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中“民族性”和“现代性”问题

2015-07-05 14:01陈珏
大观 2015年4期
关键词:建筑艺术当代民族性

摘要:中国建筑在今天面临由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趋同的问题,面对现代建筑的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有必要厘清建筑艺术中关于“民族性”和“现代性”的问题。在立足自我博采众长的精神下,遵照我们的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努力开拓出一条自己的建筑创新之路

关键词:建筑艺术;民族性;现代性;当代

中国建筑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首先面对的突出问题就是由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趋同化倾向。由于发达国家以物质及精神文化在产品上的输出,造成西方文化覆盖全球,使得落后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观和艺术审美受排挤和消解,文化品格和精神追求受到侵蚀和同化,传统建筑文化及建筑精神逐渐消亡。一些有识之士已感到由文化趋同而产生的现代建筑模式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需要以区域性的多样文化建筑及城市面貌来平衡人类多元的精神需求。保持和发扬区域性的建筑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本与西方建筑艺术分走两条不同的道路,但是到了近代,现代主义建筑大行期道,以前所未有的攻势席卷全球,面对现代建筑的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有必要厘清建筑艺术中关于“民族性”和“现代性”的问题。

“民族性”是个早已提出来的老问题,从二十世纪初便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讨论。随着西方现代建筑的不断涌入,我国的建筑师也有不断地在为当代建筑如何体现中国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而努力探索,经过一个世纪的边学习边创造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可喜的成就,这些成就在早中期突出的是偏重于表面形式,对于这些努力探索的精神应给以充分肯定。但是要想在在世界建筑格局自成一体,体现中国建筑所对应的民族精神和建筑艺术,还有相当的差距。总体来看是学习的成分多,创造的成分少,西方的特色多,中国的特色少,具有中国独立特色的创造还没有形成主导地位。当然,这个从西方到东方、从精神到品格、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的转化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建筑师有相应的积累。目前大多数建筑师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仍不够深入,缺乏切实的研究和理解,在建筑设计中容易局限在对传统的图像表面符号式地搬用和演绎,缺乏文化的内在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民族性问题的解决需要更进一步从精神层面、文化内涵中寻找突破,这一课题还有待于我们在新世纪里继续努力。

对建筑来说,现代性的问题应是建筑在现代材料的基础上,用建筑特有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反映时代脉搏与时代气息,即所谓的具有现代感。由于西方现代艺术在全球的扩张和影响,使得在建筑中如何对待西方现代艺术的问题(包括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成为了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其实这也是个老问题。在上世纪中叶,这个问题就有所反映,一些前辈建筑师就积极推动当时流行的包豪斯建筑,也曾引起争论,现代建筑在我国的真正起步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现在虽然历时不长但进展迅速,到今天已基本与西方同步。对这一状况在建筑界存有争议,特别到近期,由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蓬勃兴起,中国当代建筑艺术的走向成为了政府及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个民族和国家艺术的现代性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现代性有相同的一面和不同的一面。之所以有相同的一面是因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阶段所提出的问题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有共同性;之所以有不同的一面,是因为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文脉,在现代社会从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转化中会产生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新面貌。对多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没有统一的恒定不变的现代性标准。各国有各国的时代特点,各国有各国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不能以为西方的现代主义适合于所有的民族和国家。

那么,中国的现代建筑艺术应当往哪个方向发展?这是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从后现代艺术的主张和现象看,偏于极端的、偏激的思维方式和必须彻底否定一切、一个颠覆一个的断裂性的变革行为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他们首先以现代主义推翻了传统艺术,然后在现代主义内又一派否定一派,最后再以后现代主义否定现代主义,可能会又有一个什么主义否定了后现代主义。这种以一个极端代替另一个极端的发展模式,确实变革迅猛而热闹,从而带来的各种风格及样式怪异的建筑的出现,每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出现,都被冠以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号而成为其合理性的依据。然而,这不应是我们必须要追寻模仿而不可偏离的建筑发展之路。尽管我们赞赏在这些变革中所显现出的那些革新者的机敏智慧与创新精神,以及由此而开拓出的广阔的艺术空间,但是,我们不赞同将建筑思想从艺术思想里直接嫁接过来,西方现当代激进主义的艺术对自身艺术使命的过于偏颇的认定,那种专以批判为己任,把自己的视野限定在社会及人性的特殊一面,专注于表现那些观念的、颠覆的、丑恶的事物,甚至不惜以反常的极端的手段来考验人类的情感以获取眼球,难道建筑要将艺术的这种自由状态加以表现而无视建筑作为服务于人的生活的根本要务?难道唯有如此才可以建立起一个理想的新世界吗?积极与消极、美与丑是共存的,它们都是真实的存在,人类社会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正是美好的积极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的结果,人类社会如果没有美好事物的推动就不会进步,人类对自己的未来也将失去信心。正因为如此,建筑不应当把表现美视为轻浮和肆意的表现。美在人类的精神和行为中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建筑艺术应该是表现崇高美的艺术。

总之,西方现当代建筑艺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与合理性,其中有利有弊,利在于开拓进取,弊在于盲目破坏,我们要取利避弊。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根基和传统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吸收与融合其他一切优秀文化的民族,我们应坚持本国的艺术及建筑文化传统,坚持和谐共生、天人和一的文化理念;讲究崇尚自然、神形兼备、忘却自我的审美追求,在立足自我博采众长的精神下,遵照我们的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努力开拓出一条自己的建筑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荷兰]约斯·德·穆尔著.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M].徐骆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允鉌.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陈珏,男(1982.4—),瑶族,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計学。

猜你喜欢
建筑艺术当代民族性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论湘西侗族传统建筑风格及其保护
故宫乾隆花园的建筑艺术特征
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瑶山宝镜何家大院古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当代》背后的当代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