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哲学范式之管窥

2015-07-05 13:32邹薇
大观 2015年4期
关键词:哲学音乐文化

邹薇

摘要:本文着重讲述了除了以贝内特·雷默(Bennet Reimer)为代表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范式和以戴维·埃里奥特(David J.Elliott)为代表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范式之外可探究的“第三种范式”。无论是怎样的音乐教育哲学范式,都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社会、文化、本土等才能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哲学教育思想和模式,多学科、多角度综合的考察才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文化;哲学

当代音乐教育哲学范式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以贝内特·雷默(Bennet Reimer)为代表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范式和以戴维·埃里奥特(David J.Elliott)为代表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范式之外,是否还有第三种范式呢?

时代需要发展,教育模式也一样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出适合当下社会环境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模式。无论对于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还是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保罗·伍德福德(Paul G.Woodford)出版的著作《民主主义的音乐教育:自由主义、伦理和时间的政治学》在学术界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有些学者把它与雷默的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埃里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并列,似乎要把它称之为音乐教育哲学的“第三种范式”。然而这一说法其实还有待考究。

一、音乐与社会

《民主主义与音乐教育》中,伍德福德提出“公共理性”这一词,公共理性作为社会智慧的一种表达,它总会关注对社会改良的诉求,并因此建立民主社会的意识,这就必须接触他人、联系他人、同情他人,这是伍德福德认为能够成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他希望在审美和实践两者之间,采取中立的路线,以“更贴近的倾听对方,避免走极端。”而该书的目的是鼓励音乐教育者在关于我们的生活和孩子们的生活中音乐之性质、意义方面的对话,探究音乐教育的政治目的。其实也正是在强调教育必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政治政策,因为任何教育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的。只有积极的参与,才能引导学生坚持民主社会的教育观点。

从审美教育哲学到实践教育哲学,在到现在的民主为重点的“第三范式”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是在启示我们应当将理论性的指导还原到社会实践中去,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却又需要相应理念来指导实践。在当下音乐教育中,我们应当将音乐与当下的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相关因素相互结合,才能还原音乐最本质的属性。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显然可以成为影响音乐教育哲学的重要元素之一。

二、音乐与文化

教育作为传承的手段,是延续地方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

根据埃利奥特的世界多远文化音乐观点,“作为文化的音乐”教学长期以来被实践哲學所倡导,那么在此基础上,动态的多远文化音乐教育课程不断的促进了学生的文化认同与自我认同。“音乐是作为人类的普遍文化现象”“音乐作为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曾被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普遍认可,这一认可无疑让众多学者能够对音乐教育哲学范式有了新的思考。

那么音乐教育哲学的构建将围绕三点进行,首先文化身份确认与音乐文化传承,其次,文化理解与视界融合。最后,音乐文化重组与概念重建。“文化”这一词给我们的启示是:

1、我们需要多学科、综合的与文化中和的音乐教育哲学

2、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受到严重挑战

3)音乐与本土

以埃利奥特为代表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固然有一定的地位,并被很多学者追捧,然而要考虑到实践的前提是“音乐与本土”,对于中国的教育来说,任何一种课程理论必须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实践,否则他的价值只是理论的模型推崇,没有任何价值而言。

无论是“审美”还是“实践”哲学思想和范式,都是从外国引进到中国来,我们不能盲目的根据别国的学术研究成果死板硬套的植入中国的教育模式中,因为不同环境下形成的不同受教育群体对于不同的音乐教育哲学范式会有不同的反映,我们应当客观的根据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和当今音乐教育状况,批判性的思考西方音乐教育哲学流派,对建立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理论进行思考。只有将这些看来被大家认可的哲学思想和范式和中国本土教育国情结合,寻找出适合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范式,这样我国音乐教育才能稳健发展。正是因为缺乏对我国的音乐教育实际情况的了解,才出现很多对音乐哲学的误读。结合“本土”显得更加尤为重要了。

三、结语

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应时刻持批判的态度观望之前的教育模式及理念,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顺应时代的需求,推陈出新出适合当下时代需求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哪一种范式,其观点和理念都反映的是那一时代音乐教育的印记,而当时时代理念的出现,也是其在理解和掌握前人观念的同时,顺应时代推陈出新出适合当时时代的教育理念和具体模式。一个严肃的音乐教育哲学家,必须运用哲学的头脑,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对人们对艺术的特殊理解做深入的研究,这才无愧于时代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有利的研究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进_兼论多维度音乐课程价值及逻辑起点[J].中国音乐(季刊),2004(04)

[2]李飞飞,尹爱青.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J].人民音乐,2011(06)

[3]马达.当今音乐教育研究的新趋势.2011中国广州第二节音乐驾驭哲学学术研讨会暨传统音乐教育高端论坛综述[J].人民音乐,2012(03)

[4]覃江梅.从音乐教育哲学三个版本评述雷默审美音乐教育哲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02)

[5]覃江梅.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审美与实践之维[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6]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哲学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菱的哲学
谁远谁近?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音乐
音乐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