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金江桂华张玉忠冼雪芳曾剑兵王新正
1)广东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深圳 510000 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州 510000
脑膜瘤术前影像学评估对切除程度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梁瑞金1)江桂华2)张玉忠1)冼雪芳1)曾剑兵1)王新正1)
1)广东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深圳 510000 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州 510000
目的 研究术前影像学评估对脑膜瘤手术切除程度、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肿瘤生长位置、直径大小、神经血管是否包绕、边界是否规整、是否发生转移、形状是否规则及肿瘤信号增强程度是否均匀,找出影响肿瘤切除程度、并发症及患者死亡与否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肿瘤生长部位、肿瘤直径≥5cm、已发生转移、肿瘤形状不规则、肿瘤信号增强程度是否均匀是判断肿瘤是否有残留的独立危险因子,其中肿瘤已发生转移是主要的危险因子;肿瘤生长位置、肿瘤直径≥5cm、神经血管包绕、肿瘤增强程度不均匀是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手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肿瘤生长位置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肿瘤生长位置、肿瘤直径≥5cm是判断患者死亡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肿瘤生长位置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进行全面影像学评估,全面了解肿瘤生长位置、直径大小、侵袭性及神经血管包绕情况对脑膜瘤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脑膜瘤;术前影像学评估;手术效果
脑膜瘤可细分为颅内脑膜瘤和异位脑膜瘤两类,前者由颅内蛛网膜细胞组成,后者多因无脑膜覆盖的胚胎期残留蛛网膜组织演变而成。本病多发于头皮、眼眶、颅骨、硬脑膜、三叉神经半月节等区域。脑膜瘤病程较长,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可能为发病后的2~3a,甚至5a后[1]。患者临床诊治主要有头痛、癫痫、视力、嗅觉、听力以及肢体运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目前,脑膜瘤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但手术损伤较大,因此积极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提高手术疗效成为临床的重要工作。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01—2014-03神经外科收治的162例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4例,女98例;年龄21~78岁,平均(47.25±8.43)岁;肿瘤直径1.4~9.0cm,平均(5.1±1.4)cm。术前排除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急性感染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内分泌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患者入院记录、手术记录、病程记录及术前术后检查等临床病历资料,除记录患者一般信息资料外,注重记录患者术前检查、手术过程(包括切除程度、术中观察肿瘤侵袭性)、手术并发症及患者死亡情况。均已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和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头颅CT平扫及增强、CTA检查、经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马根维显注射液(GD-DTPA)增强检查、MRA检查。重点了解的影像学信息有肿瘤生长位置、直径大小、神经血管是否包绕、边界是否规整、是否发生转移、形状是否规则及肿瘤信号增强程度。
1.3 评价标准 (1)肿瘤有无残留:以Simpson于1957年提出的脑膜瘤切除程度分级为标准进行判断,Ⅰ级和Ⅱ级表示肿瘤完全切除,Ⅲ级和Ⅳ级表示肿瘤有残留。(2)有无手术并发症:出现以下一个症状即视为有并发症:脑水肿、脑疝、偏瘫、感染、高热、尿崩症、失语、脑脊液漏、脑神经及小脑功能受损(面瘫、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听力丧失等)、昏迷等。(3)患者死亡与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先对患者切除程度、手术并发症及死亡进行单危险因素分析,然后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肿瘤有无残留单因素分析 肿瘤非颅底生长、直径≥5cm、已发生转移、有神经和(或)血管包绕、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及肿瘤增强程度不均匀均是肿瘤术后残留的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1。
2.2 手术并发症的单因素分析 肿瘤非颅底生长、直径≥5 cm、有神经和(或)血管包绕、形状不规则及肿瘤增强程度不均匀均是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但肿瘤侵袭性及边界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 患者死亡情况单因素分析 肿瘤非颅底生长、直径≥5 cm、有神经和(或)血管包绕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但肿瘤是否发生转移、边界及形状情况、肿瘤增强程度在不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肿瘤切除程度的二类Logistic回归分析 肿瘤的生长部位、直径、转移及形状均是判断术后肿瘤有无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2.5 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二类Logistic回归分析 肿瘤的生长部位、直径、神经血管包绕及信号增强程度是判断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5。
表1 患者肿瘤有无残留的单因素分析 (n)
表2 手术并发症的单因素分析 (n)
表5 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二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6 死亡情况的二类Logistic回归分析 肿瘤生长部位及大小是预测患者死亡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6。
表6 死亡情况的二类Logistic回归分析
脑膜瘤病因尚未明确,但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损伤、病毒感染、内源性生长因子异常、遗传等有关[3]。手术是脑膜瘤首选治疗方案,已有研究显示,肿瘤体积越大患者,完全切除率越低,患者病死率越高;且患者肿瘤位置越深,完全切除率越低,患者病死率越高[4]。因此,术前的影像学检测极其必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测患者转归的重要方式。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肿瘤非颅底生长、直径≥5cm、已发生转移、有神经和(或)血管包绕、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及肿瘤增强程度不均匀均是肿瘤术后残留的危险因素。肿瘤切除程度的二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的生长部位、直径、转移及形状均是判断术后肿瘤有无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肿瘤边界不清楚、已发生转移是术后残留的主要危险因素。脑膜瘤远端转移主要通过肿瘤细胞活性增殖、肿瘤血管生成以及迁移来完成,这种转移后的肿瘤存在明显的血管包绕状态,且肿瘤边缘不清,切除难度极大,如强行切除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伤害[5]。
本文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发现,肿瘤非颅底生长、直径≥5cm、有神经和(或)血管包绕、形状不规则及肿瘤增强程度不均匀均是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但肿瘤侵袭性及边界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显著性差异。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二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的生长部位、直径、神经血管包绕及信号增强程度是判断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神经和(或)血管包绕肿瘤意外患者切除时损伤的血管、神经将更多,患者术后听力、视力运动能力障碍几率大幅增高[6]。直径≥5cm、形状不规则及肿瘤增强程度不均匀意味着手术切除难度增高,患者暴露时间、出血量以及感染率显著增高,术后并发症率增高[7]。肿瘤侵袭性及边界对手术时间、术中损伤率无明显影响,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8]。本研究分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发现,肿瘤非颅底生长、直径≥5cm、有神经和(或)血管包绕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但肿瘤是否发生转移、边界及形状情况、肿瘤增强程度在不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生长部位及大小是预测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体积巨大、伴神经和(或)血管包绕意味着术中需切除的神经、血管及周围组织的营养血管切除率增高,患者脑出血、脑肿胀、脑疝发病率增高,病死率增高[9]。非颅底生长肿瘤与周围健康组织接触面积增大,且贴近患者重要脑部功能区,这将增大手术切除难度,放大术中损伤,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转移、边界及形状情况、肿瘤增强程度对手术时间、出血量等物明显影响,故不影响患者预后[10]。
综上所述,术前全面的影像学评估,明确患者肿瘤生长位置、直径大小、侵袭性及神经血管包绕情况对提高脑膜瘤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可根据检测结果客观、准确评估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并以此设计出最佳手术路径,提高手术疗效。
[1] 刘伟,吕国士.颅内脑膜血管瘤病合并血管畸形、脑膜瘤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2):273-274.
[2] 潘斌才,李斌,罗柏宁,等.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影像学与组织学鉴别诊断[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7):611-619.
[3] 牛磊,朱蒙蒙,王明皓,等.1H-MRS在颅内常见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3):32-36.
[4] 谢天,张博,徐宁,等.老年脑膜瘤术后早期癫痫发生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819-820.
[5] 曾旭,董国礼,翟昭华,等.MRI鉴别囊变脑膜瘤与脑表面囊变胶质瘤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6(8):819-823.
[6] Jansen M,Mohapatra G,Betensky RA.Gain of chromosome arm 1q in atypical meningioma correlates with shorte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J].Neuropathol Appl neurobiol,2012,38(2):213-219.
[7] 张翠仙,赵晓军,安艳玲,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脑膜瘤和胶质瘤的准确度评价[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4,26(2):106-109.
[8] 李伟,龙晚生,罗学毛,等.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1,38(10):797-800.
[9] Hao S,Smith TW,Chu PG.The oncofetal protein IMP3:a novel molecular marker to predict aggressive meningioma[J].Archi Pathol Lab Med,2011,135(8):1 032-1 06.
[10] 李庆祝,翟建,韩剑剑,等.64排CT双期血管造影在脑膜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2014,35(5):630-632.
(收稿2014-12-28)
R739.45
A
1673-5110(2015)24-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