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超
(清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邢台 0548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栓塞术后的效果观察
张文超
(清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邢台 0548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栓塞术后的效果。方法 将患者在随机数字表抽取顺序下分为试验组(37例)与比较组(36例),均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比较组仅给予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汤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比较组的颅内出血、脑血管痉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1%)、(27.78%),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效果较好,2组之间差异具显著性(P<0.05);试验组与比较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数分别为(4.56±1.35)、(3.42±1.30),试验组显著高于比较组,2组之间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栓塞术后的效果较为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但中药汤剂主观因素干扰较大,其临床规范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应用。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破裂出血;中西医结合
脑动静脉畸形[1]为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首发症状为破裂出血,出血后致残率、致死率及二次出血的风险增加。神经外科常采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显微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等方法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近些年,临床主要采用栓塞术[2]治疗,但术后并发症(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癫痫及术后颅内出血等)较多,显著降低了预后质量。2013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将中西医结合用于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栓塞术后,观察其效果。
1.1 一般资料
73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神经外科收诊的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52例;年龄12-54岁,平均年龄(29.56±11.36)岁;35例以头痛为主要症状,10例癫痫为主要症状,2例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7例肢体偏瘫为主要症状,14例抽搐为主要症状,5例头晕为主要症状。将患者在随机数字表抽取顺序下分为试验组(37例)与比较组(36例),软件分析比较基础性资料,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比较价值。
1.2 方法
手术方法:除10例行分次栓塞,其余均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气管插管全麻,行脑血管造影,选取合适材料栓塞动静脉畸形。术后比较组仅给予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汤药治疗。西医:给予患者止血药、镇静、降压、脑保护剂脱水等。中医辨证汤药:肝阳暴亢为主,钩藤12 g、天麻10 g、山栀8 g、生石决明18 g、川牛膝11 g、黄芩10 g、杜仲10 g、桑寄生9 g、夜交藤10 g、益母草9 g、朱茯神9 g等药物加减;痰热腑实为主,大黄10 g、姜10 g、厚朴18 g、枳实5 g、芒硝8 g等药物加减;阴虚风动为主,怀牛膝 15克、生龙骨 7克、生龟板7 g、玄参7 g、川楝子3 g、茵陈3 g、甘草2 g、生赭石15 g、生牡蛎7 g、生杭芍7 g、天冬7 g、生麦芽3 g;风痰淤血为主,白术3 g、陈皮3 g、甘草1.5 g、大枣3个、半夏4.0 g、天麻2 g、茯苓2 g、生姜片2片、蔓荆子3 g;气虚血瘀为主,归尾3 g、地龙2 g、桃仁2 g、红花2 g、川芎2 g、赤芍3 g、黄芪110 g;痰湿蒙蔽为主,南星5 g、半夏5 g、枳实4 g、茯苓4 g、橘红3 g、石菖蒲2 g、妊娠2 g、甘草1 g、竹茹1 g。用水煎服,每天1剂。注:患者化痰祛瘀时要注意以调节脏腑平衡为主,加当归、西洋参、黄芪、白芍等,起到养血柔肝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软件统计学分析处理,P<0.05视为差异具显著性。
试验组与比较组的颅内出血、脑血管痉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1%)、(27.78%),表明中西医结合 治疗方法效果较好,2组之间差异具显著性(P<0.05);试验组与比较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数分别为(4.56±1.35)、(3.42±1.30),试验组显著高于比较组,2组之间差异具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例(%)、±s]
表1 2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例(%)、±s]
注:与比较组相比,*P<0.05
组别例数术后并发症预后评分试验组372(5.41)*4.56±1.35*比较组3610(27.78)3.42±1.30
脑动静脉畸形[3]的首发症状是癫痫、头痛、颅内出血等,不早期治疗,出血的风险增大。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的优点,可将出血因素立即消除,但可引发神经功能障碍、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对疾病治疗的效果.及患者预后[4]产生较大影响。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在中医中认为是 中风范围,脏腑功能失调、忧虑恼怒、劳倦内伤等可导致阳亢风动、脑髓受伤。发病初期,以风火相煽、肝风痰热等.为外在表现;以壅塞脑窍[5]、痰浊淤血、神机失守为内在表现。且有研究认为,术后再出血的发生,其本质在于气血 衰少、肝肾亏虚等,治疗应以清热化痰、 滋阴熄风、 活血利水为主。本次研究,对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采取西医与中医辨证治疗,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栓塞术后的效果较为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但中药汤剂主观因素干扰较大,其临床规范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应用。
[1] 马朝明,朱吉祥.中西结合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栓塞术后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45(66):1232-1236.
[2] 马朝晖,李铁林,黄 燕,等 .288 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 腔出血围术期的中西结合诊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36(61):51-56.
[3] 郑俊宁,李宏伟,崔晓燕,等 .脑动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42(51):177-179.
[4] 张文博,黄金星.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个体化治疗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13,13(29):911-916.
[5] 伍益,董家军,李智斌,等.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性出血期的显微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5(41): 100-103.
读者・作者・编者
致作者及读者的一封信
经新闻出版总署行政审批同意(各刊均有书面批件),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从2013年起陆续创办了4种原创的以CD-ROM和DVD-ROM为载体的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形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电子版系列杂志。该电子版系列杂志均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办、出版,是一组原创版权,应用文字、表格、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及幻灯所组成的多媒体连续型电子期刊。
该电子版多媒体杂志虽与传统纸质期刊一样具有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即ISSN号和CN号,但由于载体不同,电子版多媒体杂志属于“连续型电子期刊”,所以,在期刊查询时,依次进入“办事服务”→“便民查询”→“新闻出版机构查询”→“连续型电子期刊”中输入一项或多项期刊对应信息可以检索到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电子版系列杂志。
作者、读者如有需要可按上述路径查询,特此说明。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系列杂志办公室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日
R743.4
B
ISSN.2095-6681.2015.03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