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洁芳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建工程的建设力度以及强度也在不断的增强,其建设项目增多,建设周期长,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多,造价影响因素多,因此加强造价控制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就将对土建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土建;造价;问题;措施
一、土建工程造价的现状
1、市场竞争不规范
一般来说,投资方只会考虑到建造成本或市场份额,而不会关注中标的价格是否比建造成本要低。而在土建施工行业内,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是确定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率,资质等级低的施工单位往往挂靠资质高的单位,等到中标后则忽视成本,甚至采取肆无忌惮的非法行为,来控制工程的投资。目前对于国内市场的无标底招标形式,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中标,人为刻意报低施工成本导致报价的失真,中标后则采取低价格的形式转包给其他单位,从而导致报价偏离了实际发生的项目成本。最终导致了招投标监督部门不能对中标价是不是低于成本价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有些业主为了降低工程投资,利用了土建市场“僧多粥少”的现状导致不合理的低价中标。
2、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缺乏监控
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监控的缺乏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没有有效的监管控制机构,许多施工企业不存在一个专业的监管机构,即使存在一定的监管机构,却往往是挂靠在其他单位上的,这可能会导致土建工程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另一个是没有一个合理的监管体系,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造价和施工的监测并不重视,导致监管工作滞后,最终可能影响到工程造价,进而造成土木工程市场的负面影响。
3、建设企业对发包合同重视不够
一些业主对发包合同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是同施工企业商议了工程的范围、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等条款就签订了工程合同,然后开工建设。
这样容易导致在土建工程进行竣工结算的时侯,才发现原先的发包合同既没有工程价款,也没有结算要求,甚至也没有对设计变更进行限制的条款,这样的发包合同对土建工程的结算是没有约束力的,施工企业就可以借这个机会肆意对施工难度进行夸大,不断的要求增加工程投。有的施工企业在办理工程结算的时侯,还会利用合同和其漏洞高估多算,增加工程结算投资。
4、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行业比较混乱,造价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偏低 , 无法做好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在工程造价管理中,造价工程师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 , 这就涉及到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一旦造价工程师的综合素质较低 ,就不能保证工程造价管理质量。目前的工程造价人员往往利用工程定额进行工程预算的编制和审核,但是在建筑工程复杂发展的形式下,这样单一的手段不能适应现代造价管理的需要。一些造价工程师工程专业知识不够,没有投资预控能力,不能处理好工程项目各个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还有一些工程造价师的职业道德低下,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权利的胁迫,或者受到金钱的诱惑,为不法分子打开方便大门,严重影响到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些造价工程师为了个人私利不惜践踏职业道德,在造价管理和控制环节中中饱私囊,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真实性。
二、在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中具体的控制方法
1、加强土建工程的管理体制
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对于土建工程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只有体制完善了,其管理工作才会更加高效。对于土建工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来说,也需要一个科学完善的体制来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督。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建筑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造价管理体制来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应当将土建工程中各个部门的人员都联系起来,尤其是要加强工程项目设计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让两者共同协力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和估算工作,尽量避免因为沟通不畅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另外在有效的管理体制之下还可以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从而避免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发生偷工减料等情况。
2、重视造价管理,选择有实力的造价管理公司
造价管理是工程造价的有利保障,能够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里。造价管理是对整个工程造价过程实行监控、管制,通过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改正造价管理的方法,保障工程造价出现误差,使人力财力获取到最大效率。造价管理公司实行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从工程建设前期、工程设计、招标、建筑采购、工程实施、工程竣工等过程层层把关,保证工程造价的效益。有实力的造价管理公司能够避免工程造价管理出现的问题,它的核心是专业、整体,以控制为主的原则,以动态管理的方式,能夠使造价管理实现最大效益化。
3、做好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3.1 决策阶段的优化方案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影响下,建筑方做好在决策阶段上的造价控制是降低造价对策的首要工作。要求竞标负责人高度重视对招标文件的解读,全力维护自身利益,根据当前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做可行性分析、工程造价估计以及相应的投资经济评价,制定合理的标底,避免标底过低。在签订合同时,要求相关人员积极审阅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对合同中的各项价格认真的进行估计和预算。
3.2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树立较强的经济观念
在工程造价中方案设计是起始环节也是造价的关键,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规模的大小、建筑方案的实施、建筑质量的评定,较为直接对工程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设计单位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过程一定要将经济、环境、技术、材料等结合,使用先进的技术设计真实、可靠以及有效的方案。同时,要注重优化方案的实际使用功能,本着科学、经济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方案设计人员要有较强的经济观念,避免在设计中出现不合理、不经济的设计。设计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经济与技术的联系性,而且要有一定创新、思考能力以及忧患意识。
3.3 编制概算要准确
相对精确的概预算对于工程的造价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项目承建之初,承包商要实行设计招标,精确地预算就是招标的竞争力决策标准,竞争力的强弱与合理性也受此影响,所以精确全面的概算是成本控制先决条件。
3.4加强土建工程的设计招标与设计监管
业主必须要在进行工程项目设计的招标时避免选择的片面性,不能只一味追求工程项目设计单位报价的高低,更应该注重其设计的合理性与优化性。另外业主还应该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监管,若是业主本身对这方而的知识并不太了解,可以委托专业人员来协助监管。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监管的主要目的是督促工程项目设计人员在设计项目方案的过程当中要注意设计的优化性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要在设计时综合多方而的因素来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投资估算,而不只是单纯进行技术方面的设计。
3.5 加强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项目成本目标,生产要素以及机械费的控制。
3.5.1 项目目标成本的确定
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目标是成本控制的关键,通过施工单位的科学管理可以实现控制目标,项目合同条件、施工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图纸变更、施工地区的气候因素、监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主人员的现场要求及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等因素都可以制约着项目的目标目标达成率。施工单位不但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目标,还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目标的监管,不断比对目标的达成情况,以便在问题出现之前尽早的调整和控制。
3.5.2 生产要素的控制
生产要素是项目成本的最重要因素,需要要实行生产要素控制,所以首先是要加强人工费的支出,在中国建筑业,人工费平均约占整个项目造价的比重的 18/%左右,由此可见人工费对于项目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后是材料费用的控制,在工程造价中的比例最高的是材料费,约占整个项目造价的接近 70%,材料费的控制的成败直接决定了项目能否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及时关注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化,确保采购成本的合理有效的降低。在材料的采购方面不但要考虑价格因素,还要考虑材料的质量,加强对材料供应商所供应的材料的验收检查,确保材料的合格。同时严格杜绝项目现场对材料的浪费使用,做到材料的不浪费。
3.5.3 对机械成本的控制
在土建工程中,车辆以及机械的费用也占整个工程费用成本支出相当重要的比重,所以管理好机械使用效率提高,对降低,控制成本很重要。
3.6 做好竣工结算
在项目完成验收后,做好对建设过程中所有相关资料的整理,特别是相关设计变更、建设单位的认可的变更方案等资料。根据具体实际的施工资料进行结算,在结算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能多算,当然也不能漏算、做出一个真实有效能反应整个项目的竣工结算报告,并提交给建设单位。
5、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
为适应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的新模式,特别是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建设市场监管等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新修订的于 2008 年 12 月开始实施的“08 规范”是对工程量清单制度改革的最好例证。其充分考虑了各类法律 ( 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 ) 以及政府部门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工程量清单计价内容规范。新规范的作用也在不同程度体现出来 : 各地各部门加大新规范的贯彻执行力度,抓住新规范发布实施的契机采取相应的措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在新建工程的应用上迅速擴大。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加强有关制度的建设,针对新规范中有关招标投标、合同签订、工程结算和纠纷调解的有关规定,开创性地开展相关工作,扩大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面,提高了实施阶段全过程造价管理水平,也提高了造价管理人员的应用水平。
结束语
建筑工程单位只有运用科学的编制,对土建工程造价实施精细的管理与控制,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对待土建工程造价,就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土建工程中,土建工程造价的地位非常重要,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以及对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新新.土建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3,03:55-57.
[2]周方.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
[3]王阳.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