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分析与评点

2015-07-05 12:11杨友生
中国考试 2015年2期
关键词:祖屋文学类全文

杨友生

综观2014年18套全国高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发现其选文材料、命题形式以及试题布局等方面,貌似千姿百态,实则求稳为主。可归纳为两大特点:一是重视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型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试题文本体式相对固定,题目设置以简答为主。二是命题材料依然涉及广泛,重视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凸显人文性和引导健康审美观念,体现了命题人历年来对现实社会、人生的自觉关照。总之是三大文本,三种本色,一样温和。

1 论述类文本阅读——今年花胜去年红

2014年高考论述类文本统计,如表1所示。

社科类文本独领风骚,强化文本阅读主体地位。2014年论述类文本是必考内容,其选材,除了北京卷“光伏发电系统”属严格意义的科技文之外,其他都属于社科类题材的选文。这些选文涉及文化、艺术、教育、文艺、美学、哲学等领域,选文都有自己的核心概念,内容主要是对核心概念的内涵、关系等进行阐释。题型仍保持去年的状貌,赋分方面各套试题也基本保持稳定,有13套与去年一样配置9分,只有2套试题分数略有变化,北京卷由去年的12分降为10分,上海卷由去年的17分升为18分。命题方面各地呈现出各地的特色,有些地方的试题选项较长,暗示选项也是阅读内容,要认真阅读;也有些试题降低了试题本身的理解难度,明确并强化文本阅读的主体地位。

论述类文本解读的方法一般分三步: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读)——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找)——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最关键的是“比”,要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要在比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要掌握错项命制的一些规律。[1]

下面就结合今年高考论述类文本客观题的错项进行分类解析。

(1)背离原文,歪曲观点

选项中所说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或导致歪曲作者的观点。如2014年新课标卷Ⅱ第1题C项“《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中“《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与原文不一致,背离文意,原文说“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这表明《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当事人及相关官员责任的追究。

(2)主次颠倒,未然已然

选项将原文中所说的主要的问题说成次要的问题,或将次要的问题说成主要的问题,或将原文可能发生的问题说成已经发生的问题。如2014年江西卷第8题A项“母系氏族社会氛围反照了仰韶彩陶纹样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属于主客颠倒,据原文信息应为“仰韶彩陶纹样反照了母系氏族社会氛围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还有2014年天津卷第6题C项也属此类错误。

(3)过于武断,夸大其词

选项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断对象的范围,夸大其词,主观武断。如2014年浙江卷第9题D项“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中“必须”一词过于绝对化,原文中只是说“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2014年广东卷第12题B项、安徽卷第1题A项都属此类错误。

(4)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选项将原文中“张”的观点态度说成是“李”的观点态度,或将“李”的观点态度说成是“张”的观点态度,东拉西扯,答非所问。如2014年重庆卷第5题D项“促使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美、探索美的重要原动力”不是对“科学美”内涵的理解,而是对其作用的阐述,属于答非所问。2014年湖北卷第6题B项、大纲卷第5题D项、山东卷第8题D项、四川卷第5题B项都属此类问题。

表1 2014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统计一览表

2 文学类文本阅读——繁华纷呈余香波

2014年高考文学类文本统计,如表2所示。

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旧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主战场,散文、小说基本上是各占半壁江山,其命题具有超稳定性,题型与去年试题命制如出一辙,设题难度与去年相当。盘点2014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散文所占比重略重,共有10套试卷对散文进行考查,8套试卷对小说进行考查,其中6篇中国现当代小说,2篇外国小说。10篇散文阅读的赋分,除山东、北京18分,广东、福建15分外,其余分值均在20分以上;8套小说阅读的赋分,除江西18分外,其余全在20分以上,其中两套课标卷均为25分,这暗示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在试卷中的分量与地位。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如下[2]。

(1)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小说或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行文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没有明显线索的,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找关键句,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如2014年浙江卷第14题——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

这道题意在考查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一是线索作用,二是概括事件作用,三是提炼主题作用,四是表现手法的体现。其答案为:①“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2)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

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有些词语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蕴含着隐含信息,这就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把其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

表2 2014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统计一览表

如2014年湖南卷第16题——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5分)

解答此题要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义、语境义、隐含义和主旨义,并四义合一。其答案为: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情感,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3)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十分重要。开头与结尾的作用,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如2014年山东卷第19题——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分析作者以杜诗开头的原因,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维度去思考。分析内容上的作用时要注意杜甫的身份和后文描写的内容;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时要注意这篇游记所写的杜诗位于文章的开头部分,开头的作用一般是统摄全文,或引出下文。其答案为: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③引出浣花草堂。

(4)观全文,明主题,领悟深层意蕴

在解读文本时,既要注意文中描绘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又要领悟深层意蕴,揭示具体形象与作品主题的内在联系。[3]

如2014年福建卷第15题——请根据文本,探析“她也经常思念过去”这句话的含意。(6分)

题目考查理解重要句子深层意蕴和探究文学作品内涵的能力。既要联系全文分析该句子本身的含义,即作者赋予祖屋以生命,写祖屋怀念过去的人和事;又要结合全文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这句话表面上是说祖屋怀念人和事,实际上是要说人对祖屋往事(人和事)的怀念。其答案为:①祖屋具有灵性,也经常思念过去的人和事;②祖屋的主人,对祖屋与故乡、亲人与亲情充满思念与不舍;③人与祖屋息息相通,对逝去的岁月与事物都充满思念。

3 实用类文本阅读——年年岁岁花相似

2014年高考实用类文本统计,如表3所示。

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是2014年实用类文本阅读有所“变”有所“不变”的写照。“变”——实用类文本阅读地位下降。实用类文本阅读,由2013年的9篇减为今年的5篇,山东、上海、江苏、江西4卷均取消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标志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地位已经动摇。“不变”——选文设题角度不变。2014年5套试卷实用类文本整体设题仍然以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归纳、概括和分析为主,其选文、题型、分值与去年一致。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如下。

(1)怎样理解文章内容

①确定题干要求,避免盲目误选。此类题目常常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或“最准确的两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要小心辨识,避免盲目答题而失分。

表3 2014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统计一览表

②快速阅读,寻找信息区间。考生应在快速浏览的基础上,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快速捕捉相关语段,确定与题干信息相关的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找准信息区间。

③辨析题干,验证对应考点。一个选项往往有若干“关键点”相互勾连和相互佐证,而起干扰作用的则往往是其中的一个点,考生若不能一一照应文本验证,则容易失分。

④从易到难,排除疑难选项。一般的多选题都有难易梯度,考生可先确定比较容易判断正误的选项,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那些较难把握的选项。

(2)怎样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①根据题目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

②按照筛选标准,确定信息的检索区间。

③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考生在筛选出信息后,能引用原文的就引用原文,不能引用原文的要加以整合。

如2014年新课标卷II第12题(2)小题——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题目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把握全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然后根据题干中“现实原因”和“思想基础”这一筛选标准找到答题区间主要在原文5、6自然段,最后归纳整合即可。其答案为,现实因素:①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现实使他深感失望;②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的诚意使他深受感动。思想基础:①从小受外祖母影响,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榜样;②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愿为中华民族富强奋斗终身。

(3)如何解答文本阅读中探究题

①要有明确的观点。答案中必须有明确的观点,不能模棱两可。

②要有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的意识。答案必须在全面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对内容作出准确、全面的概括与分析,不能片面化。如探究文本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时,不能只从一方面去思考,而应多角度去挖掘。

③探究阐发要结合文本。必须结合文本作答,不能脱离文本,且所举事例要来源于文本。

如2014年新课标卷Ⅰ第12题(4)小题——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目考查考生探究传主人格魅力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多层次、多角度注意探究点的选择:一是从他与爱因斯坦的辩论中,理解其积极追求真理,并给予学术之争高度评价,认识其坦荡的胸怀;二是从他积极为祖国丹麦工作,积极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认识其赤子情、爱国心;三是从其领导哥本哈根学派,可以得出其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吸引大批青年才俊,培养了大批科学家;四是从他积极想方设法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认识其人道主义精神。其答案为: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

[1] 邵长灿.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之社科文章阅读[J].新语文学习(高中版),2009(12):38-41.

[2] 荒野.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c796e0100srar.html,2012-07-06.

[3] 李鸿雁.浅谈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J].中学语文,2008(7):110-111.

猜你喜欢
祖屋文学类全文
文学类文本“文本二”的前世今生——“八省联考”卷《国文教员》点评题命意溯源
【重点】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小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祖屋
寂寞的祖屋(外一首)
文学类
青年再造
发现“西方中医”
反腐
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