者是没有结合本公司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2.纺织业上市公司自评报告出现报告问题的原因
2.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力不足
近几年来,由于各个大型企业以及相关政府机构部门对企业内控水平的关注程度日益剧增,各个大型企业也开始纷纷发布本公司的自我控制评价报告,然而它们发布报告的真实性以及实用性上确实不是很高,追究下内部原因,信息披露的动力缺乏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主要还是受制于该公司本身经营盈利状况影响,若一家企业本身处于经营状况非常好,盈利水平很好,内部控制非常完善的状态的话,那么它将会希望用传递信号的方式区分开那些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市场可能会产上较为积极的效果,该公司的股票等就会上涨,获得更加好的收益与影响力,这是该公司非常希望看到的情况,这也正是企业能够希望主动披露该企业内控自评报告的动力,因为它能带来积极影响。相反,如果一家公司经营状况不是特别理想,盈利水平不好,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缺陷,不是特别完善的话,那么它便不希望通过信息传递方法传播出消极影响,这样就会对企业发布本企业自评报告有一定的阻碍效果。所以,一个企业主动发布自评报告的动力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该企业的内控情况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果一个企业在内控上实际存在问题,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该企业主动发布内控自评报告上动力有所不足。
2.2 上市公司出于公司自身成本效益影响方面的考虑。
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的组织机构,它当初创建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获取收益。但是,如果要健全一个非常完善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其花费的成本是巨大的,从最初的建立到执行评价审核等等每一环节都要产生一定的成本费用。假如这些成本费用不能在最终收益中得到弥补的话,公司自然不会严格按照规范来发布自身的内控报告,而选择应付了事的做事方法。现如今,我国对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开始越来越注意,对于内控的规范性文件越来越多,自然而然的也造成了企业在公布自己内控信息上的成本开销与日俱增。假如一家企业盈利状况较好,内控较完善,企业或许会选择发布自评报告,然而如果该企业目前的盈利情况不是特别理想,报告成本又没法得到较好的弥补的话,企业很有可能选择不发表自评报告,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减少自身可能产生的损失。因此,企业考虑成本的因素也是影响内控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2.3 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认识有所不足
相比于国外而言,中国的内控制度建设起步相对晚了一点,内部控制制度尚为得到大家的共识,并没有让全部人了解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公司管理层很多还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很多依旧只注意产品得销售获利,而忽略了对本公司的内控制度建立以及实施,很少涉及到内部控制自评自报控制,风险控制等等。所以,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国确实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已经建立了自己公司的内控制度,但是绝大多数依旧只是停留在表面,类似摆设,缺少执行力,监管力等等,这一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的效果。(作者单位:上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