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工笔画写意性在创作中的应用

2015-07-05 13:32秦涑洁
大观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笔画创作

秦涑洁

摘要: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中国工笔绘画的“写意性”在创作中的运用。

一、中国画的用线注重“写意性”。

二、中国画的形以气韵为追求。

三、中国工笔绘画的设色中的“写意性”。

四、肌理在工笔画中的正确运用。

关键词:工笔画;写意性;创作

工笔画受大众的喜爱,技术性比较强,画家们容易接受市俗的影響,容易重技巧风格而轻格调趣味。

一、中国画的用线注重“写意性”

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的“骨法用笔”至为重要。笔落在结构线上之后,随之就改变了线条的自然性质,它不再是没有生命的指代符号,而是一种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由笔完成的丰满的符号。在墨痕中,笔锋所至便是骨中之骨,所以线条是形的骨,笔是线的骨。而客观世界中本不存在线条,所谓线条是画家从客观世界中所抽取出来的,不依赖色彩,明暗等造型手段,而仅以变化多端的线条来表现物象质量感,体积感和空间感。所以线的粗细长短,轻重虚实,干湿浓淡,疾徐收放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就构成了画面的富于节奏感的装饰美。它具有朴素,严谨,清新,明快的格调。它的功能主要在审美价值方面。

二、中国画的形以气韵为追求

中国画重视以线造型,而中国画的线,重在审美,而不重在造型。画面形象和空间的平面性,对构图形式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强调画面结构的平面布置,中国历来叫“布白”。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为例,画面以人马为主,背景是空白的,但仍然会给人以春风拂面,家人游春的感觉,画家脑中之“意”尽在当中。

画中有形的地方是黑,无形的地方是白;黑是有形的空间,白是无形的空间。[1]这空白是留给观众用他的审美经验来充实的,所以同样的白,它可以是人的皮肉,山的土石,也可以是任何物体的表面,而线的范围之外的白,连同线的本身,都处在一个共同的气场里,可以说白即是气,线即是气,要极珍惜空白,要有计划的留出空白,画面空白占得地方要尽量少。这两种空间都以平面性为其特色,而不过分求其具有立体感的深度空间。形象和空间的平面性,必然要求平面布置的精心设计。在这一方面,几乎西方构图法中的各种分割方式,在中国画的构图中都有所运用,特别是力的运动趋势和重心偏移平衡等,早已为中国画家自觉地运用于绘画中。顾恺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置阵布势”的构图理论,这是很有见地的,故谢赫把它列为“六法”之一。

中国画布局重平面结构不重深度空间,平面结构的形式美因素尤以疏密黑白最关紧要,疏可疏到极疏,密可密到极密,更见疏密相差之变化。黄宾虹说:“疏处不可空虚,还要有景,密处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这就是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的秘诀。疏密是真实的自然界中的一种存在规律,也是人们视觉的审美心理的需要。在平面结构中,疏密的设计和处理,是求得画面空灵变化于景外的效果的重要手段,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疏密相成,疏密互用。

所以,画不可无疏密,无疏密不能成其画,,中国画以有画处为黑,无画处为白,白即虚处,黒即实处。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虚实相生,虚实互用。所谓“布置外之意境”就是指抽象结构的美,实际上是无形空间,要在无形空间求意境,求抽象美,这是中国画构图布局的一大难题。

三、中国工笔绘画的设色中的“写意性”

工笔画的设色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2]工笔画的设色在绘画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绘画的色彩演变和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规律,使得色和用色都有法可循。中国古代绘画有淡色和重色之分,淡色为植物色,雅淡清致;重色为矿物色,其性质“富丽堂皇”。至今中国画仍然使用这两类天然色,也是东方艺术精神的体现。

中国画的色彩与线条相融合,便产生了情调高雅的独特面貌,比如敦煌壁画描绘经变的《净土变》,色彩上以赭红色配合绿色调,深土红,石青,石绿,铅粉等色的并列组合,平息匀称,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渲染出富丽堂皇,气象万千的极乐世界。

对现代画家而言,色彩就是现实与情感而产生的心理图像,任何印象都可以是画家抓住色彩感受的契机。[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意识,喜好,以及把握色彩和谐的尺度。工笔画应该吸收和借鉴写意画鲜活的特点。画家要有主观意识,不能让物象本身打乱了阵脚,需主观处理,力求整体鲜活。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人为的夸张色彩。在不同的时代色彩呈现着不同的个性,对色彩的追求也随时代的变迁而不同。

四、肌理在工笔画中的正确运用。

肌理作为一种意象绘画语言,我们可以在实践中驾驭它,强化它,使它变成“个性语言”。有的人不赞成使用肌理,甚至对它反感,认为肌理不是笔墨,这种看法是狭隘的。肌理来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他是对人类共同拥有的众多文化遗产的吸纳和补充。画家从古老的文物上,山中的青石裂纹中,在自然界的动植物身上发现了这种美,并巧妙的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的确大大的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肌理作为一种情感符号的表现形式。如果运用的适当,巧妙,会使作品产生绝妙的效果,但如果无目的的滥用,只能适得其反。

工笔画受大众的喜爱,技术性比较强,画家们容易接受市俗的影响,容易重技巧风格而轻格调趣味。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20世纪尤其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家的鉴赏力普遍降低了。对此,我们还缺乏清醒的认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艺术趣味和艺术鉴赏力,是改变工笔画现状、提高工笔画品格的迫切课题。工笔画艺术在今天的国际大开放的背景中,显得既独特又古老,机遇与危机并存。独特的是:任何西方艺术都与它有别,古老的是:其形式与审美观念的程式化,机遇是:当代有思想的艺术家其思想导向是开放融通的,古老的民族文化和现代世界艺术思潮在碰撞中接轨,他们改变单基因的线式文化结构为综合的多基因复合文化结构。为建构我们这个时代工笔画新风格而探索,使这个既独特又古老的画种在新时期放出绚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王德年.中国人物画技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67

[3]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国画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工笔画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如诗如画》创作谈
小学工笔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中国工笔画概述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